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史润强专项训练监控的研究

2015-03-07林丽雅李农战

中国体育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乳酸游泳专项

林丽雅,张 莉,李农战,王 崇



优秀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史润强专项训练监控的研究

林丽雅1,张 莉1,李农战2,王 崇3

目的:对亚洲第1个破50 m自由泳22 s大关的国际健将级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史润强,实施专项训练监控,探索科学有效的个体化训练监控模式。方法:以史润强为研究对象、同组其他运动员为比对对象,对专项训练中6种主要训练手段进行血乳酸和心率的监测,并在专项训练前、后进行主项成绩、有氧能力、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跟踪测试,评价阶段专项训练效果。结果:1)对史润强的监控揭示其能量代谢特点为:磷酸原供能能力、爆发力及短时间冲刺能力有待提高;无氧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糖酵解供能的能力与国际一流运动员相比存在差距。2)根据专项训练的监控结果,总结出运动员各专项能力的训练特点,并对各训练手段提出个体化的调整建议,以加强训练效果。结论:1)本研究提出了可用于游泳运动员专项训练监控的流程,并通过对史润强的阶段性专项训练监控,发现优秀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建立系统的专项体能、专项训练方法和阶段训练效果评估流程,并科学安排测试计划,从而保障训练的科学性。2)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监控指标主要为专项成绩、测试成绩、血乳酸和心率,其中,成绩和血乳酸起主要监控作用,心率起辅助监控作用。3)专项能力评估及专项训练手段的监控主要应依据能量代谢系统理论来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游泳;个体化;训练监控;能量代谢;专项训练

在科学训练理论中,能量供应系统理论广泛应用于游泳训练中。世界游泳强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中国等,都根据能量供应系统将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强度等级划分得更加精细,并在训练实践中,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训练强度等级来安排训练负荷,制定训练计划。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除遵循能量供应系统理论外,更应该针对其个体特点,确定明确的训练目的,并设计专项化和个性化的训练手段。

近几年来,竞技游泳迅猛发展,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我国的中、长距离项目自2010年以来有所突破,2012年伦敦奥运会更是创造辉煌,收获5枚金牌。但是,相比中、长距离项目,短距离项目颗粒无收,进入前8名的甚少,呈现明显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加强短距离游泳项目的科学化训练监控研究,强调有效训练强度,提高专项训练效益,是寻求该项目突破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对训练监控的科研工作日趋重视,跟队服务的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进行了训练监控的初探和研究[4,5,10],但直接针对短距离游泳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监控的研究开展的不多。

本研究通过对亚洲第1个破50 m自由泳22 s大关,同时破亚洲纪录的我国短距离优秀游泳运动员史润强的阶段专项训练监控,分析史润强采用不同训练手段的能量代谢特点,并在阶段训练后进行训练效果的评价,总结出每一项能力的最佳训练手段和训练负荷,使专项训练更具针对性,有效提高训练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项训练的个体化监控流程,以期为体育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训练监控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国际健将级男子游泳运动员史润强为研究对象,其主项50 m自由泳最好成绩为21.95 s,主要副项100 m自由泳最好成绩为48.79 s,2009年在全国游泳锦标赛破50 m自由泳亚洲纪录,是亚洲第1个破50 m自由泳22 s大关的短距离运动员;同组其他运动员为比较对象,他们的训练水平及比赛成绩均低于史润强(表1)。

表 1 本研究运动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1.2 研究方法

在一个阶段的专项训练前、后,分别对史润强及同组其他运动员进行主项和有氧能力、磷酸原供能能力的测试,分析运动员能量代谢特点及专项训练水平,评价阶段专项训练效果。其次,对专项训练中采用的6种专项训练手段进行血乳酸和心率的监测,结合史润强短距离项目的比赛强度特点,评价每种手段的作用和效果。

1.2.1 专项训练前后能量代谢能力及专项训练水平测试

分别在训练前、后进行100 m自由泳主项和有氧能力、磷酸原供能能力的测试,进行能量代谢能力、专项训练水平及训练效果评估。

1.2.1.1 100 m自由泳主项测试方案

测试前2天,运动员无大强度训练,各项生化、生理指标处于正常水平。测验当天,充分准备活动后,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进行两次100 m主项测试。测试指标:成绩、血乳酸。

1.2.1.2 有氧能力测试方案

血乳酸均匀度的无氧阈测试[11]:运动员全力游一个300 m后,休息7 min后开始递增强度的5×200 m匀速游。以70%的低强度开始,每个200 m成绩递减3~4 s,每级间歇1 min30 s,测试每级即刻血乳酸和心率及1 min恢复心率。

1.2.1.3 磷酸原供能能力的测试方案:

25 m测试:8×25 m, 2 min包干,在结束后即刻、5 min、7 min、9 min测试乳酸,观察乳酸峰值,并记录运动后即刻心率。运动后乳酸采用YSI-1500血乳酸测试仪进行测试。

1.2.2 专项训练中对训练手段的监控

共采用6种训练手段:

1.磷酸原供能能力训练:具体测试方法同上。

2.无氧乳酸供能能力训练:1)50 m强度训练:10×50 m,1 min10 s包干;2)100 m强度训练1: 22×100 m主,1 min 45 s包干,游4个放松2个, 游3个放松2个,游2个放松2个(4-2,4-2,3-2,2-2);3)100 m强度训练2: 2×(10×100 m主+200 mR),1 min30 s包干,组间间歇200 m放松游。

3.无氧阈强度的有氧能力训练:200 m强度训练:8×200 m自由泳, 2 min45 s包干。

在每种手段训练结束后的即刻、3 min、5 min、7 min、9 min测试血乳酸,观察乳酸峰值,并记录运动后即刻心率。

2 结果

2.1 阶段专项训练前、后史润强专项训练水平、有氧能力和磷酸原供能能力的测试结果(表2、表3、表4)

表 2 本研究史润强专项训练前、后100 m自由泳测验结果一览表(短池)

表 3 本研究史润强专项训练前、后血乳酸均匀度测试结果一览表

表 4 本研究专项训练前、后史润强磷酸供能能力的测试结果一览表(8×25 m,短池)

2.2 不同专项训练手段的监控结果

2.2.1 50 m强度训练

50 m强度训练,史润强主要采取的手段是10×50 m,1 min10 s包干,目的是改善机体供能的糖酵解机制、适应快游时剧增的疲劳感,同时,也是监控训练能力和身体状态的手段。表5的测试结果显示,史润强的平均完成成绩是24.6 s,最后一个的冲刺成绩22.7 s,训练结束3 min后的血乳酸为16.1 mmol/L,即刻心率为174(次/min)。结果显示,该训练手段对史润强训练糖酵解过程能量的快速释放,及糖酵解强度和功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同组的宋××和严××,血乳酸值均低于8 mmol/L,表现出明显的有氧能力训练特点。

表 5 本研究50 m强度训练测试结果一览表(短池)

2.2.2 100 m强度训练

100 m强度训练,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方法1:22×100 m主,1min 45 s包干,游4个放松2个,游3个放松2个,游2个放松2个(4-2,4-2,3-2,2-2)。

方法2: 2×(10×100 m主+200 mR),1 min30 s包干,组间间歇200 m放松游。

表 6 优秀游泳运动员100 m强度训练测试结果一览表(方法1 短池)

2.2.3 200 m强度训练

200 m强度训练主要采取的训练手段是8×200 m自由泳, 2 min45 s包干,目的是通过无氧阈的训练,提高基础耐力,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乳酸消除能力。由表8的测试结果可见,史润强的平均完成成绩是02:18.2 s,最后一个的冲刺成绩02:15.2 s,血乳酸为4.97 mmol/L,即刻心率为168次/min。

表 7 优秀游泳运动员100 m强度训练测试结果一览表(方法2 短池)

表 8 优秀游泳运动员200 m强度训练测试结果一览表(长池)

2.2.4 400 m强度训练

表 9 本研究400 m强度训练测试结果一览表(短池)

3 讨论与分析

3.1 从阶段训练前测试结果分析史润强的能量代谢特点及专项训练水平

3.1.1 史润强阶段训练前专项训练水平分析

根据能量代谢理论,磷酸原和糖酵解的供能能力直接影响100 m自由泳运动员的成绩。有资料显示,联邦德国报道过的优秀游泳运动员100 m自由泳成绩在48.5 s以内,赛后血乳酸值16~18 mmol/L[2]。陆一帆[5]报道的参加第28届奥运会的16名国家队集训运动员100 m自由泳赛后血乳酸的平均水平为14.51士0.26 mmol/L。 J.Olbrecht(2000)[12]也报道了世界级运动员100 m比赛平均成绩在50 s时的血乳酸在15.9 mmol/L。

由表2可见,在专项训练前,史润强100 m自由泳的测验赛后的乳酸达到15.74±0.31 mmol/L,成绩是52.34±0.25 s。可以看到史润强在成绩上还是与世界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而糖酵解供能能力与国际一流运动员100 m赛后的水平相当,且高于国家队的平均水平。

3.1.2 史润强专项训练前有氧能力分析

人体能量代谢系统在运动强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能量的供应由有氧供能状态进入无氧乳酸供能状态的临界点,被称为无氧阈。无氧阈的测试通常用于评价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在这一临界点的运动强度被称为无氧阈强度,在有氧训练过程中,这一强度被认为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能力最有效的强度。教练员往往把血乳酸值4 mmol/L时的强度确定为无氧阈强度,但许多耐力水平高的运动员无氧阈强度的乳酸值往往低于4 mmol/L,而耐力差的运动员无氧阈强度的血乳酸高于4 mmol/L。传统的个体乳酸阈测试是通过递增强度负荷测试后,依靠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推算出个体无氧阈值[3]。近年来,在美国的科罗拉多水上研究中心和新西兰的Otago大学,一种被称作血乳酸均匀度的无氧阈测试方法用于测试个体无氧阈[11],在这种测试中,教练员可以直接得到无氧阈速度值,其操作性更强。笔者运用该方法对史润强在专项训练前的有氧能力进行测试,确定史润强在阶段专项训练前的无氧阈速度。

从表3可以看到,史润强全力300 m游的即刻乳酸为11.8 mmol/L,在随后的逐级递增强度游中,强度较低时血乳酸逐渐下降,当游速为2 min 21 s时血乳酸出现最低值,并且此时的心率168次/min比其最高心率192次/min低了24次/min,因此,把这一游速确定为其无氧阈速度,这意味着此时血液内乳酸产生的速度与消除的速度相等。

3.1.3 史润强专项训练前磷酸原供能能力分析

由于体内高能磷酸原储备量仅能保证10 s左右的最大强度运动,25 m短冲约需10 s,所以,在游泳的训练监控中,25 m的冲刺游常用于游泳运动员磷酸原(ATP-CP)供能能力的测试[3]。理论上,速度力量极好的运动员,磷酸原系统供能时间可达10 s,完成该强度的测试时,糖酵解供能系统动用较少。

表4显示,史润强在专项训练前进行8×25 m,2 min包干的训练测试中,平均成绩为10.7 s,最后的短冲成绩为10.4 s,血乳酸値为13.58 mmol/L。可见完成成绩略高于10 s,而血乳酸明显偏高。这一测试结果显示,其糖酵解供能系统已被充分调动,说明其磷酸原供能系统满足不了该强度的能量需求,据此推断,其磷酸原供能能力、爆发力及短时间冲刺能力有待提高。

3.2 专项训练特点分析

根据能量代谢理论,磷酸原供能系统启动最早,可维持最大强度运动的时间是6~8 s;糖酵解供能系统在30 s时达到最大功率输出,可维持供能时间较长,是30 s~2 min的最大强度运动的重要供能系统;有氧代谢供能系统启动较晚,但它是短时间运动消除乳酸的主要途径,对短距离游泳项目同样重要。根据能量代谢的供能特点,游泳的短距离与长距离具有不同的专项供能特征,每一个单项都不存在单一供能系统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动用多个供能系统。50 m项目运动时间在23 s左右,供能主要以无氧供能为主;100 m项目的运动时间在50 s左右,对无氧代谢能力和有氧代谢的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基于此,50 m强度训练、100 m强度训练、200 m有氧训练、400 m有氧训练等常应用于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中。

通过对史润强在专项训练前进行主项成绩、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的测试,分析出该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点:磷酸原供能能力、爆发力及短时间冲刺能力有待提高;无氧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糖酵解供能的能力与国际一流运动员相比存在差距,应通过最大乳酸能力的训练,提高专项训练水平。根据这一监控分析结果,教练员选择了不同训练方法与手段,实施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刺激和诱导运动员机体代谢能力的适应性变化。根据专项训练的监控结果,总结出运动员各专项能力的训练特点,并对各训练手段提出个体化的调整建议,以加强训练效果。

3.2.1 磷酸原供能能力训练

磷酸原训练——速度/爆发力训练,这类训练关键是改善肌肉利用和储存能量的能力,提高磷酸肌酸的再合成能力,以提高绝对速度和比赛技术。速度力量极好的运动员,磷酸原系统供能时间可达10 s。

史润强在进行这类训练时,一般采用8×25 m,2 min包干的训练方法。从监控到的结果看,其完成的平均成绩为10.7 s,最后的短冲成绩为10.4 s,血乳酸値为13.58 mmol/L;同组其他运动员完成这一训练手段时,训练后的血乳酸集中在10 mmol/L左右,结果揭示,史润强等运动员完成这一强度时糖酵解供能已被充分调动,表现为耐乳酸的训练;唯有运动员李××,其乳酸值为6.85 mmol/L,表现出乳酸供能为主导的糖无氧酵解供能和磷酸原供能的混合训练。可见,8×25 m,2 min包干的训练方法不适用于他们当前非乳酸无氧供能能力的训练,应根据运动员自身磷酸原供能能力特点,对游距、间歇时间进行调整。这与国内有些研究者观察到的现象相一致,赵杰修等[10]曾对备战雅典奥运会的游泳运动员的磷酸原供能能力常用的25 m顺牵训练方法进行过研究,观察到同一训练方法,有的运动员的血乳酸值为10.53 mmol/L,完全体现为耐乳酸的训练;有的运动员的血乳酸值为4.41 mmol/L,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训练作用较明显。

建议:根据剧烈运动后被消耗的磷酸原在20~30 s内合成一半、3~4 min完全恢复的原理,调整训练方法:将8×25 m分成2组进行,每组4次,组间间歇不少于4 min,同时要求运动员游速达到极限。这样,在磷酸肌酸恢复更加完全的基础上,进行下一组练习,可以减少糖酵解的供能,达到其非乳酸无氧训练的目的。

3.2.2 无氧乳酸供能能力训练

无氧乳酸供能能力训练包括了耐乳酸训练和乳酸峰值训练,参照澳大利亚能量训练分类方法,耐乳酸训练强度的控制是血乳酸值为8~12 mmol/L,乳酸峰值训练血乳酸值为10~18 mmol/L。世界级高水平的运动员在发展运动员无氧耐力的糖酵解训练中,当选择50~100 m游距时,多数会采用最大强度并递减间歇时间的方式进行练习,血乳酸的浓度可以达到22~26 mmol/L,心率可达190~200次/min[7]。根据资料研究,美国游泳界短距离训练成功的秘密就在于高度重视高强度的无氧训练[1]。

史润强在进行此类训练时,采取了多种手段,主要是50 m强度训练和100 m强度训练,共3种训练手段。训练后血乳酸值为分别为16.1 mmol/L、17.71 mmol/L 和16.32 mmol/L,即刻心率为174、186、186次/min。表5、6、7的测试结果显示,对应以上3种手段,同组运动等级为健将和国际健将的运动员的血乳酸值均明显低于史润强,可见,同一手段,不同的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代谢特点。比较同组其他运动员,这些手段可以更好地用于史润强冲击最大乳酸値的训练。同时可看到,史润强运动后的最大血乳酸值与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发展最大乳酸训练所达到的乳酸值(22~26 mmol/L)[7]存在较大的距离。

建议:随着其训练水平的提高,通过增加间歇时间(即包干时间),和减少每组次数、增加组数进行调整。如对100 m强度训练中的方法2,2×(10×100 m+200 mR)、1 min30 s包干,可以增加间歇时间(包干时间),使每次练习之间的间歇增加为2~3 min,这样可提高训练强度,并进一步提高乳酸的水平;也可以减少每组次数、增加训练组数,由2×(10×100 m)调整为3×(4×100 m),同时保持对游速的要求。通过对训练手段的调整,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糖酵解的强度与容量,达到发展最大乳酸能力的目的,缩短与国际级优秀运动员的差距。

除了最大血乳酸训练,建议补充耐乳酸训练的手段。有研究认为,采用8×100 m,90%以上的强度,间歇1 min,是发展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中耐乳酸能力的最佳组合[6,7]。训练时将血乳酸控制在12 mmol/L左右,练习强度控制在90%左右,采用50~200 m的距离,间歇的时间与运动的时间相当,可促进运动员耐乳酸能力的提高。

3.2.3 有氧供能能力训练

史润强在进行此类训练时,采用了200 m强度训练和400 m强度训练。

200 m强度训练后,史润强的血乳酸为4.97 mmol/L,即刻心率为168次/min,同组其他运动员的均值为4.26±2.79 mmol/L。这一手段对于史润强和其他运动员来说,训练完成情况良好,游速也控制在乳酸均匀度测试得到的数值附近。由于该训练手段的游速控制在血乳酸产生堆积之前,因此,可较好地用于慢肌最大有氧能力的提高。

但是,通过与世界优秀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无氧阈水平相比,仍然看出史润强的无氧阈水平有待提高。J.Olbrecht(2000)[12]就对地区级、国家级、洲级与世界级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无氧阈水平做了统计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世界级短距离运动员200 m段落的无氧阈水平为2 min 9 s左右,洲级运动员的为2 min 13 s左右,国家级的为2 min 20 s左右。从我们的有氧测试中,我们发现史润强的无氧阈水平在专项训练前为2 min 21 s,训练后达到2 min 16.90 s,这一水平离世界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是今后训练需要着重加强的。

3.3 阶段专项训练效果评价

史润强在阶段专项训练后,进行8×25 m的测试,虽然平均成绩和最后一个成绩与之前基本持平,但是血乳酸值明显降低,从13.58降到11.7 mmol/L。在乳酸均匀度的测试中,史润强在这一训练阶段的前后无氧阈水平从原来的2 min 21 s提高到后来的2 min 18.3 s;专项训练后的有氧、无氧能力的测试都显示出运动员机体的能量代谢能力有所提高,这是其竞技能力提高的生理基础。在专项训练后100 m的测验赛中,显示了一致的结果,其成绩从52.34±0.25 s提高到50.42±0.01 s,血乳酸从15.74±0.31 mmol/L略微升高到16.81±0.36 mmol/L。说明该运动员在阶段专项训练后,专项运动能力有所提高。

3.4 建立专项训练的个体化监控流程

从对史润强阶段专项训练监控的研究中,笔者总结出如下个体化监控流程,该流程可对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专项训练的监控提供借鉴(图1)。

4 结论

1.本研究提出了可用于游泳运动员专项训练监控的流程,并通过对史润强的阶段性专项训练监控,发现优秀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建立系统的专项体能、专项训练方法和阶段训练效果评估流程,并科学安排测试计划,从而保障训练的科学性。

2.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监控指标主要为专项成绩、测试成绩、血乳酸和心率,其中,成绩和血乳酸起主要监控作用,心率起辅助监控作用。

3.专项能力评估及专项训练手段的监控主要应依据能量代谢系统理论来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图 1 本研究总结优秀游泳运动员专项训练个体化监控流程图

[1]陈武山,甘清瑛.中外竞技游泳训练比较[J].体育学刊,2005,12(2):111-114.

[2]冯炜权,翁庆章,等.血乳酸与运动训练——应用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17-118.

[3]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13-116.

[4]洪平,冯连世,尤玲华,等.优秀游泳运动员训练监控研究初探[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7):41-44.

[5]陆一帆.中国游泳队奥运攻关研究报告——游泳运动训练有效强度关键性研究[J].体育科研,2008,29(6):39-44.

[6]刘刚,朱竹友.游泳间歇训练四要素及其不同组合方式对发展运动员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2,12(3):28-30.

[7]尼·日·布尔加科娃.游泳训练学[M].迟爱光,译.广州: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2004.

[8]杨士荣.游泳训练中抗疲劳能力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6):78-79.

[9]俞继英.奥林匹克游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0]赵杰修,田野,冯连世,等.游泳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研究[J].体育科学,2006, 26( 1):43-48.

[11]COSTILL D L,THOMAS R,etal.Adaptations to swimming training:influence of training[J].Med Sci Sports Exe,1991,23(1):371-377.

[12]OLBRECHT J.The Science of Winning[M].America:kindle edition 2000,130-131.

[13]WAKAYASHI K,YOSHIDA T,IKUTA Y.Adaptation to sixmonths of aerobic swim training:change in velocity,stroke length and blood lactate[J].Int J Sports Med,1993,14(2):368-372.

Study on Training Program of Elite Swimmer SHI Runqiang

LIN Li-ya1,ZHANG Li1,LI Nong-zhan2,WANG Chong3

Objective:This paper implents specific training monitoring and explores effective individualized training model on Shi runqiang,the 1st Asian swimmer who breaks 22 seconds in 50 meter freestyle swimming.Methods:Taking Shi runqiang as research object,and other swimmers in same team as control group,six main training method of specific training is testing in the aspects of monitoring of blood lactate and heart rate,the performance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aerobic capacity,phosphate raw energy supplyment capacity.Results:1) Shi runqiang needs improvements on phosphate raw energy supplyment capacity,power strength,and short sprint capacity;anaerobic threshold level need further improvement;glycolysis energy supplyment capabilities lags behind world-class athletes,and sh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maximum lactate capacity training.2)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results,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special abilities of each athlete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and made adjustments to the recommendations of individualized training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effect.Conclusion:1) This study presents a process that can be used to monitor swimmers special training.Through phased monitoring on Shi runqiang’s training routine,we found out that short distance outstanding swimmer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and therefore a system must be established in physical and technique training routines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process,in order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training program.2) The major training program monitoring measurements for swimming athletes should include swimming training speed,testing speed,blood lactate,and heart rate,of which swimming speed and blood lactate should be the main measurements,and heart rate is the secondary measurement.3) Evaluation on athlete’s swimming capability,and the monitoring on the training routine,should be conducted and advised based on energy metabolism theory.

swimming;personalization;trainingmonitoring;energymetabolism;specifictraining

1002-9826(2015)02-0071-07

2014-06-30;

2015-01-16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B031300015)。

林丽雅(1968-),女,广东潮州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监控与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 E-mail:linhua1968@163.com。

1.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63;2.广东省游泳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3.广东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1.Guangdong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Guangzhou 510663,China;2.Guangdong Provincial Swimming Team,Guangzhou 510000,China;3.Guangdong Provincial Youth Sports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 510000,China.

G861.1

A

猜你喜欢

乳酸游泳专项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及其在冠状动脉造影期间的应用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游泳
产乳酸链球菌素的乳酸乳球菌的等离子体诱变选育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