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胫腓骨骨折早期应用冰袋冷敷的疗效观察

2015-03-08陈丽华,吕亚,张彩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镇痛消肿



胫腓骨骨折早期应用冰袋冷敷的疗效观察

陈丽华, 吕亚, 张彩娟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创伤骨科, 江苏 常熟, 215500)

关键词:冰袋冷敷; 胫腓骨骨折; 消肿; 镇痛

胫腓骨骨折在创伤骨科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约占10%,其中多为双骨折[1],表现为受伤小腿肿胀、疼痛、畸形、青紫、皮温升高、功能障碍。在创伤后的24~72 h内,肢体肿胀可达到高峰[2-3],使得患肢疼痛加剧,不适感加重,进一步加重患者恐惧、焦虑的情绪,导致其不能很好地配合相关治疗及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从而又加重了肢体的肿胀,形成恶性循环。胫腓骨骨折肿胀严重时可致小腿局部张力增高,使组织血液供应受限,若处理不及时,可引发神经、肌肉缺血而坏死等严重后果[4]。另外,肢体的高度肿胀,常常会导致张力性水泡,而出现皮肤水泡为手术禁忌症[5]。因此,胫腓骨骨折患者早期肿胀的处理至关重要,其不仅仅能加快肿胀的消退,减轻患者的疼痛,更能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及肢体的功能锻炼,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对患者身心康复都起到良好的作用。本科将冰袋冷敷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早期患者,通过此方法有效减轻了患者肢体的肿胀及疼痛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14例,均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或合并内脏损伤及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共57例,男37例,女20例,平均年龄46.7岁;观察组共57例,男36例,女21例,平均年龄44.9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处理,包括抬高患肢,支具托固定或骨牵引,指导相关功能锻炼,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患肢末梢血运,观察肢体肿胀程度及患者疼痛情况,做好记录及交接班。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除给予常规治疗组的那些处理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冰袋冷敷,将一次性瞬冷冰袋放在布套内置于患肢肿胀明显处,妥善固定,持续72 h以后,使用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说明冰袋冷敷的目的、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患肢末梢血运,观察肢体肿胀程度及患者疼痛情况,加强巡视,做好记录及交接班,防止冻伤。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安排床位护士对所观察的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数据,每日定时测量患肢最肿胀处的周径及健肢对应部位的周径,算出其差值。同时对患者的疼痛分值进行记录,采取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法)[6]去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不需要处理;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睡眠,需要相应的止痛方法;7~10分为剧烈疼痛,不能忍受,严重干扰睡眠,需要使用麻醉止痛剂才能镇痛。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比较

见表1。结果显示,入院当天常规治疗组与观察组患肢肿胀处周径与健肢同部位周径差值均在1~5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后,常规治疗组患肢肿胀程度在1~5 cm,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在1~4 cm,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患肢消肿程度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患肢肿胀消退情况比较±s) cm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患肢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2。结果显示,入院当天常规治疗组与观察组患肢疼痛评分均在3~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后,常规治疗组患肢疼痛评分在2~6分,观察组患肢疼痛评分在1~5分,观察组患肢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分值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NRS评分比较±s)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05。

3讨论

胫腓骨骨折后,骨折部位周围的毛细血管发生破裂、出血以及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外渗到组织间隙致肢体肿胀[7],甚至会出现张力性水泡。若不及时控制,肿胀可进一步严重,会使得受伤肢体出现持续性疼痛加剧、足趾痉挛呈屈曲状态、感觉异常、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现象,易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这些均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延缓手术时间,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切口的愈合,进而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冰袋冷敷是应用一种低于人体温度的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的局部,以降低局部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刺激冷感受器,使毛细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代谢降低,有效减轻局部组织的渗出而消肿,解除由充血肿胀压迫所致的疼痛[8]。另外,疼痛作为第5大生命体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因此,缓解患者的疼痛变得至关重要。冰袋冷敷能抑制细胞的活性,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9],使患者更能从心理上接受治疗,拉近了医患距离,有利于建立和谐、信任的医患关系。表1、2显示,胫腓骨骨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冰袋冷敷,对减轻肢体肿胀和缓解疼痛有明显疗效。随着肢体肿胀的消退,疼痛也会进一步减轻,患者的舒适度增加,对治疗也会充满信心,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有效消除了患者因意外造成的骨折所引起的恐惧、焦虑情绪,也为患者提早手术争取了宝贵时间,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也有效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骨折的早日愈合及肢体康复锻炼的早日进行,有利于患者早日重返社会。

冰袋冷敷操作简便,护士易掌握,使用时先将一次性瞬冷冰袋内的液体包用力捏破,上下抖动使其内容物充分混合,冰袋瞬间变冷,再放入布套内,置于骨折肢体肿胀明显处,并妥善固定,以防止冰袋滑脱而失去疗效。一次性瞬冷冰袋无需冷源,重量轻,体积小,随时能使用,且只作用于肢体表面,不会使骨折处受到压力而造成再次损伤,增加患者痛苦。冰袋使用时间为患者受伤入院后即给予使用,持续72 h以上。使用冰袋冷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使用前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冰袋冷敷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理解、配合;②使用一次性瞬冷冰袋时一定要用毛巾包裹或放入布套内,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冰袋不冷后及时更换,保持患肢局部处于低温状态,但要防止局部皮肤冻伤;③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及患肢末梢血运,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持续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及时处理;④使用结束后要及时收回,同时要认真记录好使用时间、停止时间等,做好交接班。

参考文献

[1]钟巧艺, 沈丽娇, 赵洁莲, 等. 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的护理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7): 860.

[2]秦爱林.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28): 166.

[3]Donald, Wiss M D.骨折[M].卢世璧, 译.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524.

[4]姜华, 朱莉, 王萍, 等.动静脉(AV)泵在骨科的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1(8): 928.

[5]郭巧英.冰袋冷敷在四肢骨折早期应用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健康, 2007, 6(8): 551.

[6]倪家骧.疼痛的治疗技术[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 205.

[7]戚晓红, 余卫平.病理与生理学[M].北京: 科学与技术出版社, 2001: 53.

[8]靳学芬.AIRCAST加压冷疗系统在骨折早期治疗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 2010, 12(1): 189.

[9]石兴莲, 彭琴, 周春, 等.持续冰敷减轻颌面部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 2013, 8(27): 2509.

收稿日期:2015-06-28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4-225-02

DOI:10.7619/jcmp.201524094

猜你喜欢

胫腓骨骨折镇痛消肿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HPLC法同时测定妇康消肿丸中4种成分
观察温针结合敷药治疗胫腓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
探讨胫腓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踝套牵引加夹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
云南白药 一专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