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趣体验为主导的材料规划与研究

2015-03-04刘付勤

厦门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质感情趣情感

刘付勤

以情趣体验为主导的材料规划与研究

刘付勤

情趣体验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他就会持欢迎的态度,而体验到喜爱、愉快、崇敬的情感;不符合人的需要,他就会持拒绝的态度,而体验到憎恨、愤怒、鄙视的情感。[1]故古代就有“六情”和“七情”之说。人是感情的动物,人的情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的情感使人生活昂扬向上,使生命充满阳光,而情趣是指情感中积极的一面。在生活上,人们对真善美孜孜不倦地追求也体现了情趣体验的需求倾向。于设计师而言,情趣体验设计就是旨在通过造物或人工环境来唤起人类的的正面情感,使产品具有人格化的魅力,或大俗大雅,或天真浪漫,或幽默滑稽,或纯朴自然等。

情趣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味。①情感,情调,趣味,兴趣。南朝陈姚最《续画品·沈集》“专工绮罗屏障,所图颇有情趣”。②意趣,性情志趣。《后汉书·刘陶传》“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和: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南朝梁刘拐《文心雕龙·章句》“是以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斯固情趣之指归,文笔之同致也。”[2]具有情趣体验意义的设计,首先要情感真诚淳厚,如同肝肺间流出。其次,应当风格与韵味。设计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能营造出新的审美境界。故只有情真意趣,才能意味深长,才能对欣赏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进而从境界中领略到其溢于境界的内在情趣。[3]主要基于用户感性诉求的情趣体验设计通过由审美、观摩、参与、审美及体验等方式带给人以充分的情趣感受。情趣体验设计是一种以用户感性需求为主导的设计,它力图产生强烈亲和力,填补人机交互间的沟壑。需要指出的是,情趣体验设计力图构建起实用与感性中的桥梁,因为设计一味地倾向花式拼凑,那么便会失去产品的功能价值,其情趣内涵也必然是空洞乏味的。

材料的情感价值

材料是承载设计要素的物理基础,也是感官体验中不可或缺的设计要素之一。产品的造型、色彩、肌理可以体现产品的语意,而构成产品自身的材料也能成为表达自己的设计语言。通过这些可触碰的“语言”产品在积极地与使用者进行交流,既而在他们心中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设计师应该正确认识到基础材料的物理属性与自身潜在的思想与感情,通过对材料的历史内涵与现代表情的详实理解,使设计师更为熟练地驾驭材料,将人的情感、产品、空间达到高度统一,使视觉艺术语言到达一种更深层次的意义。材料的情感意义主要体现于“质感”一词之上。质感是材料本身的质地特征作用于视觉所形成的心理印象。[4]这种心理印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材料本身或加工后形成的光滑、粗糙、冷暖、软硬、疏密,成为心理感受和情感判断的物质基础。材料经过加工设计后,最终体现的是产品外观的色彩、肌理、光泽三方面。用户从这三方面获得有效的质感素材,再结合造型等其它要素形成完整的心理感受,最终做出肯定或否定的情感判断。这时,作为物质实体存在的材料经过人工再设计后又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价值。从这个角度看,材料已绝非仅构成产品结构与功能的存在,它的规划和设计成为营造情趣体验环境、抒发情感的重要素材,设计师的造物活动也正是在借“材”抒情。

情趣体验设计的材料规划

1.质感的碰撞

不同材料的组合设计实现了异样的质感的碰撞,这也体现了在统一中追求变化,在变化中获得均衡的形式美法则。选择差异性较大而又可相互替代的材料以构成强烈的材质对比,可以打破司空见惯之呆板,使产品整体更灵动,更能触动用户的情趣体验机制。

我们可以把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混合使用,使其呈现粗糙与光滑、规则与杂乱、有光与无光、透明与不透明、坚硬与柔软等特征。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一切不同材料都能混合使用,材料之间本身应当具有一定的内在文化联系,且在外观上当具有协调统一的效果。玻璃在工业化社会的地位如同钢筋水泥一样,具有标准化的特征。其本身的质感是冰凉的,平整光滑而缺乏细节。用它制成桌面,虽然实用,却也略带冷漠。而椅腿却用产自大自然的人字形树枝设计而成,小枝桠细节很丰富,非人造的自然材料让人感到温暖舒心。一冷一热,和桌面的质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图1。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自然对工业的冷嘲?还是后者对前者的热讽?这值得用户品玩和思考。

图1 桌子

2.材料的“性格”凸显产品语境

每一种材料都有区别于其它种类的特征,即个性,设计可以使其性格变得更加的鲜明,从而在用户心理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一个木质椅子,在其坐面上除了保留其天然的纹理外,为了突出天然的质感,设计师画龙点睛般地在椅背椅腿上增添了“蘑菇”和“树皮”等细节,为使本已“天然”的个性更加鲜明动人。木椅子俨然不是一个坐具,而成为森林中的一物,让用户感受到原始森林的自然情调。如图2。日常司空见惯的乳白色洗手盆被完全打破,作者让洗手盆触觉粗糙、天然的石头尽量裸露突出,在外壁尽量忽视功能,强化石头材料的质感表现。其目的很明显:让使用者有一种“捧起池里的泉水”的感觉(图3)。

图2 木凳

图3 洗手盆

3.彰显新材料魅力

材料本身的软硬、粗细、颜色、味道、质感及冷暖本身就是能让人们可感知的符号。在未“施加”设计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与设计相关的美感。从广义上来看,大自然的石头、流水、彩虹都是设计材料,即使没有设计,某种程度上它们也具备了相应的实用和美观等内涵,这些传统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和人类的物质劳动密不可分,因此在人类大脑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印象。新材料是随着技术革命而诞生的,带有浓重的非人造味,层出不穷的新材料能够不断地冲击人类的眼球,在改变人们对传统材料的固有认识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享受。当纳米材料从实验室走向普罗大众之时,我们很难否认一把纳米菜刀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是源自纳米材料本身的神秘感而非刀子本身的造型设计。

4.选料规划与造型构成仿生意味

仿生设计学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锲合点,使人类社会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大自然的动植物经过数亿年的进化,自身的机能、结构、保护色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正如每张树叶上的叶脉,其纹路都不尽相同,却能合理地支撑起自身的重量以保持自身系统的稳定。因此,仿生设计的意义在于借助自然形态的事物给人们形成一种安全、可近的归属感的心理。材料的选择与造型的结合构成仿生形态时,更能拉近人与产品的距离。图4的羽毛椅子在选材上摒弃了传统海绵或皮垫的做法,选择了与鸟类羽毛状的软材,加上圆状的座椅及木质椅脚,整把椅子就如同鸟巢般的温暖,呵护感倍至。

图4 椅子

5.突出材料的有机形态

“自然界的一切形态都是有机的,就像草木一样曲折盘旋向上”。有机形态,是相对理性主义形态而言的,它旨在使产品呈现出没那么规整、严密、直线和方块,展现生活中随性的一面。布、泡沫、纸张、羽毛这些材料本身就是有机形态或者容易通过整改使之呈现自由的形态。图5的吊灯在提供照明之时,灯罩的反光片如藤蔓下的小花瓣,每一个都不一样,田园味很浓(见图5)。

图5 有机形态的灯罩

6.废旧材料焕发新颜

废旧材料除了本身不能实现原来所具有的机能外,其本身的物理属性,如硬度、韧性、弹性等基本还被保留了下来,这为其再设计与再利用提供了可能性。旧产品的外壳材料如同年轮密集的老树,述说着曾经的辉煌,具有富蕴的历史内涵。一个久经多年的旧汽车轮胎代表着生命中无数的惊险历练,经过改造,重生为一把实用的座椅图,简单的装饰后,可以使之换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实现了“物尽其用”。人们不得不对“物尽其用”的造物理念由衷的赞美,也将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图6 废旧轮胎改造成的椅子

[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辞典[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3]陶明君.中国书论词典 [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4]江湘芸.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质感情趣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空间的质感
情感
夏虫情趣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颜料的“质感”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打造上乘质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