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在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中的保温效果
2015-03-06田翠芸
李 丽,田翠芸,邵 丽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手术室,新疆 乌鲁木齐830054)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疾病的统称,属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分为囊型棘球蚴和泡型棘球蚴。人体包虫病中大约97%是囊型包虫,而泡型包虫病不超过3%,病变最多见于肝[1]。目前,尚无针对包虫病的特效药物,手术是其根治性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为:内囊摘除术、外囊剥除术、肝叶切除术与肝移植术。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间对行内囊摘除术中的患者实施5种预防术中低体温措施,本研究对其进行横向对比,以找寻更为便捷且有效的术中保温干预措施,并将其在临床中广泛推广,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样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间在全身麻醉下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的患者,囊腔体积为10cm×10cm×8cm~10cm×10cm×10cm,按保温方法不同分为身体包裹组、输液加温组、湿辅料加温组、冲洗液加温组、保温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时间均为5h之内,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有手术史者;(2)中度、重度感染或休克;(3)有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血管、呼吸、肾脏、神经系统疾病等;(4)有基础代谢性疾病。
表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1mmHg=0.133kPa
?
1.2 方法
1.2.1 保温措施 患者入室前1h,设定手术室室温为22~24℃,湿度为50%~60%。(1)身体包裹组:患者的双上肢,双大腿中下1/3至足部用布敷料包裹,肩颈部用棉垫覆盖;(2)输液加温组:输液前使用电热恒温箱,将静脉输注液体加温到37.5~38.5℃;(3)湿敷料加温组:手术中使用38~40℃的热盐水浸湿的湿敷料;(4)冲洗液加温组:将冲洗液用电热恒温箱加温至38~40℃,用于手术野冲洗;(5)保温毯组:将电热毯温度设定为38.5℃,铺于患者身下。对照组为常温术中保温护理。
1.2.2 观察指标 密切监测并记录患者入室时、麻醉后、切皮时及手术开始后每隔30min的鼻咽温、肛温。测量工具为测温仪与生命体征监护仪,将鼻咽温探头插入鼻咽部,插入深度为内侧鼻翼至耳垂距离;肛温探头插入深度超过肛门6cm。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以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后与手术结束后的鼻咽温及肛温比较 见表2。保温毯组、对照组手术结束时鼻咽温分别为:(36.90±0.37)℃与(35.54±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肛温分别为:(37.26±0.26)℃与(36.02±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包裹组手术结束时鼻咽温为(36.46±0.93)℃,肛温为(36.76±0.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各观察组两两比较显示:湿敷料加温组、冲洗液加温组和输液加温组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与保温毯组和身体包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此两组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鼻咽温变化趋势 见图1。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显示,球形度(mauchly)检验χ2=1345.42,P<0.01,采用重复资料的多变量方差分析,时间因子的F=32.61,P<0.01,说明各个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鼻咽温度随着时间而变化。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的F=3.384,P<0.01,说明时间和分组有交互作用,随着时间的不同,各组的鼻咽温度变化不同。身体包裹组在切皮30min后鼻咽温稍有下降,并维持在36.0~36.5℃之间;冲洗液加温组、输液加温组鼻咽温变化趋势相似,均持续下降至35℃以下;湿敷料加温组鼻咽温趋于稳定,维持在36℃左右;使用保温毯组在切皮30min后,鼻咽温度呈稳步上升趋势。对照组鼻咽温自切皮后骤然下降,于2h后即可下降至35.0℃。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后及手术结束后的鼻咽温及肛温比较,t/℃)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后及手术结束后的鼻咽温及肛温比较,t/℃)
?
图1 各组鼻咽温变化趋势
2.3 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肛温变化趋势 见图2。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显示,球形度(mauchly)检验χ2=1635.70,P<0.01。采用重复资料的多变量方差分析,时间因子的F=38.24,P<0.01,说明各个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鼻咽温度随着时间而变化。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的F=3.757,P<0.01,说明时间和分组有交互作用,随着时间的不同,各组的鼻咽温度变化不同。身体包裹组在切皮30min后肛温稍下降,在90min后呈稳定趋势,其走势较湿敷料加温组偏高;冲洗液、输液加温组肛温持续下降,维持在35~35.5℃之间;湿敷料加温组肛温在36~36.5℃之间波动;使用保温毯组肛温在切皮30min后呈上升趋势,约维持在37℃;对照组肛温在切皮30min后下降趋势较为明显,直至35.5℃以下。
图2 各组肛温变化趋势
3 讨论
3.1 术中低体温对机体造成的危害 正常人体的中心温度为36.5~37.5℃,中心温度在34~36℃为轻度低体温[2]。低体温是麻醉及手术导致的最常见体温失调,系麻醉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或方法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或)患者暴露于寒冷的环境而导致,在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中有50%~70% 发生低体温。虽然低体温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3],但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引起术后寒战、增加切口感染率和心血管并发症、凝血功能异常、麻醉苏醒延迟等[4]。
3.2 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的对比分析 本研究显示:对照组中,自切皮后,患者的鼻咽与肛温下降较快,并维持在35.0~35.5℃之间。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研究分析表明:5种不同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措施均对术中患者鼻咽温及肛温的维持有一定效果;鼻咽温与肛温的变化趋势图表明:在不同时间点,各组指标值均有变化,且身体包裹组和保温毯组的平均鼻咽温及肛温值相对较高,其下降趋势亦较其他组迟缓,保温毯组还有一定的升温效果。故得出结论:使用保温毯是最为有效的干预措施,其后依次顺序是:身体包裹、湿辅料加温、冲洗液加温、输液加温。通过被单覆盖的自然保温护理是减少人体皮肤热量散失最简易的方法,覆盖体表皮肤大约可以减少30%的热量散失,但它只能通过减少人体内部热量向温度较低的周围环境转移,隔离机体和周围冷环境接触而提高患者体表的温度。有研究[5]显示:单纯的加温输液并不能阻止患者术中体温下降的趋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寒颤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最近又有文献[6]报道,由于加温液体经过延长管连接静脉,造成热量损失。加温装置,如电热毯、压力气体加温盖被等,是一种主动加温的保温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形成一个相对略高于体温的温暖环境,抑制了与保温毯接触的皮肤传导、辐射方式的散热,甚至可以通过反向的辐射、传导、对流,使热量从保温毯向与之接触的皮肤方向流动,从而有效地阻止机体总热量的丢失,使体温逐渐回升[7-8]。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首选使用保温毯,其次为身体包裹与湿辅料加温、冲洗液加温。
3.3 其他 为避免其他因素对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以上各观察组均在室温为24~25℃,相对湿度50%~60%的环境下实施手术。有学者[9]指出,患者由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血液重新分布,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易导致术中低体温,故在术前1d及手术麻醉开始前,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护理亦有助于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有报道[10]显示,手术期间采用单一的保温措施患者易发生低体温,单纯在术中给患者输入加温的液体不能阻止体温的下降趋势,但能减少体温下降的幅度;而单独使用变温毯来防止低温或迅速恢复正常体温效果亦不理想。有学者[11]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复合措施较单一措施保温措施有效,其中输液输血加温+冲洗液加温+保温毯使用组是最为有效的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故在手术室工作中,管理者有必要将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的实施情况纳入护理质量评价,力推标准化护理,从而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1]Birincioglu C L,Tarcan O,Bardakai H,et al.Off-pump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myocardial echinococcosis[J].Ann Thorac Surg,2003,75(4):1232-1237.
[2]Reynolds L,Beckmann J,Kurz A.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hypothermia[J].Best Res Clin Anaesthesiol,2008,22(4):645-657.
[3]普鹰,龚锦,岑刚,等.腹腔镜胃肠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11):2871-2872.
[4]Putzu M,Casati A,Berti M,et al.Clinical complications,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mild hypothermia:Anesthesiologica features[J].Acta Biomed,2007,78(3):163-169.
[5]李娟,侯炯,曹文婷,等.加温输液对骨科手术患者中心体温和寒颤的影响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12-313.
[6]马蔚蔚,李春娥,汪世高,等.围术期“温暖护理”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1B):31-33.
[7]Galvito C M,Marek P B,Sawada N O,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utaneous warming systems to prevent hypothermia[J].J Clin Nurs,2009,18(5):627-636.
[8]AORN Recommended Practices Committee.Recommended practic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unplanned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J].AORN J,2007,85(5):972-974,976-984,986-998.
[9]李玉梅,王娟英,高小平,等.循证护理在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低体温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1600-1602.
[10]向承红,衡阳,刘均娥.主动加温在全身麻醉胸腹部手术中保温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2B):425-426.
[11]Li S,Hong Z,Feng J J,et al.Methods of patient warming during abdominal surgery[J].PLOS ONE,2012,7(7):e39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