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2015-03-09肖三法
肖三法
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西于都 342300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潴留,对患者健康的威胁性极大。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逐渐衰退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该病患者多为老年人。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相关研究表明[1],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是一般人群的4~8 倍。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影响其他器官如肝、肾、肺等的功能[2],肾功能不全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为了探讨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笔者选取90 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 年4 月~2013 年4 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90 例,其中男50例,女40 例,年龄60~90 岁,心功能分级Ⅱ级48 例,Ⅲ级25 例,Ⅳ级17 例。入院时检查患者的血肌酐水平情况,根据MDRD 公式[3]计算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分为三组各30 例,eGFR≥90 ml/(min·1.73 m2)为正常组,eGFR≥60 且<90 ml/(min·1.73 m2)轻度肾功能损伤,为轻度组,eGFR <60 ml/(min·1.73 m2)以下表示肾功能不全,为不全组。各组之间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根据我国卫生部规定,年龄>60 岁的人群为老年人,因此所选患者的年龄均>60 岁;按照心功能分级标准,所有患者心功能为Ⅱ~Ⅳ级。
1.2.2 排除标准:年龄>60 岁,有严重外伤或大手术的患者,贫血者,恶性肿瘤晚期或伴有原发性肾脏疾病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或入院检查无肌酐值者。
1.3 诊断标准
1.3.1 相关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心力衰竭[4],主要为: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睡眠时憋醒;检查心脏扩大,肺部啰音和呼吸音减弱;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颈静脉怒张等。
1.3.2 心功能分级标准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分级标准[5](NYHA 分级),Ⅰ级:患者进行一般活动不会出现乏力、心悸及呼吸困难的症状;Ⅱ级:患者进行一般活动引起轻度不适,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休息时症状消失;Ⅲ级:活动明显受限,活动量小于日常活动量,休息时可缓解;Ⅳ级:不可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仍有不适症状。
1.4 观察方法
①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资料,入院时测量血压、心率及心功能分级,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病因,记录首次住院时间。②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夜间咳嗽、体重增加、下肢水肿、肺啰音减弱、胸腔积液、阵发性呼吸困难的症状[6]。③记录首次入院的各生化指标情况,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住院期间给予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④预后:经过2 年的随访,记录患者有无死亡、复发等情况。对各资料进行分析。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分析预后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合并现情况的比较
经过分析,不全组患者的年龄较大,心功能Ⅳ级合并高血压、肺部疾病、心梗、糖尿病比例均比其他两组高,轻度组的年龄、心功能及合并疾病率也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合并疾病情况的比较[n(%)]
2.2 三组患者预后情况的比较
经过两年的随访,不全组的死亡率、心衰复发率及冠脉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轻度组的死亡率、心衰复发率及冠脉事件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脑率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三组患者预后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主要是指因患者心脏泵功能衰退而引发的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较高,调查表明该病患者的生存率甚至低于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慢性心力衰竭还极易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则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老年人口逐渐增多,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相应地增加,其已逐渐成为临床上关注度比较高的一种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大,其机体器官功能往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心脏及肾脏的结构与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老年人心肌细胞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出现萎缩现象,且会导致间质纤维增生、心肌顺应性减退、收缩能力降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等现象[7-8]。另外,老年人的血液黏稠度高,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的外周阻力,使心脏负荷加重,肾小球的数量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促进肾小动脉硬化,肾血流量下降,导致肾功能减退[9-10],老年患者多伴有肾脏尿浓缩能力下降,排泄水电解质的功能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退,从而导致有效肾血流量即eGFR降低,使肾单位长时间处于超滤状态,而肾小球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会加速肾小球硬化速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肾功能不全的发生产生诱发作用[11-13],老年人自身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14-15]。本文研究中90 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经过上述分析,不全组患者的年龄较大,心功能Ⅳ级比例较高,合并高血压、肺部疾病、心梗、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轻度组患者的年龄、心功能、合并高血压、肺部疾病、心梗、糖尿病比例又高于正常组,因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及心梗等病症均能诱发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且年龄越大,发病率则越高。经过两年的随访,观察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不全组的死亡率、心衰复发率、冠脉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轻度组的预后各指标也均高于正常组,因此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的预后相比轻度损伤患者和正常患者预后差。
综上所述,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梗、肺部感染等疾病,年龄也是加重病情的独立因素,该类患者预后较差。
[1]孙喜文,邓红胜,陈炎,等.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4,12(7):647-650.
[2]段慧.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270 例临床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2,10(3):208-210.
[3]许宏安,谢作建,陈丽丽.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4):55-56.
[4]刘蕊,卜丽梅.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6059-6061.
[5]赵菁,赵兴山.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 心脑血管杂志,2013,15(6):648-649.
[6]陈海燕,郁胜强,张翼翔.慢性肾病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治疗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35-4037.
[7]詹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及心衰类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2):158-160.
[8]秘红英,郎艳松,常丽萍,等.慢性心力衰竭的中枢发病机制[J].医学综述,2015,21(4):577-579.
[9]孟松艳,于卫刚,张一娜,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淋巴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的表达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探讨[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3):185-187.
[10]陈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和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干预效果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6):469-471.
[11]周洪彬,潘艳东,张宏宇.运脾转枢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白细胞介素-10 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6):1099-1101.
[12]姚静松.中医辨证施护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8):2037-2039.
[13]陈嘉楠,吕玉兰,何炳兴.血浆BNP 水平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3):2842-2842.
[14]郑庆兰.超声在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5,13(6):131-132.
[15]田丽.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