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3-09孔令军左小云周永彬
孔令军 左小云 周永彬 焦 峰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西吉安 343000
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可达1.0%,好发于青壮年[1-3]。多数患者伴随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对社会、家庭及患者生活均具有严重影响[4-5]。目前,心理治疗、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其在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6-8]。本研究旨在探讨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在本科治疗的87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n=45)与对照组(n=42)。实验组中,男性21 例,女性24 例;年龄29~51 岁,平均(45.47±4.62)岁;病程1~4 年,平均(3.56±0.33)年。对照组中,男性19 例,女性23 例;年龄27~53 岁,平均(46.14±5.17)岁;病程1.5~5 年,平均(3.72±0.45)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5 岁<年龄<55 岁者;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与精神分裂症国际第10 版疾病分类(ICD-10)诊断标准相符,有社会性退缩、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减退、人格改变表现,自知力、社会功能缺陷不严重,且症状近1 年无好转或明显恶化者。排除标准:躯体性疾病者;脑部器质性病变者;合并痴呆、精神发育迟缓或其他类型精神障碍者;其他脏器及系统严重疾患致无法纳入本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5 mg 治疗,2 周之内逐步加到有效剂量,上限<30 mg/d,连续治疗8 周。睡眠不佳者给予苯二氮类药物治疗,有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者给予抗胆碱药物治疗。
实验组采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方案治疗,药物治疗同对照组,认知行为治疗45 min/次,2 次/周,时间为6 个月,具体方案如下。①建立关系:与患者充分沟通,建立治疗的相互协作关系,掌握患者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及个性特点等情况。②认知体察:通过对患者行为、情感了解,以开放式方法进行记录,正确引导其进行自我逻辑觉察,并整理患者思维非理性方式的出现与结束时间,统计其与患者不良行为之间的关系。③行为训练:包括社会技能、放松、自我指导等训练,使患者尽量与社会接触,通过引导,使患者熟练掌握认知、行为应对等技能,逐步迁移至现实生活中,且掌握一般生活技能与社交技能,比如安排患者叠衣服、清理院内杂草等。④认知训练:经心理诊断、再教育、领悟修通、治疗日记等训练,使患者体会不良行为与不良情绪的联系,并协助患者掌握认知应对的基本技能,逐步避免非理性信念出现,使现实生活与理性信念结合,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改善适应及自我接纳等能力。⑤行为强化:通过支持鼓励法,对能够认真参与并积极完成上述各项治疗者进行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其中GSES 包括10 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均为1~4 分,评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好;生活质量量表包括30 个条目,量表中以社会心理、症状副反应及精力动机三个指标为主,评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好;PANSS 包括阴性量表、阳性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均按照1~7 级(1 分为无,2 分为可能,3 分为轻度,4 分为中度,5 分为明显,6 分为重度,7 分为极重)进行评分,评分越低,症状改善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GSES 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GSE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6 个月的GSES 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3、6 个月的GSE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SE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SES 评分的比较(分,±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SQLS 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SQL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SQLS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SQL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PANSS 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PAN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ANSS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PAN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QLS 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QLS 评分对比(分,±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ANS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ANSS 评分的比较(分,±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将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相互融合、整合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方法[9-11],已成为目前临床心理治疗的标准模式[12]。文献报道,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性疾患,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13]。认知行为治疗基于药物治疗,能够使患者更进一步地认识自身症状,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强化自知力,预后理想[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GSES 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GSE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实施认知行为治疗,能够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理性认知得以矫正,同时可以转变其惯性思维,让其对自我管理可行性、重要性、必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认知。经过规范化学习,患者可掌握行为应对、理性认知等基本技能,强化应对应激的意识,逐步建立、完善行为管理能力,最终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SQLS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SQL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药物、认知行为联合治疗方案在对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的同时,也降低了副反应及不良症状发生率。认知行为治疗能够对患者的生活主动性、积极性产生良好作用,让其由被动接受治疗态度向主动配合态度转变[15]。通过认知治疗,患者对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一定了解,同时自愿参与增进健康的临床治疗活动,从而提高了治疗及健康教育的效果,改善了治疗意识及生活质量。
此外,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治疗后的PANSS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PAN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阴性、阳性症状及不良病理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通过改变患者的错误、消极思维观念,纠正不良行为,能够使其尽快适应社会。以往研究显示,阴性症状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阴性症状是否为关键性因素,还需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程进博,笈彤宇,王岩,等.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36(5):782-784.
[2]马云,李占江,徐子燕,等.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随机单盲对照试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1):801-807.
[3]秦龙,田博.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效果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6):437-439.
[4]于文斗,陈云辉.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抑郁情绪的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4):3620-3621.
[5]刘建国,雍生满,徐学兵,等.认知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15(1):64-66.
[6]黄焕新,何彩霞,朴轶峰,等.康复训练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知力影响的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5):629-630,633.
[7]国效峰,赵靖平,翟金国,等.抗精神病药单用与结合心理社会干预对非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年结局的影响[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9,42(1):7-11.
[8]甘景梨,段惠峰,程正祥,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3):219-223.
[9]王志强,郭志华,王军,等.规范化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4,14(5):494-496.
[10]赵靖平,张璐璐.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早期识别与治疗的重要意义[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48(1):1-3.
[11]吴伟明,董毅,Lysaker PH,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与共情及精神症状的相关性[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4(2):128-131.
[12]刘建国,雍生满,徐学兵,等.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疗效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0):1143-1145.
[13]陈大春,张向阳,杨可冰,等.精神分裂症缺陷型首次发病患者神经认知及生活技能的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48(1):23-26.
[14]章龙泽,陈阳.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12):1089-1091.
[15]董辛.认知行为与药物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19):3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