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古城新思路
2015-03-08付志斌孟维娜虞向军
文|本刊记者 付志斌 孟维娜 图|虞向军
文化旅游:古城新思路
文|本刊记者付志斌孟维娜图|虞向军
新丝绸之路的战略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这条古老经商之路沿途被忘却的城镇的兴趣。它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对这个地区的文化保护做出决定性的贡献。
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迎来经济腾飞的新时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首先从中获益的是中国东南部的沿海地区,现在发展的成果也惠及到内陆和西部地区。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构想和倡议,给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具有丰富文化、旅游资源的中西部地区希望通过这一战略的实施,获得更大发展。
位于中国甘肃省的沙漠绿洲城市张掖,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贸重镇,中国商人的足迹由此向西方延伸,先到新疆,然后再到中亚全境直至欧洲。直到如今这个重要的意义仍然体现在市名中:张掖即张开臂腋。
张掖在甘肃省的狭窄处,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部紧靠青海省的高原;城区和所辖5县总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30万,全市总面积与瑞士相当,然而,瑞士的总人口是820万,几乎是张掖的7倍。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振兴了古老的丝绸之路,人口超过百万的张掖市希望依靠古老灿烂的文化宝藏使当地旅游业焕发新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重新踏上这条历史上的商贸之路,重现昔日辉煌。然而,面对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张掖在保护古老文化遗址,争当丝绸之路旅游业排头兵的征途上,还必须战胜一系列的挑战。
张掖大佛寺寺内安放有亚洲最大的室内卧佛
文化瑰宝,历史记录
对于大部分西方旅游者来说,张掖是地图上的“盲点”。张掖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当属位于该城西南的大佛寺。这座被认为是该地早期宗教寺院、博物馆和人文景观代表的寺院,1986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1098年的大佛寺是中国唯一一座西夏(1038-1227)皇家寺院,其主体建筑—木制建筑大佛殿一直保存至今。殿内安放有亚洲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长34.5米,肩部宽7.5米,安放在主殿中央,是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入定的形态。其形像庄重,视之若醒,呼之则寐。从正面看,佛祖双目微睁,嘴角含笑,而站在佛侧面看,则眼帘低垂呈现睡姿。
卧佛身后立有佛陀十大弟子,两侧则有十八罗汉,殿内四壁为《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殿后的藏经阁里藏有唐宋以来的佛经6800余卷,其中一部明英宗敕赐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为中国仅存的几部经书中最完整的一部,其中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此外,寺中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目前,大佛寺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文化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张掖的另一颗文化明珠位于城北的高台县。这里著名的骆驼城遗址,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繁荣的商品集散地,同时也是北凉古都。虽然今天看到的只是这座沙漠绿洲之城的废墟,但它仍然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那个时代的都城,1996年该遗址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高台县历史文化博物馆重现了该城昔日的辉煌。其展览中特别受人关注的精品是1999年考古工作者从骆驼城中古墓中发掘出的东汉至唐朝的彩绘墓砖。
彩绘采用黑、浅红和棕三种颜色,以令人着迷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居民的日常生活、劳作、风俗习惯、社会地位,还包括了衣着和膳食习惯。这些绘画对全面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采桑图”画像砖高台县博物馆藏
文化遗存、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相融合
翻开至今还被许多西方游客奉若神明的国际旅游指南《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张掖并没有被列入甘肃省著名旅游景点之列。该书对这座城市及其周边只在两小段中作了简介。而对同样位于河西走廊、距离张掖市约600公里的敦煌的介绍则截然不同。敦煌石窟,特别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莫高窟,每年吸引几十万游客。尽管张掖有自己的优势,但仍然难与敦煌这样重量级的旅游景点平起平坐。
“除了大海以外,张掖有各种自然景观。”张掖市长黄泽元这样描述张掖。他的话并不夸张:在该市北郊的黑河旁是占地6万余亩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园内有沼泽、湖泊、河流,风景如画。从市中心向南行驶约15公里,可以看到戈壁沙漠延伸带形成的连绵起伏沙丘,背景是环绕的雪山。
位于山丹县的焉支山的森林和溪流让徒步旅游者心驰神往。东部有丹霞国家地质森林公园,那里的彩色丹霞山在地平线上纵横交错、色彩斑斓。裕固族是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在中国范围内仅仅居住在张掖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居住地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从该地向南就可以看到祁连山前的肥沃草原。这里聚集着全国56个民族中的38个,包括人数较多的裕固族、蒙古族、藏族、大家在这里相互包容,和睦相处。
在中国振兴古老丝绸之路战略的推动下,张掖市希望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们的计划是将张掖打造成为一个国际旅游景点。”黄泽元介绍了该市的宏伟蓝图。为此,张掖市的领导层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将着力点放在旅游和文化保护相结合上面。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举措,因为这样不仅仅可以开发,而且还能可持续地保护当地的旅游和文化资源。
“第一步是要认识、发掘蕴藏在我们文化宝藏中的价值。”黄泽元说,这也就意味着首先保护好、维护好现有的文化和自然宝藏。
多年来保持原状的大佛寺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张掖大佛寺主殿横梁上的颜色脱落时,人们小心翼翼地分段多次修复。虽然在雕塑暗淡的弧形结构上已经布满了灰尘,但是为了保护文物,在大殿内采用暗光照明,并禁止使用闪光灯。
大佛寺讲解员周荣铎向记者介绍:“不久前,我们刚刚结束了为时3年的修复工程。许多当地人指责我们,说大殿看上去还是与先前一样。”讲解员笑言:“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好的赞誉。”当然,参观者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最终也理解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不在于按照今天的理解给它一个漂亮的外表,而是要保护它的原貌。我们的任务不是给它一个完美的表象,而是让人们看到历史本来的遗存。”
当地旅游局副局长袁得平告诉记者:“我们重要的任务是将旅游发展和文化保护结合起来。文化保护并不意味着将古老文化与世隔绝,旅游开发最终也是促进地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旅游业将许多古老建筑融入旅游项目中,使其免遭拆毁。”
环境保护在这个关联中也发挥中心作用。“我们发展计划的基础—不仅仅是旅游业,而且还包括了其他经济领域—就是不容许破坏。”袁得平说。
那么,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呢?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例子给出了答案。张掖市北部一片土地整治成为了休闲地和该城的“绿肺”。当地人和旅游者纷纷骑自行车和电动车探索这片自然保护区。黑河河畔开凿了人工湖,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在人工湖畔新建了一些有较大距离间隔的度假别墅。那里有网球场、自行车道、体育馆、健身设施,如果愿意,也可以坐在湖边去观看野鸟。一座具有多媒体功能和高度现代化的博物馆向参观者介绍这个地区的历史和特点,从而增强人们的自然保护意识。
张掖一直被誉为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CRC)中最具挑战性,且风景最为优美的赛站之一
让张掖走进更多旅游者视野
尽管张掖旅游景点具有吸引力,但是,如果相关的信息没有传达到游客那里,那么一切努力都是无效的。黄泽元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后该市将加强媒体推介活动,特别是加强通过互联网的推介工作。黄泽元强调说:“我们必须唤起西方游客的兴趣,特别是吸引西方的年轻人。”
在媒体推介中摄影和纪录片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前不久,该地区集中大批人力和财力拍摄了一部关于河西走廊的纪录片。“我们让画面传递信息。影片和照片是各国人士不用翻译就能够理解的共同语言。”黄泽元解释道。
张掖计划分流一部分距离不远、但却络绎不绝的敦煌外国游客,要实现这个计划,张掖叹为观止的丹霞山发挥着决定性作用。2009年著名导演张艺谋将丹霞山作为背景拍摄了《三枪拍案惊奇》,使这里的七彩丹霞地貌广为人知。那里的砂石山地貌呈现出红、黄、橙色,吸引了中国各地的摄影师。张掖市打算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计划在这里建立一座摄影博物馆并成立中国最大的摄影俱乐部。为此,该市已经从一位私人收藏家那里购得了800件精致的展品,今后会设计专门的摄影旅游线路。
除了摄影作为主攻方向之外,该地区还提供许多针对年轻游客的旅游产品。例如,有驾驶长距离赛车的进入戈壁旅游线路,还有在大自然露宿帐篷的远程徒步游活动旅游项目、冰山旅游以及位于当地的中国最大的牧马场度假等旅游项目。
“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保护当地文化,”黄泽元强调,“从根本上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有了这个灵魂,旅游才得到了更深刻的意义。正因为有了丝绸之路我们才有了由西方和亚洲共同创造的、对双方而言均具有很高价值的文化遗产。”周荣铎也告诉我们:“创新需要对外开放和包容。但是,其前提是首先认识古老文化的价值。人们必须保存古老的文化,在此基础上才能再‘立新’。”
新丝绸之路的战略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这条古老经商之路沿途被忘却的城镇的兴趣。它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对这个地区的文化保护做出决定性的贡献。
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草原上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