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特征
2015-03-05张瑞星李国荣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
张瑞星 李国荣 史 诺(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
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特征
张瑞星李国荣1史诺2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躯体形式障碍(SD)患者的述情障碍特点。方法患病组为某医院年龄>60岁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37例,对照1组设为2组,对照组为其他年龄患病组共34例,另一组在社区正常老年人群体中分层抽样37例为老年正常组,分别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测量。结果患病组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缺乏幻想得分高于对照1组(P<0.05),但外向性思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组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外向性思维高于老年正常组(P<0.01),而缺乏幻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SD患者有明显的述情障碍,主要表现为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较差。引导老年人疏泄不良情绪,加强心理护理,对减少SD发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述情障碍
1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大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第一作者:张瑞星(1973-),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护理心理学研究。
述情障碍属于人格特征的一部分,述情障碍患者表现为不能适当地表达情绪、缺少幻想、很难将各种情感、情绪与身体感觉区分开。相关研究显示躯体形式障碍(SD)患者的述情障碍越严重,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差〔1,2〕。SD是以各种躯体不适作为主要主诉,虽多方就医,经各种医学检查证实无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仍不能打消其疑虑的一类神经症。老年人由于心理、生理等原因,SD发病率较高,且持续时间长。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SD患者的述情障碍特征。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SD诊断按照CCMD-3标准,排除合并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在郑州市某医院心理科筛选SD患者71例,其中年龄≥60岁老年SD患者37例(男12,女25例) (患病组),平均(70.81±3.63)岁;<60岁34例(男10,女24例)为对照1组,平均(31.79±7.61)岁;在社区按照分层抽样原则抽取正常老年人群37例(男12例,女25例)作为老年正常组,平均(71.02±4.35)岁。
1.2研究方法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3〕进行测量,TAS包括4个因子,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缺乏幻想,外向性思维。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述情障碍越严重。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7.0进行t检验。
2 结果
患病组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缺乏幻想得分明显高于对照1组(P<0.05),但外向性思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病组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外向性思维高于老年正常组(P<0.01),而缺乏幻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述情障碍得分比较(±s)
表1 各组述情障碍得分比较(±s)
1) :患病组与对照1组比较,2) :患病组与老年正常组比较
项目 n 述情障碍总分 描述情感的能力 认识、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 缺乏幻想 外向性思维患病组 37 73.97±9.57 20.93±4.09 22.26±4.09 14.56±3.47 24.79±4.05对照1组 34 70.89±8.96 18.71±3.61 20.13±4.16 12.51±3.61 23.09±4.08老年正常组 37 69.29±9.33 16.18±3.19 19.15±4.03 13.13±3.31 21.08±4.33 t/P值1) 2.12/<0.05 2.47/<0.05 2.26/<0.05 2.08/<0.05 1.19/>0.05 t/P值2) 3.222/<0.01 4.472/<0.01 4.312/<0.01 1.38/>0.05 2.63/<0.01
3 讨论
SD患者描述情感的能力较差,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较低。患者在情绪体验的自我感受和言语表达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其情绪体验没有向上传达到大脑皮层并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而是经由自主神经通路表现出来,形成所谓“器官言语”,Taylor等〔4〕指出这可能是述情障碍对SD的作用机制。Andreski等〔5〕的研究显示,述情障碍患者的情感处理和调控能力的受损可以导致人对伴随着情绪唤醒的躯体感觉的关注、放大和误解,从而导致癔病和躯体化,也会导致对心理应激或负性情感状态的易感,且易患情感障碍。Bach等〔6〕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在随访中出现未分化的SD患者在患病2年前具有显著的述情障碍,并指出述情障碍对躯体化具有预测价值,高度的述情障碍是一个可预示躯体化的持续而显著的指标,且独立于其他心理病理、社会人口学变量和疾病的病情。
本研究说明老年SD患者在情感表达方面尤为欠缺,这一方面与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有关,另一方面,目前传统的几代同堂家庭越来越少,空巢老人数量在增加,老人缺少表达情感的对象与机会,使得老年人更倾向于通过躯体不适来表达情绪的不满。且老年患者缺乏幻想能力,说明老年患者更容易将情绪问题与躯体的感受相混淆,并且面对冲突与刺激缺少处理问题的想象力,不能有效应对心理应激,这也是老年患者在综合医院反复就医但治疗效果却不佳的原因。
与正常老年人群相比,老年SD患者的述情障碍尤其表现在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外向性思维3个方面,前二者在其他研究中有一致的结果〔4〕,在外向性思维方面De Gucht等〔7〕研究结果显示SD患者多为外向性思维,患者缺乏透露内在的态度、感受、愿望和欲念的能力,往往执着于外界事物的细枝末节等(显示人际关系淡漠、刻板、僵化和保守),但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其与外向性思维无关,如日本学者也曾提出躯体感觉放大可能与识别和描述感情困难有关,而与外向性思维无关〔8〕。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对事物的看法更倾向于外归因,更加关注外部事物而忽略自我内心的感受。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形成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内心的压抑与冲突倾向于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出来,并往往伴有情绪障碍〔9〕。相关研究显示药物治疗对缓解SD有显著的效果〔10,11〕,但本研究提示,老年SD的发病与述情障碍有关,因此,临床治疗中既要重视药物对缓解症状的作用,也要注重心理干预。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情绪与情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社区工作者与家属要为老年人提供恰当的沟通场景与沟通对象,指导老年人识别自己的情绪体验,为老年人创造能够充分表达自己情绪的机会与场景,预防SD发生。
4 参考文献
1曾昭祥,刘琳,郭军,等.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J〕.临床精神医学,2007; 17(3) : 191-2.
2邵云,苏荣坤,王旭梅,等.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症状与述情障碍的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 41(6) : 532-5.
3姚芳传.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M〕.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增订刊),1999: 378-9.
4 Taylor GJ,Bagby M,Parker JD.The alexithymia construct: a potential paradigm for psychosomatic medicine〔J〕.Psychosomatics,1991; 32(3) : 153-64.
5 Andreski P,Chilcoat H,Breslau N.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somatization symptoms: a prospective study〔J〕.Psyehiatry Res,1998; 79 (2) : 131-8.
6 Bach M,Bach D.Predictive value of alexithymia: a prospective study in somatizing patients〔J〕.Psychother Psychosom,1995; 64(1) : 43-8.
7 De Gucht V,Heiser W.Alexithymia and somatization: quantitat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Psychosom Res,2003; 54: 425-34.
8 Nakao M,Barsky AJ,Kumano H,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omatosensory amplification and alexithymia in a Japanese psychosomatic clinic〔J〕.Psychosomatics,2002; 43(1) : 55-60.
9Qull TE.Somatization disorder: one of medicine's blind spots〔J〕.J Am Med Assoc,1985; 254(21) : 3075-9.
10何乾超,苏晗,刘永辉.小柴胡汤合舒必利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治疗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5) : 1005-7.
11许军,曹赋韬,陆肖娴.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4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21) : 4742-3.
〔2013-10-15修回〕
(编辑赵慧玲/张慧)
通讯作者:史诺(1983-),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护理心理、老年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 16-4660-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