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15-03-09毛元潮曹铭华江顺福
毛元潮 曹铭华 江顺福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景德镇 333000
脑梗死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多发病,其死亡率与致残率都非常高[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针对脑梗死发病与治疗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内科治疗上,新型药物的应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具有积极意义[2]。
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均可用于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但单纯一种药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有限,而且治疗后脑梗死再发率较高[3],故许多学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4]。依达拉奉是氧、羟自由基的清除剂,可针对脑梗死后出现的缺血、缺氧组织及其周边部位的血管再通后出现的大量自由基进行清除,达到抑制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功能障碍的目的,逆转和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5]。奥扎格雷为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可促进机体合成血栓素A2与贝前列环素,并保持两者的体内平衡,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扩张血管的目的[6]。本研究主要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 年1 月~2014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经临床症状、影像学(CT 或MRI)检查确诊,其梗死灶面积均>4 cm2或大脑半球面积的2/3 以上,排除发生脑疝、需要实施外科干预、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过程死亡以及家属放弃治疗出院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后期康复治疗与高压氧处理。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50~85 岁,平均(68.5±2.3)岁;病程8 h~7 d,平均(2.1±0.3)d;发病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 分,平均(6.1±0.3)分。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 例;年龄50~85 岁,平均(68.6±2.4)岁;病程8 h~7 d,平均(2.0±0.3)d;发病后GCS 为3~8 分,平均(6.0±0.3)分。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GCS 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入院后根据其病情采用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改善脑部血循环以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的治疗原则,促进梗死部分血管再通。对照组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使用奥扎格雷(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85),80 mg/次,持续24 h 静脉滴注,2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依达拉奉(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30 mg/次,2 次/d,30 min 内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2 周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随访3 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黏度指标、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7]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8]评分变化情况,统计两组的临床效果。MMSE 共7 项,每项回答正确得1 分,回答错误得0 分,总分0~30 分,分值越高智力水平越好。ADL 共14 项,包括躯体生活自理量表6 项、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8 项,总分16~64 分,单项得分1 分为正常,2~4 分为功能下降,两项或两项以上>3 分以及总分>22 分为患者功能存在明显障碍。
1.4 评价标准
治愈:治疗后ADL 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显效:治疗后,45%<ADL 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有效:ADL 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45%;无效:治疗后ADL 评分减少≤17%,甚至患者病情出现加重[9]。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MSE 及ADL 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MMSE 及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 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DL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MSE 及ADL 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MSE 及ADL 评分的比较(分,±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黏度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黏度指标的比较(mPa·s,±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黏度指标的比较(mPa·s,±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临床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愈显率为6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P=0.025)。观察组的无效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8,P=0.015)(表3)。
表3 两组临床效果的比较[n(%)]
3 讨论
大面积脑梗死主要是指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出现障碍,引起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脑组织大面积缺血、缺氧、水肿及坏死的过程[10]。临床上大多以梗死面积>4 cm2、梗死面积超过两个或以上脑叶或梗死面积达到甚至超过同侧大脑半球总面积的2/3 为标准[11]。发病后,患者往往存在单侧或双侧肢体瘫痪,一般在发病24 h 内通过头部CT 或MRI 均能得到确诊。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抑制发病后患者脑血管的收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扩张脑血管,增加颈动脉血流量,改善梗死部位微循环状态,对于预防和减少梗死部位血栓形成亦具有积极意义。研究显示[12],单纯使用奥扎格雷治疗普通脑梗死(尤其是腔隙性脑梗死)效果尚可,但针对大面积脑梗死,单纯使用奥扎格雷效果有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MMSE 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ADL 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已有研究显示,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体内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机体的氧和羟自由基,针对脑梗死,可有效保护脑细胞,抑制迟发型神经元坏死与凋亡[13],同时还能减少梗死部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并且对机体血液凝固以及血小板聚集过程影响轻微,故临床应用后并不增加出血性脑卒中风险。其能够有效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改变,促进血管再通,缩小梗死面积,发挥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14],故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 评分和ADL 评分均显著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提示观察组能更好地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黏度,这可能是因为依达拉奉能有效清除体内氧、羟自由基,减少机体因过氧化反应而出现的缩血管内皮因子(如内皮素和血栓素)分泌,使脑组织血管收缩作用减弱[15],同时联合使用的奥扎格雷以及采取的改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措施增加了脑组织扩血管因素一氧化氮等的释放,使脑血管得到扩张,脑血流量增加,血流速度加快,故血液黏度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亦证实了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可有效发挥协同效应,提高脑梗死后缺血、缺氧部位的血液循环状态,降低血液黏度和再发脑梗死概率,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预后。
[1]唐国文,曾盛,林世泳.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2 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1,17(12):1640-1642.
[2]雷明慧,乔有雒.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1):19-20.
[3]郑颖.依达拉奉治疗86 例老年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家庭心理医生,2015,15(1):238.
[4]于光磊,王福华.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11):1905-1907.
[5]姜萍,邓光明.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塞69 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1):137-139.
[6]薛爱琴.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30 例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5):1054.
[7]张蓉,周福良.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5):84.
[8]刘临结.88 例脑梗塞患者中应用活血化浊汤联合依达拉奉的治疗分析[J].北方药学,2015,12(2):86-87.
[9]刘文君,李莹,吴娟,等.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5):2940-2942.
[10]臧向博.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110 例[J].陕西中医,2013,34(2):153-154.
[11]张璐.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32-133.
[12]李华秀,王连成.吡拉西坦联合尼奠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40 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531-532.
[13]王新义.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40 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3):67-68.
[14]郝文莉.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34 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8):119-120.
[15]张雄如,林旭升.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用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疗效[J].北方药学,2013,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