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
2015-03-07韩晶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734000
韩晶(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734000)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
韩晶(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734000)
人文精神是关注人的文化,集中表现为尊重人、重视人、关注人。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展人文精神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需求。本文在研究人文精神内涵和高中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探究高中生物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策略。
高中生物人文素养人文教育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分析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有养成、教养、规范人类行为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人文精神内涵。在西方教育中,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的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提倡人人平等的人文精神。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进一步宣扬了人文精神,提出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倡导理性主义。在现代人文精神又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指的是关注人的文化,集中表现为尊重人、爱护人、重视人。
二、高中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科学主义盛行,人文精神衰退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电子产品、网络在高中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机对话模式冲击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朋友、社会人际交往中,而且逐渐向家庭生活渗透。科学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一系列教育产品,包括电子词典、MP4、学习电脑等,这些产品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学生对价值实现途径认识误区。许多高中生在遇到学习难题时,不再采取传统的询问教师和学生,而是通过百度直接查找答案;因为电子产品的介入,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试题的基本分析能力等都在弱化,学生将传统学习方法看做是落伍的学习方式。
(二)自我中心不断发展,同伴合作互助意识下降
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目前的高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过多的溺爱和顺从,使得学生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学生普遍存在自私狭隘,没有同情心,在人际交往中不愿意做出让步。学生的这种行为在传统的教育中通过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学生的自我中心一般能够较好的矫正,学会分享和合作。但是,随着目前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好的竞争,学生不是比学习态度,比个人品质,而是比较家庭背景、比吃穿用,他们功利心强、畏惧困难,他们将个人成就与所处的集体割裂开来,进而不愿意参与到团队协作之中。
(三)享乐主义盛行,道德水平下滑
这一代高中生处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感受到了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水平的变化,却没有经过中国的艰苦岁月。在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的抚养下,学生逐渐形成了享乐意识,在生活上追求奢侈,在学习上采取应付的态度。同时也带来、道德水平的下降,如许多高中生不孝顺父母、不尊重师长、不遵守社会基本的公德,缺乏最起码的爱心和同情心,轻视社会体力劳动者等,甚至有些学生出现逃课、违法犯罪等现象,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
通过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研读,可以看出高中生物课程与人文精神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在科学精神和态度的教育、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以及生命健康教育等方面。这些人文精神教育在高中生物教育中主要以以下途径展开。
(一)通过课堂教学做好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
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更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同。例如,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教学过程汇总,教师结合九八年洪水、汶川地震、雪灾、干旱等学生耳闻的社会事件创设三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一,回忆九八年洪水的场景,思考导致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三,为什么说“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通过这三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自然灾害和生活环境的思考,并且对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生态的破坏感到可惜,从而也就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了平衡。通过本节课生态工程的学习,学生学到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知识,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该考虑到哪些原则和原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如何为生态系统的平衡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促进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
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离开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因此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例如,在《稳态和环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采用实验“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PPT展示西红柿和黄瓜的图片,思考为什么两者的表现型不同;白菜叶子的内外颜色为什么不同;以导学问题“环境对水毛茛叶形状的影响”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并小组展示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启发教学、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的综合运用,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环境对生物的影让学生联想到,环境对人的影响,如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爱德华的故事等。
(三)通过开发课外课程资源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生物是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利用生活中主要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从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堂教学是高中生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在生活中通过运用生物知识进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例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教学中,教师采用自制模型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的积累,准备果冻两只(外形比较圆的)、花生米、绿豆、芝麻(黑色或白色)、桔子、硬纸片、透明胶带、镊子等材料。取一个果冻,撕开封口;若果冻(模拟细胞质)有果仁,则用镊子取出;将一粒花生米(模拟细胞核)放入果冻中央;撒上7、8粒芝麻(模拟线粒体),然后用镊子调整好位置(均匀分散开即可),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在同伴的相互合作中,认识到同伴合作对自我成就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呈现出滑坡的趋势,改变教育方式,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迫在眉睫。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的情境创设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课外教学中学生的不断实践。
(责编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