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

2015-03-07牛秀琴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734100

学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写作方法语文课

牛秀琴(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734100)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

牛秀琴(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73410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从“立足课堂,以教材为例指导方法”“依托教材,寻找课外阅读的衔接点”“拓宽空间,根据兴趣自由阅读”等三个方面阐述说明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可见,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是阅读。下面,我就如何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立足课堂,以教材为例指导方法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技能。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内阅读上下工夫。各年级教材中所选的篇目,大都是经典作品,其语言规范、鲜明、生动,文质兼美,便于记忆、吸取、积累,而且大都反映了文章的写作方法,表达了作者的审美观念与情感。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文本内容,体味作者情感,领悟文章主旨,掌握写作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一是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引领学生选择课文中重点的句子或段落来理解、分析、朗读,并要求学生把找出来的精美词句、片断摘抄下来,进行诵读记忆,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和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领悟作者的审美情感。特别是学习完一些名家名篇之后,让学生写阅读感悟或读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三是阅读教学既要教学生读书,还要教学生写作。因此,在阅读课上,我还常常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怎样构思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课内阅读教学,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吸取更多的养分,提升语言积累。

二、依托教材,寻找课外阅读的衔接点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实际上,语文教材只是课内阅读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学习语文教材,目的在于教会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书。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很差,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带有随意性、盲目性。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教材中寻找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相关书目,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把学生阅读从课内延伸向课外。

1.根据文章的作者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习了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让学生再读读《心田上的百合花》,体会一株小小的百合花,为了完成一株花的使命,执著追求,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又如,学习了艾青的《太阳的话》,让学生读他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体会大堰河勤劳一生、受尽苦难,最后含泪死去的悲惨命运和血泪生涯。

2.根据课文的出处推荐课外读物。如《欲速则不达》是一个成语故事,从历史典故中,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又如,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通过对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一个忠厚善良、沉着冷静、谦逊忍让的英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梁山好汉产生了兴趣,对古典名著《水浒传》形成了阅读的向往和期待。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水浒传》,分析其他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了解百位英雄,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领略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3.根据课文中人物的特点推荐课外读物。如《秉笔直书》的作者刻画了几位史官忠于职守、宁死不屈的精神。对此,教师可推荐学生读文天祥的《正气歌》和于谦的《石灰吟》,让学生了解在历史上,有很多有气节、不怕牺牲的英雄。又如学了《草帽计》,教师可让学生读读大家都熟悉的《小兵张嘎》,从阅读中体会人物的聪明机智和爱国热情。

4.根据课文的主题推荐课外读物。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一单元“师生”后,我向学生介绍说:有一本书,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口吻,讲述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是学生、教师以及学生父母等,主要写出了小学生对祖国人民、对父母兄弟、对老师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你们愿意读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爱的教育》这本书,看看他们之间都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而且还很好地拓展了课内知识。

5.根据课文的写作方法推荐课外读物。以《种一片太阳花》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种写法,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读读袁鹰的《白杨》和陶铸《松树的风格》,感受白杨树的不怕困难,坚强执著和松树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同一类作品,加深了学生对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的理解,强化了教材的“例子”观念。这对发展学生语言,指导写作都很有好处。

教师把教材作为滋生点,很自然地把学生阅读从课内引向课外。学生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而且对读书有了强烈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使课内阅读和课外积累融为一体。

三、拓宽空间,根据兴趣自由阅读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应该是一种放松、一种享受。我采用推荐书目与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方式相结合。我要求学生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不能少于三十分钟,并适时向他们推荐读物,供他们阅读。但在大部分时间,读什么样的课外书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读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在阅读量上有所增减,减轻他们读书的压力,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从而让学生去享受无拘无束的阅读快乐。

总之,教师应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浓郁的书香中快乐成长。

[1]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版).

[2](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3]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2007(6).

[4]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探及操作策略.江苏教育,2007(9).

(责编张翼翔)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写作方法语文课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可怕的语文课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语文课里挣分忙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