论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
2015-03-09朱逸茜
周 通,朱逸茜
(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保定 071002)
1 生态城市的内涵与价值
1.1 生态城市的内涵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大型跨学科综合性研究“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中最早提出了生态城市这一概念,这种城市建设模式已被业界人士广泛认可和接受。
作为一种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前苏联生态学家扬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将自然、技术和人文的充分融合,是对物质、能量和信息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人类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的一种生态宜居模式[1]。黄光宇等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系统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2]。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和经济学等不同学科都从各自角度对生态城市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但对生态城市内涵的理解都存在共性,那就是生态城市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资源的高效利用,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1.2 生态城市建设的价值
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内涵的有力诠释,能充分展现城市的个性和特点,而且如今生态文化从单纯的自然文化过渡到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文化。生态城市倡导生态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城市建设将生态文化理念融入日常的衣食住行和全部社会生活当中,在关注环境、改善生存、推进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关注民生民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 都市农业的相关理论
2.1 都市农业的由来与定义
都市农业是一种崭新的农业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早在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就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而都市农业理论源自日本,原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最早在1930年的《大阪府农会报》上被使用,其作为学术名词最早出现在1935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他将都市农业描述成分布于都市工商业、住宅或周边的特殊形态农业,依附并被都市经济直接影响。20世纪50~60年代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最初表述为“城市农业区域”或“城市农业生产方式”,都市农业的实践也同期得以迅速展开。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一文中,明确提出“都市农业”的概念,其正式纳入农业经济的研究范畴。此后,都市农业正式成为一个经济学理论流行于国际经济学界[3]。
2.2 都市农业的基本功能
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形态,是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与农村进一步相互融合而产生的,融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农业[4],具有生产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2.2.1 生产功能
生产功能是都市农业的主体功能,都市农业的生产功能与传统型农业的区别在于,它依托现代工业技术和装备,应用先进的市场经营理念,农业生产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它一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满足他们食品需要的各类农副产品,另一方面依托城市的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社会经济水平高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等优势,能够实现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大流通和大贸易,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实现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及农民增收[5]。这一切都体现了都市农业的生产功能。
图1 都市农业生产功能示意
2.2.2 社会功能
都市农业包括城市农业公园、庭院园艺、农业园区、农俗观光园等,它不仅为市民提供观光休闲娱乐场所,参与体验现代化农业生产;同时也可以对市民进行直接的农俗、农知、农情和农事教育[7],能够让旅游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观光过程中,身临其境获取经验性知识,甚至在观赏游玩中获得文化性知识,学习到农业、生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学常识,尤其是对求知欲强的青少年而言,通过对都市农业旅游资源科学内涵的挖掘,为他们提供极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旅游项目,了解农业历史、文化和科技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他们对都市农业的兴趣,为都市农业发展培养后续接班人。
2.2.3 生态功能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 (图2),都市农业具有生态的功能,首先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城区的绿地利用率,大量不同种类植被的种植,起到增加植物多样性和美化城市的作用;同时通过科技研发,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在都市农业中,能够有效治理被化学污染后的土壤,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城市综合生态效益。在整个城市系统中,都市农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影响关乎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物种繁衍和资源利用[6]。
图2 城市生态系统构成
3 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与价值
发展都市农业和建设生态城市都是追求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抉择,两者均以“生态”为核心,生态城市建设以生态农业为依托,都市农业诠释了生态农业的内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1 都市农业有利于塑造生态城市特色形象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永恒生命力,涉及城市的地方民俗、地理气候,以及经济特色、产业特色等[9]。城市特色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是一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可识别、可认知的重要标志形象。都市农业不仅为城市提供花卉苗种、绿色食品,其生产基地也是市民休闲旅游的极佳场所。充分发掘和展示都市农业的高科技内涵,包容传统的同时体现出城市的现代气息,它可以提升城市品位、突出城市特色[10]。例如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经济国家,自然资源贫乏,政府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都市农业向高科技、高产值方向发展。创建具有旅游观光特色的都市型农业体系,有花园城市的美誉,使城市中的热岛效应转变为绿岛效应。
3.2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都市农业
生态城市集中体现绿色城市的特色,人居环境发展所追求的真正目标即实现城市以及区域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协调统一,要求与其相关行业都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都市农业的社会功能属性决定了其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生态城市一致,因此都市农业通过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控制污染,重视环境整治,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只要协调好都市与农业的关系,都市农业的发展必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3.3 都市农业可以有效调控城市蔓延
城市蔓延是城市发展中的低密度、外延扩张式的开发形式及这种开发形式所引发的结果[8]。它的出现是市场因素、政策引导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后果就是消耗了大量农田等自然资源,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很多传统的农业景观和民俗风貌因城市蔓延而消失,城市生活环境品质进而下降。发展都市农业能有效防止城市空间蔓延,在城市外围地区或中心局部地区建立一些现代化的都市农场,能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改善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同时在城区外围形成绿色缓冲带作为城市的天然屏障,能为生态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空间格局。
4 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实现路径
4.1 对都市农业发展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农业循环经济引入到生态城市建设尤为重要。作为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经济发展原则,“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正好适用有都市农业参与的城市经济和生态发展模式,都市农业能够改变传统城市的单线性发展,有利于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以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都市农业在改善和调节生态环境上的巨大能力和作用,充分释放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都市农业的发展应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增强都市农业的产业竞争力。发展一批技术水平高、规模效应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能够起到扩大都市农业覆盖面,增强都市农业影响力的作用。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促进融资投资体系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管理和引导的职能,制定科学、可操作的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加强都市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11]。在都市农业实践中建设循环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4.2 相关部门实现联动,共同实施建设生态城市都市农业
在对都市农业发展合理布局与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更需要加强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农业发展等相关部门与机构的协同行动与建设,共同落实系列方案与规划。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注意处理好发展都市农业与生态城市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要重视都市农业的生产性特点,在生产中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这一问题可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充分回收利用等措施维持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建设生态城市,发展都市农业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如雾霾、环境污染等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调整方案规划,突出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与特色。实现建设生态城市4个方面的深刻转变,即从空间需求转向生活品质需求,从污染治理需求转向生理健康需求,从城市绿化需求转向生态服务需求,从面向城市美化转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12]。我国都市农业的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发展潜力巨大。国内学者为建设生态城市,应对城市中的雾霾天气,也有一些简单的设计:如城市呼吸-城市立体农场,集约型都市农业,把畜牧养殖、粮食种植以及水产养殖集合到立体城市农场中,由此通过生态空气净化在建筑下部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新鲜的食物。这些设计都是在发展城市农业与建设生态城市中可以拓展规划方案、改进实施路径的新思路。
[1]王如松.高效.和谐——城市生态调控原则和方法.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68
[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马俊哲.都市农业与京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18(1):13~17
[4]冯建国,陈奕捷.以休闲农业为核心,带动都市农业产业融合.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04):61~65
[5]蔡国英.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兰州大学,2006,5:13
[6]张英莉.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21世纪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分析.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6:10~11
[7]方志权.都市农业的特征、产生背景与功能.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05):29~32
[8]苏建忠.广州城市蔓延机理与调控措施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9]王世福.城市特色的认识和路径思考.规划师,2009,(12):17~21
[10]张禄祥.发展都市农业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现代城市研究,2003,(3):51
[11]宁超乔,徐培玮,邢记明.都市农业的城市规划思考.城市发展研究 (13卷),2006,(2):71
[12]张禄祥.发展都市农业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现代城市研究,200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