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语境下华裔美国文学的中国文化元素

2015-03-03

山花 2015年22期
关键词:华裔全球化语境

秦 璇

全球化语境下华裔美国文学的中国文化元素

秦 璇

全球化语境下的华裔美国文学

1.全球化的历史渊源

华裔美国文学诞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早就有了预言:“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来越彻底,历史也就成为了世界历史。”当今世界正如马克思预言的那样,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确已消失,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在相互的融合,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全球化的文化交融,表现的最为突出的就是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交流。因为文学是最形象、最深刻地描写各民族的艺术形式,全球化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学交流,大大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如今的“世界文学”早已成为一座沟通各国文化的桥梁,诸如中国的“花木兰”、“太极拳”等已经走向了世界,全球化语境下各国文学间的交流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

2.华裔美国文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元素

全球化语境下,各国人员交流极为频繁,美国华裔的数量也在一直攀升,华裔的增多也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出现了“华裔美国文学”。通过研究各位华裔作家作品,发现其中都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流露,书中的中国文化都极具典型意义,在我看来很亲切,对美国人来说更像是一种异域风情。华裔美国作家以文学作品的方式促进中西文化间的交流,从而也推动了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几十年的发展积淀,华裔美国作家作品都有了大幅的攀升和提高,反映出的中国文化更为多样化。早期的有刘裔昌的《父与子》(1943年),黄玉雪的《华女阿五》(1950年)。这两部作品都介绍了中国传统的节日风俗,书中还有中国菜的做法等。后来的还有赵健秀《鸡仔的中国佬》(1972年)和《龙年》(1974年)两部话剧。这两部话剧可以说是极具中国浓郁文化的作品,让美国人了解到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情结:过年文化!还有典型的体现中华文化的作品,那就是朱路易的《吃碗茶》和布鲁斯·爱德华·何的《茶壶烈酒》。“茶”这片东方绿叶,蕴含着种种中国文化的因子,而且这两本书也是以“茶”为线索来讲述故事。还有一部涉及中国古代人物的,这就是赵健秀的名作《甘加丁之路》,“关公”代表的是忠义、英勇、正直,“是中国人伟大品格的体现”。他在书中把第二代华裔移民命名为作品的主人公非常有意思,他的名字叫“尤利西斯·关”,他是第二代华裔移民。在他的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原型“尤利西斯”的狡诈、冒险、笃定个性,又可以看到中国传统人物“关公”的忠义、果敢。其实从名字上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中西融合的人物形象,但人物的骨子里流淌着的却是“关羽”的血。

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随着华裔的增多,他们主动地打破民族间的界限,华裔美国文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家、作品。汤亭亭的《女勇士》(1976年)和《中国佬》(1980年),这两部作品在华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紧随其后,华裔文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进入了大发展的时代。除了赵健秀和汤亭亭之外,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有谭恩美的《喜福会》(1989年),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1991年)等一系列作品。近期还有严歌苓的《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等,在国内也是很受欢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都饱含中华文化,对传播中华文化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笔者在诸多优秀的作品中选取两部典型的著作加以分析,旨在分析华裔美国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展现中国文化独特的内涵。

1.汤亭亭《女勇士》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在众多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汤亭亭的《女勇士》是非常著名的一篇,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第一人称“我”是听母亲讲鬼故事长大的,“我”对中国的了解都是通过这些鬼故事,母亲自然成了中国文化的代言人。

全书叙述了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鬼故事,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无名姑妈”的故事。一天,“母亲”向“我”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在一个古老的村子里面有个女人“私通”,由于被人发现,在分娩时被抄家,于是抱着婴儿沉入水井。从此她就杳无音讯,谁也找不到她,她于是成了鬼魂似的“无名女人”。后来从母亲那得知“无名女人”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姑妈。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很多,大都是讲维护中国古代传统封建文化、贞洁观念等,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我”自小就受过西方教育,“我”认为:“无名姑妈”是一个敢于反抗勇于抗争的“女勇士”,她是“我”心中的英雄,是反抗腐朽文化的先驱。就这样“我”为姑妈去祭祀,用笔记录下她的故事,在文中,“我”有着强烈的主观意识,实际上“我”是“用文字在书写怨恨”,在精神上“我”为姑妈报了仇。自此,姑妈的阴魂就不用再野外飘荡了。这也是“我”对姑妈灵魂的一种慰藉。在这本书中我们明显地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色彩,这样的鬼故事的叙述,实际上是在母女两代之间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力。“我”是一位接受了美式教育的人,在“妈妈”的鬼故事中,“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迷信、落后等思想。这和西方理念有着巨大的差异。“鬼故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元素,在这里更像是一座沟通两代人和中西两种文化的桥梁!

2.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谭恩美最为著名的作品就是《喜福会》,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几个女儿在各自经历婚姻失败等人生挫折后开始理解母亲,也随之接受了中国文化。实际上从全文看,母亲们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女儿们代表的则是美国文化,在经过激烈的碰撞之后,最后女儿们终于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吴晶妹在母亲死后回大陆参观母亲以前的生活起居,并主动地替母亲去看望失散多年的姐姐,向她们讲述母亲在美国的一切。这些情节的介绍实际上就是“孝”道的体现,也是她们皈依中华文化的体现。

书中代表传统文化的母亲们,处处都有传统文化的展现。文章中的母亲一直以“五行”的缺损来衡量周围的人。她常常告诫女儿:“火太多的人脾气易发怒,你的老爸就是个鲜明的例子”,还说:“木太多,就十分容易听信别人的话而没有自己的立场,安梅姨就是个例子。”最为经典的是说:“水太多,心思灵活,为人处世常常没有心眼,比如我。生物学的学位未读完就又转向学习艺术,结果没拿到一个学位,最后去了一家小广告公司做文秘,现在变成了一个自由撰稿人”。这是以前中国人固有的思想,已经形成习惯性思维了。“五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处的地位极其重要,虽然在国外,她也要时常教育女儿,这乃是文化的传承。

华裔美国文学对中西文化交流以及全球化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华裔美国文学在经济全球化、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各国文学之间相互融合的背景下蓬勃发展,同时华裔美国文学自身也推动着全球化发展的进程。在华裔美国文学家的努力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逐渐地开始了解中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对增进中西政治、经济、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以及世界政治局势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华裔美国文学领域中,受全球化的影响,有些作家已经自主地创作和倡导“文化和文学的全球化”。著名的华裔作家汤亭亭提出“多元文化主义”、“地球人”的理念,美国华裔作家们也积极响应,赞同“全球化”的理论,最为著名的是任璧莲的“世界主义”,这和大作家歌德提倡的“世界文学”如出一辙,这也是华裔美国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一种理想和愿望。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华裔美国作家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推动文化的全球化和文学的全球化。

华裔美国作家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以自己的民族身份写作,在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原则上组成和谐的世界共同体,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为世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出了努力,并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华裔作家在作品中不断地塑造一些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这些具有中国韵味的文化元素具有丰富的民族内涵。华裔美国作家以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符号为传播纽带,这样更容易为西方读者所接受。

依托华裔美国文学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文化产业

马克思说“历史变成世界历史”,华裔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刻画的中国文化具有世界意义,早已超越了民族的界限,华裔美国文学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文化遗产。华裔美国作家开始游弋于中美两种文化之间,试图在中国和美国文化上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如今的华裔作家已经找到了这样的一个点,从最开始的以汤亭亭为代表的作家大量使用“太极拳”、“茶”等中国文化元素;到20世纪60年代的作家更多采用“关公”和“花木兰”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因子,如今已经被好莱坞成功打造成了电影中人物的品牌形象;再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华裔作品中甚至出现了“蔡文姬”和“孙悟空”为代表的文化符号。那么中美文化的这个契合点就是以华裔美国文学家的作品为原点,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为半径,从而勾勒出了具有中国文化意蕴的被美国和大多西方人广为接受的一个了解中国灿烂文化的完满的圆。

华裔作家主要以文学的形式,促进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极大地推动中国与西方国家更深一步的交流与合作。中西文化发展交融的同时,进而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交流平台,也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渠道。中西文化间的密切交流,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文化壁垒和障碍,增进友好互助。随着华裔文学的逐步成熟与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日臻频繁,加之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给中国发展经济、开拓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文化产业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和优势:第一,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继承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多种文化间的碰撞与冲突,只有坚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之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才可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激流勇进、浪花绚烂!第二,只有保持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才可以拥有持久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的文化产业要走出去,形成自己的特色,必定要创造出具有本民族风范的文化产品,被全球消费者接受。只有守住中华民族的根,才能让中国文化的文化资源为中华所用,以中华为荣!第三,创造安定的政治局面和蓬勃发展的经济环境,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历来都伴随着文化的彰显,经济繁荣则文化昌盛,反之亦然。因而,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极大地繁荣文化市场,让中国文化的魂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一跃而起红遍东方、辐射全球!

[1]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9.

[2]王理行,郭英剑.论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的中文译名及其界定[J].外国文学,2001(3)

[3][美]谭恩美.喜福会[M].程乃姗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96.

[4][美]汤亭亭.女勇士[M].李剑波,陆承毅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124.

[5]美汤亭亭.中国佬[M].肖锁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6]程爱民.美国华裔文学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张琼.矛盾情节与艺术模糊性:超越政治与族裔的华裔美国文学[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秦 璇(1978—),女,湖南省邵阳市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英美文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华裔全球化语境
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华裔新生代工作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