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及模式探析
2015-03-04张凯
张凯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文化现象,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象越来越突出,通过探寻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和发展模式,提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借鉴与价值。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模式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或某所具体的大学在国际意识、开放观念指导下,通过开展国际性的多边交流合作活动而不断促进对国际社会理解,提高国际学术地位,参与国际教育事务,促进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或趋势。高等教育要面向世界,以具体多样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载体,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本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本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实现人类相互理解与尊重的目的。
通常来讲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包括如下四个方面:(l)活动的国际化,这些活动包括课程的国际化、与培训和研究有关的学者和学生的国际活动、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入全球意识环境中的教育经验。(2)培养发展学生、教师和其他雇员的新技能、态度和知识,使之具备国际视野。(3)注重和支持跨文化的国际观点、文化分围和精神气质,树立全球意识。(4)把国际化融入到高等学校的各主要功能中的过程。
显然,高等教育国际化包含极为广泛的内容,但其基本的构成要素可概况如下:第一要有国际化的教育观念,第二要有国际化的培养目标,第三要有国际化的课程,第四是人员的国际化,第五是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第六是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模式
(一)课程国际化
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模式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归纳了9种国际化课程的类型:(1)具有国际学科特点的课程(比如国际关系、欧洲法律等);(2)传统/原始学科领域的课程通过国际比较方法得以扩大(比如国际比较教育);(3)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职业的课程(比如国际商务、管理、会计);(4)外语教学中的有关课程,讲授、学习特定的相互交流沟通问题,培养跨文化交流与处事技能;(5)科际课程(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s),比如超过一个国家的区域研究;(6)旨在培养学生获得国际专业资格的课程领域(比如建筑师);(7)合作授予的学位或者双学位课程;(8)课程必修部分由海外当地教师授课;(9)包含有专门为海外学生设计的内容的课程。课程的国际化不仅能给本国学生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同时能够提高课程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都比较重视课程的国际化,以英国为例,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高校大量开设国际关系、异质文化比较或地区性研究等课程,如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商学院,其课程当中贯穿了国际商务、国际战备、国际管理战略等以国际化为主题的课程,并且开设一些针对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研究课程。
(二)学生国际化
学生国际化主要是指招收外国学生或本国学生前往他国就读,包括长期和短期停留,前者多为了取得学位,后者多属于交换或游学性质,主要在于获得文化经验和语言能力。大力开拓留学生市场,已成为欧美国家的共同战略。据统计,世界一流大学的留学生一般占学生总数的13.4%,研究生的比率更高,约占29%。以美国为例,招收留学生是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重要的内容,每年美国的大学接受来自世界各地最多的留学生,平均一年接受近45万名外国留学生,占到全球在非本国高等院校就读学生总数的34%。
(三)教师国际化
教师的国际流动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条捷径。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的国际化发展。教师可以到外国进行一些前沿的高深研究,从事某项特定的研究项目或钻研某种专门的学科。这种方式可以有助于充实教师的经历,提高其技能,进而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教师的交流在各国都呈现出多样化、多渠道的方式,既有政府自主的计划,也有高校间的交流计划,从具体内容看包括到外国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经验交流、共同出版学术著作、参加国家会议、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参加国际组织或学术刊物编委会等多种形式。近年来许多国家的高校都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出国访问进修的数量,同时面向世界招聘教师和学者。目前,世界知名大学的教员来自世界各地,大部分专业教师均拥有世界名校的博士学位,另外,许多高校还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专家进行短期访问和讲学,或聘请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这些都大大推进了高校教师国际化的进程。
(四)设立海外分校
设立海外分校的大学主要来自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这些大学一般声誉很高,师资雄厚。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在柏林、佛罗伦萨、京都、莫斯科、牛津、巴黎、圣地亚哥等地开设了分校,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在西班牙建立了分校等。很多欧洲大学不仅向别的国家提供课程和学位,并且还不断向海外出口自己的“品牌”。
(五)联合项目
联合项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育机构或组织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提供学习项目的一种跨国教育形式。该项目以学分课程为基础,学生在本地教育机构修完一定学分后可以转移到外国的教育机构,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即可获得外国大学的学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提供的教育项目绝大部分也属于这种类型,其学制往往采取“1+2”“1+3”和“2+2”等模式。
(六)特许经营协议
特许经营是指来自于某一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授权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或组织以开设课程、授予学位等形式提供本国的教育服务。特许经营是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如有着悠久历史的欧洲大学授权新加坡澳洲理工学院开设EMBA课程,学生毕业后,可获颁欧洲大学硕士文凭,并可前往欧盟国家寻求就业和发展机会。不同于“联合项目”中合作双方的合同协议关系;“联合项目”因属于当地教育机构的一部分而得到承认,但是“特许协议项目”有时却并非都能得到当地国家的认可。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也是一个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现代大学从创办伊始就具有国际性的特征,这与高等教育探索真理和发现知识的本质特征是密切相关的。探索真理和发现知识本身是一项没有国界的事业,它只有不断地在国际的相互学习与借鉴当中才可能取得进步。但是每一个国家的现代大学制度都是针对各国特定的社会制度和和文化传统而设计的,因而也有着强烈的本土特色。面对汹涌澎湃的国际化潮流,我国的高等教育该如何应对?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要设计一套具有国际化理念的现代大学制度——国际化的人事制度、内部管理制度、教学制度、合作交流制度、质量保证制度等等。同时,进一步加强政府和大学的角色转变:一方面改变我国长期实行的政府外控式管理模式,实行校本管理模式,让高等学校在国际交流领域内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提供更多更好的国际交流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融合中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