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敏感加权成像评价帕金森病针药联合治疗的效果
2015-03-05曹丹娜李晓陵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磁共振科黑龙江哈尔滨50040
曹丹娜 李晓陵 王 丰 曲 冰 张 帆 周 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磁共振科,黑龙江 哈尔滨 50040)
磁敏感加权成像评价帕金森病针药联合治疗的效果
曹丹娜李晓陵王丰曲冰张帆1周晓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磁共振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治疗帕金森病(PD)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PD患者行针刺穴位及药物联合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行UPDRS评分。应用SWI序列技术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的苍白球(GP)、壳核(PUT)、尾状核(CN)、黑质(SN)、红核(RN)的体积及铁含量的相位位移值进行测量,所得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PD患者治疗后UPDRS评分明显减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苍白球(GP)、壳核(PUT)体积(感兴趣区ROI)增大(P<0.01),苍白球(GP)、壳核(PUT)、黑质网状带(SNr)相位值变化明显(P<0.01)。结论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技术测量核团体积与相位位移值结果客观可靠,可弥补UPDRS评分量表不足,对PD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药联合;帕金森病;磁敏感加权成像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哈尔滨医科大学
第一作者:曹丹娜(1980-),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影像诊断及科研工作。
帕金森病(PD)特点是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主要在黑质(SN)区。有研究表明〔1〕脑铁代谢紊乱、脑内铁含量增加在PD病早期就可出现,甚至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特别是黑质网状带(SNr)铁水平增加与PD病程一致〔2〕。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基于不同组织间磁敏感性差异的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可清晰显示脑铁沉积部位及相关信号、相位改变〔3〕,为PD病理学变化及诊治提供研究手段。临床实践证明,针刺穴位结合药物是对PD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临床除Wbester、Updrs评分量表外,对PD疗效尚缺乏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本研究拟探讨SWI在PD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PD患者20例,男女各10例,年龄60~80岁,平均65.7岁,平均病程(3± 2)年。均经神经内科专家依据PD国际诊断标准〔4〕确诊,并排除创伤、药毒物、脑血管病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
1.2治疗方法口服美多巴标准片(250 mg/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0~1 000 mg/d(剂量随病情轻重酌量增减),在服药基础上加用头、体针联合治疗。头针取舞蹈震颤控制区,体针取风池、合谷、太冲、太溪穴,头体穴进针得气后,加连续波电针仪刺激,频率为(60±10)次/min,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针灸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3 d,共治疗6个疗程,药物治疗时间与针灸治疗时间相同。每位PD患者治疗前后均行UPDRS评分量表计分。
1.3设备与参数利用飞利浦公司Achieva 3.0T双源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16通道并行采集头线圈(SENSE-Head-16),每次图像采集均在T1WI、T2WI常规扫描序列基础上行SWI序列扫描。T1WI成像参数:重复时间(TR) /回波时间(TE)为800/ 10 ms,视野(FOV)为250/250,层厚为6 mm,层间距为1 mm,NSA为1。T2WI成像参数: TR/TE为2 130/80 ms,FOV为250/250,层厚为6 mm,层间距为1 mm,NSA为1。T1WI、T2WI序列扫描范围覆盖全脑。三维梯度回波序列SWI成像参数: TR/TE为18/25 ms,翻转角(Flip angle)为15°,带宽为41.67 Hz,层厚为1 mm,间距为0 mm,矩阵为256×203,扫描范围覆盖脑干及基底核团。
1.4测量方法在工作站对SWI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分别获得磁敏感加权图、校正后的相位图、最小密度投影图。在轴位图像上用鼠标勾画双侧苍白球(GP)、壳核(PUT)、尾状核(CN)、黑质致密带(SNc)、红核(RN)轮廓,并在矢状位、冠状位上进行精确调整,激活功能键以获得感兴趣区(ROI)及其体积值。在校正相位图上分别测量相应核团铁沉积变化的相位位移值,测量时应避开钙化及可见的病灶。所有病例均由2名资深影像科医师分别在不同时间独立测量,重复3次,最终结果取两人的平均值。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行t检验。
2 结果
2.1治疗前后UPDRS评分比较20例PD患者针药联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前后UPDRS评分呈显著减低趋势(治疗前: 62.16±19.17,治疗后35.30±6.90,P<0.01)。
2.2治疗前后各核团ROI比较双侧CN、黑质(SN)、RN治疗前后ROI变化不明显(P>0.05),双侧GP、PUT治疗前后体积变化明显(P<0.01,表1)。
2.3治疗前后各核团相值比较PD患者治疗前后GP、PUT、黑质网状带(SNr)相位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CN、RN相位值无明显变化(P>0.05,表2)。
表1 PD患者治疗前后双侧各核团ROI比较(±s,mm3,n=10)
表1 PD患者治疗前后双侧各核团ROI比较(±s,mm3,n=10)
与治疗前比较: 1) P<0.01;下表同
组别 GP PUT CN SN RN治疗前 2.694±0.552 6.224±0.483 7.889±0.455 0.612±0.210 0.408±0.198治疗后 3.284±0.4671) 7.044±0.5651) 8.013±0.763 0.835±0.672 0.504±0.812
表2 PD患者治疗前后各核团相位值比较(±s,n=10)
表2 PD患者治疗前后各核团相位值比较(±s,n=10)
组别 GP PUT CN SNr RN治疗前 -0.183±0.121 -0.396±0.083 -0.041±0.015 -0.438±0.121 -0.146±0.023治疗后 -0.129±0.5781) -0.331±0.0411) -0.039±0.016 -0.395±0.1581) -0.145±0.031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PD的治疗多以长期服药、相对控制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为主,对其病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较少。而对于PD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价多采用Wbester、Updrs评分量表,缺乏统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式,未建立起对PD科学完善的治疗与评价体系。
研究证实〔5〕PD病理特征为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蓝斑区Lewy小体形成,导致黑质纹状体DA含量不足,基底神经节网络功能紊乱,从而使锥体外系运动调节功能失调。西药治疗虽然能通过替代疗法补偿脑内缺少的DA,使运动行为恢复正常,但有较强的副作用及依赖效果,长期服用往往出现“剂末”现象和“峰值异动症”。大量文献报道〔6〕,针刺与西医结合治疗PD可消除西药副作用,减轻西药药效衰减,提高PD临床疗效。本实验对PD患者采用的刺头体穴位加口服美多巴的综合治疗手段与王丰等〔7〕以往研究相比,针药联合治疗比单纯针灸治疗对PD患者临床UPDRS评分变化更明显,基底节黑质核团体积及铁含量的变化差异更大。
SWI采用3D梯度回波序列,具有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等特点〔4,8〕,且对铁质沉积十分敏感,可对脑铁进行无创性检测。PD患者在基底核团和黑质部位具有异常铁质沉积,在SWI相位图上可清楚观测出这种由于铁含量不同所致的磁化率差异变化所引起的相位偏移。铁是神经系统发育所需重要物质,脑内铁过量沉积会引起自由基反应、神经元变性消亡,导致神经核团萎缩。对基底节黑质核团体积测量可间接评估PD患者基底神经节网络功能紊乱的程度,Geng等〔9〕发现PD患者壳核体积变化与Hoehn&Yahr分级呈负相关,与病理学研究结果相符。同以往测量核团应用的T1WI-3D-TFE-ref序列比较,SWI在显示脑内核团细微结构上具有更好的解剖分辨力,易于操作者描绘脑内核团轮廓,使核团体积测量具有更可行性、更精确性、更可靠性。
有学者研究证实,铁含量越多相应相位值越小,通过测定PD患者脑内感兴趣区相位偏移值可估测其脑内铁沉积量〔10〕,且脑铁沉积量的多少与PD患者的病情进展呈正相关〔11〕。杨丹红等〔12〕研究证实,针刺可通过提高PD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以达到防治PD目的。针刺也可以调节脑内中枢通路,抑制神经元变性,促进核团修复,使神经递质DA分泌合成增加,使PD症状得以缓解改善〔13〕。SN是中脑中最大细胞核团,是脑内多巴胺合成主要核团,也是PD脑铁异常沉积最早和最重区域。SN发出的大部分DA能神经元投射纤维被GP、PUT接受,且GP也发出神经纤维联系SN核团。这可能是本实验中GP、PUT等核团在PD治疗后体积与相位值变化较明显的原因。
应用SWI对PD患者治疗前后基底节黑质核团异常脑铁沉积含量与核团体积变化的测量,是评价PD患者临床疗效的一种可靠方法,是对PD评分量表的有效补充。
4 参考文献
1 Sitburana O,Ondo WG.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in parkinsonian disorders〔J〕.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09; 15: 165-74.
2王劲.MRI检测帕金森病脑铁含量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2; 29: 556-9.
3陈德强,贺丹.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 17(2) : 152-4.
4 Litvan I,Bhatia KP,Burn DJ,et al.SIC task force appraisal of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arkinsonian disorders〔J〕.Mov Disord,2003; 18: 467-86.
5陈锡群.酪氨酸羟化酶与帕金森病〔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1; 28(1) : 59-60.
6马启明,杜连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42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 1(10) : 614.
7王丰,李晓陵,于国强,等.针刺治疗帕金森病3T磁共振SWI疗效评价〔J〕.中医药学报,2013; 41(4) : 86-8.
8田晓迪,聂生东.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后处理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 24: 950-4.
9 Geng DY,Li YX,Zee C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ased volumetric analysis of basal gmiglia nuclei and substantia nigra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J〕.Neurosurgery,2006; 58(2) : 256-62.
10 Haacke EM,Cheng YC,Ogg RJ,et al.Imaging iron stores in the brain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Magn Reson Imaging,2005; 23: 21-5.
11 Sengstock GJ,Olanow CW,Dunn A,et al.Progressive changes in striatal dopaminergic makers,nigral volume,and rotational behavior following iron infusion into rat substantia nigra〔J〕.Exp Neurol,1994; 130: 82-94.
12杨丹红,施茵,贾仰民.针刺结合药物治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及对血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 10(19) : 14-6.
13董晓彤,王双昆,任小群,等.针刺治疗震颤麻痹对患者血中LPO 和SOD含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1; 26(1) : 28-31.
〔2015-01-09修回〕
(编辑徐杰)
通讯作者:王丰(1974-),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CT、MR诊断及教学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373714)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No.ZHY12-Z046)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D201214)
〔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 16-4622-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