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开放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5-03-07

学习与探索 2015年6期
关键词:贸易规模生产性增加值

姚 战 琪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836)

对外开放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姚 战 琪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836)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客观认识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显著正相关;制造业FDI对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为负;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提升有助于推动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比重与制造业FDI呈现正相关关系。

对外开放;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产业;FDI;制造业贸易竞争力

引 言

全球化背景下,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切入点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必须重点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促进专业化和深化分工,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促进最终产品部门发展,从而内化成一种比较优势,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增长[1]。从总体上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仍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出口贸易和国际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值得关注。席艳乐和易莹莹(2013)对上海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效应[2]。

此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有利于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但是随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吸引FDI规模的不断增加,生产性服务业FDI对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减弱[3]。由于生产性服务业FDI高度依赖外资工业企业,因而生产性服务业FDI具有相对封闭性特征,从而导致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外资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对内资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姚战琪,2014)。因此,生产性服务业FDI为中国服务业带来的技术溢出的学习和吸收能力有待加强,需要正确引导生产性服务业FDI的行业投资方向。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是否能促进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是否有利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增长?制造业FDI是否有助于推动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增长?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与制造业FDI呈现何种关系?以上是本文试图回答的主要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以改革开放后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FDI,以及第三产业增长潜力为基础,剖析在融入全球价值链进程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影响因素,并运用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

一、理论分析与假说

(一)对外开放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

1.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融入全球价值链。在波特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以后,Freenstra首次将“生产垂直分离”和“全球贸易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认为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保留全球价值链条的核心环节(即服务业和生产),而将非核心环节转移出去,从而通过全球采购实现其利益最大化,而发展中国家都是从介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进入国际市场。当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高端工业化过程中,从进口加工贸易逐渐进入由欧美领导厂商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实现中国从“代工”升级到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再到建设全球销售网络和打造自主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2.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密不可分。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工具,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中国应高度关注和鼓励全球领导厂商对中国供应商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全球领导厂商的监管和指导下尽快完成已提出的各项要求,从而不断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能力,实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转变。

3.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4]。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会显著提升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还可以推动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进而提高本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改变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相对封闭性特征,推动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价值链的发展。

(二)理论假说

理论假说1: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增长,同时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亦会推动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FDI,两者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理论假说2:制造业FDI快速增长不利于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增长。FDI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分为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大类,由于当前FDI主导中国房地产等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和利润率较高的商务服务业市场,FDI与中国国际贸易可能存在不可忽视的替代效应。因此,我们认为制造业FDI对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可能为负,制造业FDI的增长可能不利于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理论假说3: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推动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将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5]。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和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之间呈现双向因果关系,一方面,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将促进生产性服务贸易,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度;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贸易规模的增长和效率的提升可以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提升。

理论假说4: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与制造业FDI呈现正相关关系。中国大量吸引外资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本文以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比重为解释变量,该变量与制造业FDI应呈现正相关关系。

二、实证检验

(一)分析模型和方法

首先,本文建立的回归模型以生产性服务业FDI为被解释变量,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制造业FDI、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等变量为解释变量。本研究从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作为一个系统中相互依存和相互决定的内生变量角度构造动态模型,依据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对各变量进行筛选,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最终建立以下回归模型:

PFDIit=α0+α1HPRODit+α2IFDIit+α3EXIMit+α4SINDEXit+εit

(1)

其中,PFDI表示生产性服务业FDI,HPROD表示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IFDI表示制造业FDI,EXIM表示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用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比重衡量),SINDEX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

其次,本文以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PEXIM)为被解释变量,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制造业FDI、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等变量为解释变量,设定以下回归方程:

PEXIMit=β0+β1HPRODit+β2IFDIit+β3EXIMit+β4SINDEXit+σit

(2)

第三,本文以制造业FDI为被解释变量,以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等变量为解释变量,设定以下回归方程:

IFDIit=γ0+γ1PEXIMit+γ2HPRODit+γ3EXIMit+γ4SINDEXit+ψit

(3)

最后,本文设定以下误差修正模型:

dPEXIMit=c1+α1idHPRODit+α2idIFDIit+α3idEXIMit+α4idSINDEXit+εVECMt-1+ωt

dHPRODit=c2+β1idLPEXIMit+β2idIFDIit+β3idEXIMit+β4idSINDEXit+γVECMt-1+σt

dIFDIit=c3+δ1idHPRODit+δ2idLPEXIMit+δ3idEXIMit+δ4idSINDEXit+ηVECMt-1+ψt

dEXIMit=c4+λ1idHPRODit+λ2idIFDIit+λ3idLPEXIMit+λ4idSINDEXit+ρVECMt-1+ξt

dSINDEXit=c5+θ1idHPRODit+θ2idIFDIit+θ3idEXIMit+θ4idLPEXIMit+σVECMt-1+ζt

(4)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四个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数据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运输、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八个项目计算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额。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较早年份统计数据的缺失,本文选择1997—2013年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同时,本文使用以1997年为基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制造业进出口贸易额等变量进行序列调整,并且为了消除数据存在的异方差问题,对各时序数据取对数。

三、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一 )理论假说检验

1.在影响生产性服务业FDI的诸因素中,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对本期生产性服务业FDI具有重要影响,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分别增加1%时,引起本期生产性服务业FDI规模分别增加9.09%和20.83%。这说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对生产性服务业FDI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理论假说1得到证明。

制造业FDI对本期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影响显著为负,制造业FDI增加1%,引起生产性服务业FDI规模降低7.8%,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伴随制造业FDI的增长,生产性服务业FDI规模及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但是制造业FDI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的促进作用仍较有限。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中国第三产业增长潜力并不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FDI增长的主要因素。

LPFDI=9.089385*LHPROD-7.811391*LIFDI+

(1.52595) (0.80767)20.82727*LEXIM-12.68017*LSINDEX-49.33838

(12.0860) (2.42503) (48.4424)

2.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等因素对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显著性检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增加1%,引起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增加0.5%、9.9%和0.8%,尤其是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对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极为显著。制造业FDI增加1%,引起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降低0.52%,因此,本文理论假说2,即制造业FDI对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为负得到证明。同时,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提高有助于推动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假说3也得到证明。

LPEXIM=0.5387427*LHPROD-0.517546*LIFDI+

(0.23076) (0.12214)

9.887586*LEXIM+0.797170*LSINDEX

(1.82771) (0.36672)

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和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增长拉动制造业FDI增长,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有利于促进制造业FDI增长,并通过显著性检验。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增加1%,引起制造业FDI降低1.9%。相对于基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增加1%,引起制造业FDI增加1.5%。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提高1%,引起制造业FDI增加19.1%,因此,本文理论假说4得到证明。

LIFDI=-1.932197*LPEXIM+1.040955*LHPROD+

(0.29151) (0.69537)

19.10477*LEXIM+1.540290*LSINDEX

(4.41212) (0.77130)

(二)进一步分析

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制造业FDI、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五个数据序列存在协整关系,在长期均衡关系基础上,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见文后表)。而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制造业FDI、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生产性服务业FDI五个数据序列不存在协整关系,不需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文使用反映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VECM误差修正模型,在该模型中,作为自变量的差分项的系数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所有自变量的短期波动对因变量的短期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从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短期内,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变量对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具有促进作用,但该变量系数的t统计值不显著,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该变量对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这表明,从长期来看,在对外开放背景下高技术产业增长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制造业FDI与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呈现短期正相关关系,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制造业FDI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这表明,短期内制造业FDI对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与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但随着时间延长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对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较弱;滞后1期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对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具有正向作用,但在滞后2期后则具有负向作用,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的实质就是中国第三产业实际增长率,这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较弱。

短期内,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具有负向作用,但随着滞后期的延长,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对该变量的影响逐渐降低,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这表明,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增长对发展高技术产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制造业FDI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滞后各期均具有正向作用,且系数t统计值较显著,这表明,外商已开始来中国投资高端产业,从长期来看,制造业FDI与高端产业投资具有密切联系;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表明,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是充分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产品,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服务业虽然迅速增长,但对高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仍较弱,从而导致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促进作用极弱。

同时,通过文后表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滞后1期对制造业FDI影响为负,但是从滞后2期开始该变量对制造业FDI影响为正。这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对制造业FDI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制造业FDI与滞后2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中国构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任务。中国作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应逐步构建全球价值链网络,促进价值链升级和攀升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滞后各期对制造业FDI的影响均为正,这表明,中国是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国家,推动工业制成品出口是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举措,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业投资能显著促进出口,出口导向型是制造业FDI的主要特征,与假说4相符。

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滞后各期对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均为正,这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对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表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对工业制成品出口不存在促进作用。虽然滞后1期制造业FDI对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为负,但滞后2期的影响为正,与假说4相符。

滞后各期中对中国服务业增长潜力变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因素是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规模,滞后1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对服务业增长潜力有短期降低作用,但是随着滞后期的延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对服务业增长潜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制造业FDI和制造业贸易竞争力与服务业增长潜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制造业对外开放对服务业增长潜力的促进作用极弱。

结 论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客观认识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改革开放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显著推动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FDI;第二,制造业FDI不利于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贸易增长;第三,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第四,本文以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即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比重为解释变量,发现该变量与制造业FDI呈现正相关关系。

[1] 贺佳敏.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

[2] 席艳乐,易莹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统计与决策,2013,(4):92.

[3] 刘兵权,王耀中,文凤华.开放经济下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与产业安全[J].社会科学家,2011,(5):50-55.

[4] 姚战琪.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J].学习与探索,2014,(1):68-72.

[5] 尚涛,陶蕴芳.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5):23-28.

表 各变量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

注:括号中数字为t检验值

[责任编辑:房宏琳,曾 博]

2014-12-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扩大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路径与战略研究”(14ZDA084);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点课题“服务经济思想史研究”

姚战琪(1971—),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从事服务经济与国际投资研究。

F719

A

1002-462X(2015)06-0109-05

猜你喜欢

贸易规模生产性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新疆出口贸易及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分析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我国工业发展与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俄货物贸易关系研究:2002—2015年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