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和平发展的经济纽带
2015-03-06罗雨泽
罗雨泽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特征凸显,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在各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贸易保护、经济制裁、局部摩擦时有发生,网络攻击、极端主义、武装冲突仍对社会和谐、人类文明构成极大威胁。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秉持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理念,国与国之间才能和睦和谐,地区才能和平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的福祉才能不断改善。“一带一路”借鉴传承“丝绸之路”这一和平共赢历史符号,致力通过沟通交流,管控好历史遗留的矛盾和分歧,增进战略互信,消除贸易投资合作障碍,发挥各自优势,寻找共赢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在发展中解决各种问题,筑牢和平发展的经济纽带,进而推动和谐、稳定、均衡、普惠国际秩序的重塑。
共建“一带一路”是沿线各国的务实选择
1.“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一带一路”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尚有较大发展空间: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中57国总人口达43.5亿,占全球的61.1%,但人均GDP仅为5050美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诸多经济增长指标好于全球。如表1所示,除贸易增长率在1990-2000年期间“一带一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外,“一带一路”各指标在三个时期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有着优异的表现。
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中亚、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保持较快增长,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之间的“瓶颈”和“薄弱地带”正在不断改善(见图1),丝绸之路迎来复兴繁荣的重大机遇。
2.共建“一带一路”是适应沿线国家发展水平的合作机制
新兴经济体群体崛起,全球治理权更加分散,超级大国的主导权弱化。在利益协调困难的情况下,多边谈判受阻。发达国家转向推进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更具优势的服务贸易领域以及深入国内经济监管政策的投资协定等区域机制建设上,希望通过建立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和投资协定来提升其影响力。
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多为发展中或转轨国家,一些刚加入WTO不久,目前适应更高水平区域机制的难度还比较大。如俄罗斯2012年8月22日正式加入WTO,也门2013年刚获得批准,哈萨克斯坦有望今年加入,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等尚在WTO之外。
图1 丝绸之路沿线经济格局变化
图2 WTO成员与观察员分布 资料来源:WTO
3.共建“一带一路”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
一是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开创了古代国际交流合作成功模式,形成了深厚的积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带一路”甫一提出,就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效应,目前表示积极参与的国家、地区已达60多个;二是大多数沿线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程度较为相近,产业互补性强,合作发展潜力大。据海关总署初步测算,2014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双边贸易值接近7万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4,增长7%左右,是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的三倍。作为合作的重点领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大多数沿线国家比较薄弱的环节,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积累的丰富经验将有助于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见图3)。三是大部分沿线国家政局稳定,与我国双边关系不断改善。中国与中亚等国签署了广泛的经贸合作协定、投资保护协定;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进入新阶段,致力将中俄全面、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更高水平;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走过了“黄金十年”,正在倾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走向“钻石十年”。
图3 2014年全球250大国际承包商部分国家入围数 数据来源: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
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仍存在较高的政治风险。“一带一路”建设是项长期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相关国家政府之间达成战略共识,而且需要相邻地区政局稳定。该地区部分国家之间尚存在领土争端,一些国家内部政局也缺乏稳定性,部分地区仍是武装摩擦和冲突的高发地。
二是政策和制度缺乏协调性。该地区不少国家法律不健全、不稳定,自由贸易区建设水平较低,国与国之间仍存在较多贸易投资壁垒,如实施较为严格的许可证准入制度等;海关程序和文件不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规范不一致,交通物流运输信号存在差异等等,都对该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形成了严重阻碍。
表1 “一带一路”与世界总体比较 单位:%
三是各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布局、人口地理分布密度存在差异,发展重点可能不同。以陆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我国货物运输量大、运输距离远,进行铁路运输符合技术经济要求,而中亚国家地广人稀,制造业基础薄弱,运输量比较分散,公路和民航运输更符合其目前发展的经济性要求。
四是多数国家建设资金缺乏。
据亚行估计,2010-2020年间,仅丝绸之路沿线亚洲8国(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投资累计就达5.7万亿美元。我国周边大多数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据亚洲开发银行估算,目前东盟每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为600亿美元左右,但由成员国筹集的基础设施基金投资尚不足10亿美元;中亚地区仅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两国所需的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就达2490亿美元,而该地区国民储蓄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表2 中国部分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分布
五是沿线地区投融资平台及机制建设滞后。首先,针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双边合作基金数量、规模和融资能力都比较有限,如中国和东盟的投资合作基金一期募资规模10亿美元,东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募资总规模不到10亿美元;其次,现有的多边投资机构重点任务在于“扶贫”,正在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设立的丝路基金提供的资金有效地补充了资金供给,但与总需求相比差距仍然悬殊;再次,区域和国内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不发达;最后,国际流行的BOT(建造—经营—移交)、TOT(转交—运营—转交)、PPP(公私合伙或合营)等非官方资金利用方式很少采用。
政策建议
为使沿线各国发挥各自优势,提升互利共赢,实现该地区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应将“五通”有机结合起来,以政策沟通为抓手,道路联通为基础,贸易畅通为载体,货币流通为工具,民心相通为长期保障,硬件、软件和人员流动三位一体,协调推进,繁荣沿线经济活动,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将之建设成为运输顺畅、产业聚集、贸易繁荣、内涵丰富的经济走廊,使之成为坚韧结实的和谐国际关系纽带,建议:
1.加强对话沟通,增进政策协调
充分利用现有合作对话平台,如APEC领导人峰会、亚洲合作对话、亚信峰会、上合组织等,就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联合反恐、建设跨境运输通道、签署和落实运输便利化协定等地区重大合作问题展开磋商,增强沿线各国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协调性,提高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水平;并根据发展与合作需要,持续完善全方位、多层级的沟通机制,共同建立和维护稳定、和谐、友善的发展环境。
2.深化金融合作,共建投融资平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储蓄投资水平存在差异,而且分布具有不一致性。通过共建投融资平台,扩大不同货币互换规模,提高结算效率,不但可以缓解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瓶颈,而且可以促进资金在该区域的有效配置,实现较高回报。沿线各国应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建设,探讨设立一批多双边共同开发合作基金,联合打造共商、共筹、共建、共营、共享的投融资体系和机制,有力支撑实体经济合作。
3.相互扩大开放,联合建设经济合作区
经济合作大通道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布局有机结合,才能解决基础设施经济效益实现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跨境产业合作区、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等特殊经济园区,边界清晰,易于管控,可作为沿线各国开展优势互补合作的试验区和先导区。中国自2006年开始,已与东道国合作建立一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见表2),目前数量还不够多,规模也比较小,在其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合作来解决。沿线各国可考虑相互扩大开放,联合推进跨境产业合作区、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采取更为便利化的贸易投资措施,沿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一批经济发展支点,对沿线国际合作与经济发展发挥以点带面作用。
4.发挥智库优势,有力促进相互沟通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入推进,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度和影响决策的因素都在不断加强、增多,政府决策面临的形势愈加复杂,更加需要以智库的深入研究为基础,如果沿线国家智库之间先行做好充分的沟通交流,将有助于消除误解、减少政府误判、降低冲突风险,也有助于提前消除政策合作障碍,弥合分歧,加快合作进程;此外,智库专家对社会舆论也有着较强的影响力,智库之间加强合作、加深理解,对民心相通也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本文是基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招标课题“我国推进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投融资机制研究”成果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