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都版《牡丹亭》服装的国画之美
2015-03-09张颖
张 颖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浅析大都版《牡丹亭》服装的国画之美
张 颖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 杭州 310012)
分析大都版《牡丹亭》的服装设计思路、设计特色。服装设计中运用中国画元素,包括色彩、构图留白及图案象征等,与昆曲的文化古韵相得益彰。
《牡丹亭》;服装设计;昆曲;色彩;构图;象征性;国画
戏剧《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灿烂奇葩,是中国浪漫主义情怀的最高宣泄,也是古人对美好爱情的最高向往。大都版《牡丹亭》由北方昆曲剧院于2014年打造,著名导演曹其敬任总导演,徐春兰任导演,刘杏林、周正平、蓝玲等名家分别担任舞美、灯光和服装造型设计。曹其敬这样解读大都版《牡丹亭》:“《牡丹亭》实际上是对青春的礼赞、对生命的礼赞和对伟大爱情的礼赞。”作为青春礼赞、生命礼赞、爱情礼赞最直接的体现者,服装造型设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1 服装设计思路
服装造型的创作灵感来自剧本、来自原著、更重要的是来自昆曲本身。面对这样一个最能代表中国风格的剧种、一个最具东方色彩的故事,服装设计团队必须要让大都版《牡丹亭》是昆曲的《牡丹亭》,是具有中国美的《牡丹亭》。
昆曲有六百年左右的历史,有“百戏之母”的称号,在昆曲身上十分契合地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抽象、写意、抒情、诗化,是一种以简驭繁的古典美学。昆曲的表演喜欢以小见大,撷取某个情节点,哪怕是细小的情节和细微的心理情感变化,也可以做出丰富繁复的戏来,这本身就和国画中的“折枝”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既然昆曲和国画有着这么密切的内在关联,为什么不大胆地将国画元素有机融合在服装设计中呢?
2 色彩的清逸之美
戏曲服装本身就是一件美术工艺品,戏曲服装颜色鲜明、悦目、刺激、活泼,尤其是小生、小旦这样的行当,服装多用鲜艳、明亮的色彩。从现在的色彩心理学来讲,这是符合一般青年的审美心理的。但同样是年轻人,我们如何通过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不同的精神气质呢?这是大都版《牡丹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是宦门少女,同时又是一个才女,所以,必须在保证服装漂亮的基础上,继而突出颜色的淡雅;与之相对应的柳梦梅,也应该是像梦一样的色彩,散发着浓郁的古典而不失时代特征的美学气质。
一个和梦有关的故事,绝对需要梦一样的色彩。设计团队务必要把那种虚无缥缈而又充满古典情怀的色彩感、美学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大都版《牡丹亭》的服装颜色上,根据剧本、题材、剧种等特点,选取了中国画的色彩原理和呈现。在中国画作品中,色彩可以反映花笑鸟啼,可以体现离情别怨,换句话说,就是注重色彩的感情抒发与画面的装饰性。因而,这部戏在服装色彩的确定上,首先考虑的是角色内心感受的表现和意境。在《游园》一场中,杜丽娘采用了寓意青春、恋爱、梦幻的粉色;在《叫画》中,为柳梦梅运用了最活泼、最优雅的黄色;《惊梦》中,二人一起用了纯洁的白色;《回生》中,二人则同时用了红色和白色,暗示了二人的爱情;《幽媾》中,二人的颜色再一次选择了同色系,象征二人关系的递进……纵观全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服装完全映照了中国画淡色求清逸的艺术规则。同样,在其他角色的处理上,譬如杜宝与杜母服装运用了褐色、蓝色,以及陈最良的香色和土色,又无不彰显出中国画重色求古厚的美学追求。
不管是重色,还是淡色,整个剧目的服装在用色上都极为节制、单纯,极具装饰性,体现出崇尚简雅古丽的审美准则,彰显出单纯、典雅、明净、沉稳凝重而又表里澄澈的中国画画面效果,具有极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境。
《游园》
《叫画》
《惊梦》
《回生》
《幽媾》
摄影/陆梨青
3 构图的留白之美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国画的二维空间中,艺术家们别具匠心地利用“留白”技巧,来打破单一的墨色在画面上所呈现出的那种严肃。它要求艺术性与审美性恰到好处的结合,使画作达到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尚意境界,它能营造出中国绘画特有的“虚实”境界,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学高度,而这美学体现正是昆曲所需要的。
设计团队从整个剧目的需要出发,沿袭传统戏曲服装中青年多用边花、角花、折枝花的规律,并将之延伸开来,根据杜丽娘和柳梦梅不同情境的需要,在领口、胸前、裙摆等上面设计出不同的折枝花形,有的放矢的安排虚实,并在难以觉察的取舍中用“留白”平衡画面,以此避免画面的支离破碎,从而失去画作的整体美感。比如在《写真》一场中,我们就为杜丽娘的右裙摆和左腰间各做一枝,两者上下呼应,灵趣顿生,将杜丽娘孤独、至情的戏剧诉求形象的传递给观众;在《幽媾》和《惊梦》两场戏中,杜丽娘衣服上的花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绚烂的牡丹花疏密有致,并且是左右对称,暗示着杜丽娘的爱情已经来临。而在《游园》、《冥判》、《迎柳》三场戏中,在杜丽娘、柳梦梅的服装设计上运用留白的手法更是大胆,仅仅在衣服的领口做了简单的花纹点缀,这些花形的经营布阵都看似不经意而实则经意之极,做到了“画外有画,诗外有诗,文外有文,音外有音”,这正是留白在大都版《牡丹亭》中做到的最好的意境突破。
有了留白,男女主人公的服装就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一段悦耳的音乐,默默地流淌着那一份高雅、平淡、宁静、深远之美,表达出一种由画里到画外的张力,展现言外有意、情外有韵、景外有景、象外有象、境外有境、以少总多、以实求虚的艺术意象。只有这样,留白才会留得自觉、留得有章法、留得有生命感、从而给人以深远的意境,以收到以虚补实、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4 图案的象征之美
中国画有别于其他画种的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无论其表现的内容是什么,都带有人格化的象征性。所以用描绘山水等自然事物,来象征人的自我精神,成了中国画的主要传统之一。
《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中讲到:“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这正是设计团队所苦苦追寻的精华,将美丽富贵的牡丹作为杜丽娘的花语,而将美丽绝俗、坚忍不拔的梅作为柳梦梅的象征载体。在《游园》一场中,春香与杜丽娘游赏后花园时独独谈起了艳丽无比的牡丹花,表达了深深的赞赏与惋惜之情。剧作家设计此处剧情的用意很明显:天生丽质、高雅端庄的杜丽娘,如同一株艳压群芳、娇嫩香柔的牡丹花。而柳梦梅的出现则映照了那句:“不在梅边在柳边”,梅树是杜丽娘的梦,又是象征着柳梦梅。如此一来,就在不同的场次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布局的牡丹和梅这两个元素在两位主人公的衣服中贯穿到底,以简代繁、以实代虚,增强人物角色的形象性,使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爱情主线具体化、形象化,创造一种浪漫的艺术意境。
春香
《牡丹亭》剧照
毫无疑问,《牡丹亭》是中国文学史、戏曲史上的巅峰之作。在深具古典意味的昆曲艺术中,服装设计必须要体现我们的传统。所以在大都版《牡丹亭》的服装设计上,设计团队采用了和昆曲有着相同文化根基、相同艺术底蕴的中国画元素,我们希望通过两种最具东方色彩的艺术形式的合力,将昆曲的古典美学与21世纪的审美意识磨合接轨,使六百年表演历史的古老剧种重新焕发青春的光芒。
(注:感谢作者提供本文全部服装设计手稿和剧照)
张颖,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专业文学学士,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系硕士。浙江舞美学会会员,中国舞美学会会员,中国剧协会员,美国迪贝艺术家学会服装分会副会长。1996年~2009年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任教;2009年至今,浙江小百花越剧院舞美服装设计。曾担任多部戏剧的服装造型设计,主要作品:越剧《荆钗记》、音乐剧《寒号鸟》、晋剧《傅山进京》、昆剧《续琵琶》、桂剧《七步吟》等,荣获文华奖、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优秀服装设计奖、全国戏剧文化奖服装造型设计金奖、中国戏剧节服装设计奖等多项大奖。
(编辑 张冠华)
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Beauty of the Clothing in the Traditional Kunqu Opera Peony Pavilion
ZHANG Ying
(Zhejiang Xiaobaihua Yue Opera Troup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China)
The costume design concept and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Kunqu opera Peony Pavilion were analysed. The elements of Chinese painting were used in clothing design, including color, white space in composition and symbol pattern, which work in concert with cultural relics of kunqu opera.
Peony Pavilion; clothing design; Kunqu opera; color; composition; symbolic;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10.3969/j.issn.1674-8239.2015.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