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体验 让法律课堂更有趣

2015-03-07张丽娟

师道·教研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轩教材作业

张丽娟

五年级《小学生法律读本》着重以事说法,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但内容较为简单。如《坚决拒绝不良诱惑,避免“惹祸上身”》一课的相关内容除了有一个小东吃了无牌摊贩的炸鸡腿后肚子疼的做法及反思,并建议举行“拒绝诱惑,保护自我”的班会的事例,一道思考题“你知道拒绝不良诱惑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吗?把他们记录下来。”及资料袋《拒绝毒品诱惑的几种方法》外,别无其他内容了。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会略显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能提高上来,也就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该课时,我力图通过形式各异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寓道德认知、情感开发、能力培养于板块活动中,形成开放生动的教学局面,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活动一:课前调查——初步感知“不良诱惑”种类

要让学生对所学教材产生兴趣,必须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所以,我设计了课前调查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身边的不良诱惑现象及面对不良诱惑时的态度,让学生意识到身边随时可能存在着不良诱惑现象,使教材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我设计了“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调查表,让学生课前完成。

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存在于自己身边的不良诱惑现象不少,如街边无牌摊档的食品、电子游戏、吸毒、迷信等。有些学生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如吸毒、吸烟等;有的明知是不良诱惑却抵制不了,如电子游戏、沉迷电视等;有的还认识不到其危害性,尚未把它列入不良行列,如街边无牌摊档的食品、“洋快餐”等。

经过课前调查,学生在主动探究的活动中初步感知不良诱惑的种类,对即将教学的内容自然会有所期待,学习的兴趣随即产生了。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课前调查使教材进一步走近学生,贴近生活,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课堂上,我还请学生把各种的调查成果在小组里交流,由小组长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卡纸并粘贴在黑板上与同学分享,让学生在交流汇报中享受成功乐趣,更增强其参与活动的兴趣与信心。

活动二:现身说法——认清“不良诱惑”的真面目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法律课堂来说,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课堂。所以,奇妙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我设计了“现身说法“这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认清“不良诱惑”的真面目,感受学习的情趣。

当小组长把学生们的调查结果张贴到黑板上后,我请学生进行辨别、判断,剔除非“不良诱惑”并说明理由。有个学生建议把经常上网从“不良诱惑”榜上拿下来,他的理由是网络资源丰富,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掌握信息。鉴于此,我当即来了一个现场调查:“为了弄清楚经常上网对我们小学生是否有害,请同学们配合老师来做个调查,请家里有上网条件的同学举手。”于是,班上52位学生中有46人举起手。我继续调查:“需要查阅资料才上网的同学请举手。”这时有46个同学举起手。我继续展开调查:“每天上网的同学请举手。”这时有7个同学举起手。我故意问今天交不出功课的小桦:“小桦,请问你昨天为什么没做功课?”他脸一红,说:“我不知道做什么作业。”我又问:“哪你昨晚做了些什么?”他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我看书。”小轩插话道:“老师,他说谎!他没看书,他在上Q。”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道:“你怎么知道他上Q?你自己肯定也是上Q。”这时,班长站起来说:“老师,小轩今天早上回来才做数学作业,让他下去清洁也不去。”我看了看小轩,他不好意思低下了头。我紧接着向学生发问:“同学们,小桦和小轩由于上网,一个没做语文作业,一个没做数学作业,这样不分时间,不顾学习地上网,对吗?”学生齐答不对。我让他俩说说为什么明知作业没做完却还去上网的原因。小桦说杀怪兽游戏让他无心做别的事,小轩说盗用了妈妈的Q號去农场偷菜。最后,我总结道:“同学们,网络信息量大,资源丰富,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但是,当你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习时,网络就成了罂粟花,美丽却有毒,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对于没有辨别力和自制力的小学生来说,它也就成了不良诱惑。”学生听我这么一说,恍然大悟。

所以,教师及时把握体验活动中的生成性问题,捕捉最佳教育时机,让学生在同学们的亲身体验中进行教育,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不良诱惑的真面目,这样的教育效果比老师的说教更具说服力。

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小轩教材作业
会唱歌的一滴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爱不能缺席
助人为乐小勇士
快来写作业
作业
举起心里的那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