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周,不可或缺的时尚推手?FASHION WEEK
2015-03-03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唐可心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唐可心
时装周,不可或缺的时尚推手?FASHION WEEK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唐可心
小编不完全统计,国内现已有的时装周:
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东时装周
江苏时尚创意周
大连时装周
青岛国际时装周
虎门时装周
厦门国际时尚周
武汉国际时装周
广东时装周
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
上海时装周
石狮国际时装周
杭州国际时装周
宁波国际时装周
重庆国际时装周
成都时装周
深圳国际时装周
江南国际时装周
伴随着大大小小时装周的开幕、落幕,各类的活动在时装周的舞台上屡不鲜见。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土的时装周正在成长。
在国外,各类大show是时装周的绝对主角,借助show品牌揭幕下一季新品,预告着流行趋势。而国内的时装周则多了几分人文关怀。时装周承载着传播时尚、推广品牌和培育人才的重责大任。借助时装周,品牌得以展示,吸引相关时尚产业的拥趸者来关注中国品牌的发展;通过时装周,将品牌发展、院校培养与人才发展相结合,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国时尚产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如今的中国早已迎来全民时尚化的年代,各类的时装周数不胜数,这究竟是时尚的产物,是市场需求,还是盲目跟风,抑或是利益驱动,细数国内时装周一探究竟——
我们的时装周变味了
路 妍
《中国纺织报》资深记者
“时装周本是为了推进本土原创设计的发展,提升本土设计的影响力。对于这一点,本土时装周显然没有做到位。”
媒体人论道时装周
专业媒体不仅仅是时装周的记录者、传播者,更是时装周发展更迭的见证者,他们经历见证着中国时尚的萌芽复兴,关注着时尚产业的发展,且听资深媒体人论道国内时装周——
现在,时装圈里最不缺的可能就是时装周了。
从北京到上海、深圳、青岛、济南、成都、武汉……各种规模不同、风格各异、水准参差不齐的时装周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照着这样的发展速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数个像铁岭一样的“大城市”也将迎来自己的时装周。
但这样遍地开花的时装周对中国时装产业的发展真的是一件好事儿吗?
在寻找答案之前,我们可以先看看美版VOGUE主编、时尚女魔头Anna Wintour对中国设计的评价。
年初,为推广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2015年服饰学会大展”,Anna Wintour到访北京,这也是Anna第二次的北京。同上次一样,Anna的中国行程中被安排了与本土设计师会谈一项。
可惜的是,Anna在看过目前线上最炙手可热的“当红炸子鸡们”的设计作品之后,狠泼了这帮满心欢喜等着求赞的设计师们一盆冷水:“我并没有看到中国设计师有什么成长!”
要知道,Anna所参观的郭培、Lawrence Xu、Masha Ma、马可、Uma Wang等设计师品牌,随便拎出一个做场秀都是本土时装周上的重头大戏,可是,Anna一个也没看上。
作为国际时尚圈的绝对权威,Anna对中国设计的评价也许有失偏颇,毕竟,这帮设计圈里的“老腊肉们”也许代表着中国设计的过去,未必能代表中国设计的当下和未来。但换个角度去看,她的评价也从某个侧面表明,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影响力及国际认可度,并没有随着蓬勃发展的本土时装周被世界人民所认可。
时装周本是为了推进本土原创设计的发展,提升本土设计的影响力。对于这一点,本土时装周显然没有做到位。分析其个中缘由,这首先与本土时装圈里浮躁的发展环境有关。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服装行业发展遭遇转型关卡,而时装周显然成为各地标榜转型的道具。不管是商业化品牌还是设计师品牌,不管是走零售渠道还是批发市场,越来越多听过或没名字的品牌都开始将时装周作为搏出位的重要战场。在这个战场里,服装做的好不好还是其次,秀场规模是否宏大,来的明星是不是多,秀场主题是否有噱头,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品牌办秀所遵循的最高准则。
因此,在这样的秀场上,我们可能没有看到多少有创新点、有价值、有思想的设计,但镁光灯下也从来不缺爆点:走光的明星、鬼魅的造型、闹剧一般的秀场……观众看完之后大多心生疑惑:这到底是来看秀还是看作秀的?
对于这些,只要第二天的新闻量多,曝光度够,秀场争议够大,对品牌和设计师来讲,这就是一场成功的秀,也是他们寻求转型的最佳捷径。
同时装周的定义一样走味的,还有时装周的办秀目的,这也恰恰是最让人觉得可气又可悲的一点。
纵观全球各地时装周,上至四大时装周,下至悉尼、黎巴嫩时装周等,无一不是为了力推本土原创设计。即便是身居高位的纽约时装周,除了有高规格大牌来作秀之外,其每年也会力推一些没名没钱的新锐设计师,目的就是要为本地时尚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反观中国时装周,原本应该留给新锐设计师的位置,已经被能出得起高价的品牌服装公司所取代。这样做的后果之一,就是磨平了时装周原本应有的棱角与个性,也开始弥漫出一丝铜臭味。不少品牌公司甚至连在时装周办秀的规则和方式都搞不清楚,将原本的趋势发布硬生生地办成了一场订货会。
而有的设计师在这样的金钱攻势之下,也逐渐丧失艺术家的风骨。在办秀之前,开始长篇幅、声情并茂地感谢各个大小赞助商,生怕金主有嫌弃自己服务不到位。
一些有才华的年轻设计师,在这样的商业氛围之下,因为资金问题,已经越来越远地游离在时装周之外。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在时装周大爆炸的环境中有所改变。除了北上深一线梯队的时装周之外,地方时装周同样没有给他们留下太大的展示空间。
笔者曾有幸参加过一些地方时装周,大多数或许叫订货会可能更合适一些。除了本地的龙头品牌之外,这些地方时装周通常会邀请一些已经在北上深时装周上做过秀且反响不错的品牌再次还原一下秀场,当然,这种秀场演绎一定是在地方时装周完全倒贴的情况下完成。这些所谓的高端品牌大秀虽压轴出场,但秀场作品几乎与北上深时装周上的无异,完全就是一场情景再现。
对于这样的秀,笔者真心找不到办秀的意义何在?难道只是为了自欺欺人地告诉别人:这真的不是订货会,这是一场有大牌的时装周。
我们的时装周秀给谁看
自打自媒体“阿春第三只眼”在去年4月上线以来,我就开始在各地频频游走,一年中先后参加了北京、大连、广东、澳门、香港、江苏、重庆、西安、杭州、海宁、常熟等地的各种时装周,应该说,各有高招,各有千秋,精彩纷呈。
我们可以看到,各地方兴未艾、日渐趋热,如雨后春笋,纷纷举办时装周,从大态势看,我持高兴与积极支持的态度,
因为,不论是“展秀合一”还是“跨界合作”,抑或是“融汇新锐与国际”,在齐头并进的态势下争奇斗艳,这种活跃的确能提高“服装美化生活”的影响力,让城市的时尚度有某种提高,对于参与的品牌也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促动与提升。就拿杭州来说,这也是提高我们杭州“美丽生活““品质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还因为,各地的时尚周还都打着一面大旗(相同或相似的举办初衷)——以创意设计的力量推动产业和消费的升级,提高城市或地区的时尚度。
比如在今年的杭州时尚周上,杭派女装商会就推出了一场“旗袍达人秀”,最大的特点,就是全场没有一个专业模特,登上T台走秀的全部是威芸的明星客户和省属机关的普通公务员,甚至邀请到了原中国女篮的主力中锋郑海霞这样特殊身材的女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明白:每一个女人都应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旗袍。爱美,要有追求。旗袍完全可以生活化。时尚应该生活化。有专家评论,这是还原了时尚的本质!这是其一。
其二,如今有很多设计师有灵感,有许多好的创意设计,但缺乏经营经验,而时装周对于设计师品牌的知名度提高是最有效的,尤其是买手制发展以来,能迅速地帮助设计师品牌对接商机,这一点已经被国内众多的时装周所证明,
不过,时装周看多了,不是审美疲劳的问题,而是比较之下,也就有自己的想法了,竟然不吐不快了。
第一个想法:
所有的时装周,不要动不动就冠以“国际”两字。
我并不反对甚至是积极推崇国际交流的,我也不否认国内的时尚水准与先进国家有差距甚至很大,我们需要努力学习。我说的问题是,实际上也没有几个甚至根本没有国际友人的参加,也被称为“国际”?这岂不给人留口舌,自取其辱。千万要用“国际”来贴金、装门面。
再说了:不国际就不时尚啦?其实,但凡真正的国际性时装周,从不用国际二字。而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甚至说重一点,是崇洋媚外的阴影在时尚界的一种隐性反映。
阿春第三只眼
知名自媒体人
“每个时装周又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举办初衷——以创意设计的力量推动产业和消费的升级。单从这点上来说,当然无可厚非,全该鼎力支持。”
现在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且不论名称好听与否,主要还是看你呈现的内容是否精彩。
做好自己,就很好!
只有是民族的,才是国际的!
第二个想法:
是不是将十几场秀七拼八凑在一起集中演出,就是一个时装周呢?各式菜肴拼凑在一起难道就是一次盛宴? NO!
好的时装周应该有自己的主题。就像不久前的“常熟江南时装周”,它以“江南织造”为主题,系统地组织了学院设计秀4场,流行趋势发布秀2场(梦江南和叙江南);一场“江南织造大秀”加上已经举办7年的休闲装精英大赛和2015休闲装人物的评选,不仅较好地展示了以常熟服装城为依托的休闲装的发展现状与进步,也开始控制在这个服装门类的时尚话语权。这个时装周的策划与表达脉络清晰,值得称道。
第三个想法:
我一直纠结的是“时装周”究竟是秀给谁看的?
不用躲闪,国内的一些时装周并没有解决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秀而秀并不鲜见。T台上走得热闹,台下,除了领导和媒体朋友,人不多,更要命的是,来看秀的人根本不对路。结果是,热闹过后,什么都不是。
我个人认为,时装周应该是这座城市或这个地区的时尚态度的具体演绎。但从服装的专业角度来说,时装周并不是这座城市百姓的节庆活动,也不完全是服装院校的学生观摩的课堂,更不应该是父母官展示自己文创产业抓得好的汇报演出。时装周是一个时尚话语权的的发言大讲台,而且,应该是并必须是服装界专有的商业模式之一,作为品牌企业的新品发布秀,那就应该秀给客商看。
我很推崇广东2015春季时装周。这是一个展秀合一的优秀时装周,无论你是设计买手,有着“买版、ODM下单订货、面料采购、大货生产”的需要;或者你有设计师跨界合作的需要;还是你是零售买手(电商采买、连锁店组货、区域代理商零售商),只要有采购需求,2015广东春季时尚周都会热情接待,竭尽全力组织。同时有130多位的独立设计师的新锐新品的静态展,又招来了数百名电商、采购商,实地评判。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最接地气的时装周”是有道理的。接什么地气?接的就是商机。广东较好地解决了“秀给谁看”的问题。值得大家学习。
第四个想法:
时装周对于媒体的组织,我认为应该向香港时装周学习。媒体采访的得当与否,有无深度与广度以及写稿的积极性和热情对于这个时装周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
香港人深知这一点,每次特约的媒体都会在时装周开始前搞个“通气会”,把重点、亮点以及重要活动的内容,要点给媒体朋友先交待清楚,让大家的采访工作心中有底。而不是把新闻通稿一发了事。这种工作方法,我觉得值得推广。记住:媒体不是工具,而是朋友!是时装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然,还有许多更具体的想法,比如时装周举办的形式,宣传预热的方式,就不一一赘述。以上所言,仅仅是我的有感而发,个人浅见,仅以交流。
刘米娜
《服饰导报》资深记者
"尽管吐槽了很多让人难以忍受的细节,但是上海时装周依旧值得来看看,因为这里有班晓雪这样,无需任何衬托,服装本身就足够精彩的设计师。作品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一个时装周的影响力。"
我们的时装周启示录
3月开始,中国服装行业媒体开始进入没日没夜、每天自带黑眼圈的时间表——一大波时装周涌来。中国地大物博在这个时候也体现得相当完整,南北各一时装周的阵营早被冲破,各地时装周频现,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时装周都在这个时间段努力发声,争得头破血流的不一定是主办方,有时候看客们的“口诛笔伐”更让硝烟四起。
就我了解的几个时装周聊聊吧。
先说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全称是梅赛德斯中国国际时装周,除了该时装周的官方,大伙叫得更顺口的是“北京时装周”。从“中国”到“北京”,差距可不小。今年上半年的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2015/2016秋冬系列)为期8天,发布会的数量和档次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官方日程刚刚发布的时候,有人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耳熟能详的老名字不多,波司登、真维斯、与狼共舞、曾凤飞、陈闻等“钉子户”屈指可数,70%是首次登陆时装周的品牌——茧迹、Mildtree、清曳、N•1、ILOVECHOC等,其中jnby by JNBY算是首秀名单中比较有市场基础的品牌。伴随着的还有青年设计师基地计划10+3 Showroom,以及各个设计大赛。当然,在这个时间段,不少品牌在北京798举办了新品预览,让原本不是太够看的官方日程显得丰富起来。
以往下半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参加的品牌数量和质量都要明显好于上半年,很大原因是下半年要评选中国时尚大奖。以往同期举办的CHIC移师上海,也带走了不少人气。当然,今年还有一个抢人气的重头戏——深圳时装周,梁子、潘怡良这样的重量级名字都从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名单挪到深圳时装周了。
上海呢?本届上海时装周每天基本有6场甚至更多的发布会,从下午一点半左右开始,一直热闹到夜里,一场接一场地在相连的两个场馆进行。上海时装周的喧哗几乎超过了北京,因为这里有一个更为显著,或者说更被津津乐道的特征——商业化的时尚。每天开秀前都会有数量庞大的潮人拥挤在上海时装周的主场地入口处,媒体的摄像机、摄影机,穿着奇异的潮人们,以及年事已高、装备精良的看似某摄影协会的老年摄影爱好者,在这里,因为会穿衣而被拍照的几率远远不及乱穿衣被拍的可能性高。
尽管上海时装周有着很多让人难以忍受的细节,但是它依旧值得来看看,因为这里有班晓雪这样无需任何衬托、服装本身就足够精彩的设计师。作品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一个时装周的影响力。
无论北京还是上海,在时装周期间showroom数量大增,北京的10+3 showroom ,上海的T的n次方、时堂等都带来了许多设计师品牌,大家都考虑到了如何让发布会更接地气。也因为有这么多showroom,所以我少看了不少秀,更多时间都去细细看每一件衣服。里里外外地看,再了解价格,有时候这种方式比一场秀对一个品牌来得直观。
或许正因为扎堆的接触品牌,才更容易有对比。一位寻觅合作品牌的买手店老板告诉我,T的n次方品牌质量参差不齐,纵观时堂国内设计师部分,表现最好的依旧是班晓雪。对此,我没有异议。在时堂我拎起一件不知名品牌的衬衫,一旁工作人员热情的说:“1200。”当然,她说的是拿货价。我在上海世贸商城一个showroom,在TUDOO的专区,媒介专员小雨告诉我他们所有品牌中卖的最好的是澳洲的设计师品牌,而其中销量第一的品牌批发价格区间大概在200-600元。小雨很认真地介绍了十几个他们代理的国外设计师品牌,突出特点是性价比明显高于国内设计师品牌,其次是实穿性很强。为何?从小雨介绍的澳洲品牌情况来看,澳洲品牌的定价体系应该与这些品牌背后有财团支持有很大关系,这些品牌来自澳洲的一个较大的公司,尽管如此,这些品牌呈现的状态又是独立的设计师品牌,有大公司的支持他们在面料采购、生产等环节的成本应该能更便宜。而国内许多设计师品牌的情况是,由于产量太少制作成本和面料成本都居高不下,尤其如果这个品牌处于产业链不够完善的地区,那么这种状况会更加严重。所以,当有些设计师很纠结地告诉我售价以及产量的必然联系时,一种越发刻薄的情绪油然而生——所以,这些衣服的价格可以贵得不那么合适宜?
一位中国服装人才网的高管承认自己对设计师品牌的宠爱。我问她:“因为是设计师品牌,所以价格可以比一般商场品牌贵?也可以容忍它的某些设计不合理?遇到一些版型问题也会觉得因为是设计师品牌所以无所谓?”她说:“是的,因为觉得设计师品牌嘛,就是这样的”。设计师品牌真是遇到了好时期。尽管他们发展得还不够完善。但是许多中产阶级或者说更加富裕有一定审美的阶层,都希望能找到传统奢侈品以外的东西,某种情怀促使一些人给予中国原创更多容忍和支持。我在许多设计师品牌的衣服上看到过不够娴熟的细节和不够精致的做工,更重要的是产品与价格的不匹配。一位非常温婉的女设计师告诉我她的高跟鞋卖五千元,其实我觉得她的产品很棒,比一般的设计师品牌更有品质感,适合搭配,细节处理合理,但是我却说不出口价格真的太高,因为我知道她那么少的定量,仅有两名样衣工确实很难降低成本,也较难扩大销量。
时装周所呈现的种种状况,最后会呈现出一个不那么难的加法。
成熟的设计师品牌所幸遇到了好时期。设计师品牌越来越多,showroom越来越多,设计师集成店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在各地时装周上也能看到更多的买手出没;国外的设计师品牌进驻中国的还不够多,但是不乏高性价比品牌,一旦涌入,对中国的设计师品牌的现状一定会造成影响;北京、上海两地时装周分庭抗礼,各自特点越发明显,“土豪”品牌们除了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亮相,也开始做一些资源整合的事情,比如汉帛集团建了“号集”,真维斯的设计师精英会似乎也开始有了新动静。所有这些,预示着中国的服装产业或许会呈现新的模式,而这样的模式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那么,谜底到底是什么?或许你已经心中有数。
时装周为行业,为产业,为设计力量
中国服装产业正在进入“以品牌为中心”向“以设计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力量带动了国内的时装产业的发展,让时装周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THE GUILD
行业协会
李当岐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
“正能量——通过时装周展示国内外知名设计师的设计风采和前沿理念,对推动时装设计和时尚创意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等影响,近年来,国内市场下行压力很大,正是这种压力促使更多的企业家认识到设计创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设计人才进一步受到重视,时装周平台成为重要的发布、推广自己品牌的时尚概念和市场指向。
中国国际时装周自创办伊始就坚持“原创、首发”,坚持中国本土设计师的主场地位。从近期中国国际时装周发布的品牌和机构数量的屡创新高,也表明企业和品牌愈发注重设计,标志着中国服装设计师队伍正在成长壮大。我们期待中国的服装产业通过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型,能够尽快浴火重生、走出困境。
此外,我们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旨在提升中国设计师的创新能力,搭建高校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让高校得以接受社会和企业的多方检验。时装周期间涌现的中国设计新力量成为一大亮点。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落实到我们的时装周上,就是坚持市场化的方向,坚持包容性、原创性,彰显中国的时尚品牌和原创设计力量,促进自主品牌建设和设计师的成长,为建设纺织服装强国做出贡献。
根据《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
详解时装周新气象》一文整理
THE guild
行业协会
张永春
杭派女装商会会长助理、顾问
“时装周是一张城市名片,见证着城市时尚产业的转型蜕变。”
对于现在各地方兴未艾的时装周很高兴,自然是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因为,不论是展秀合一还是跨界合作,抑或是融汇新锐与国际,在齐头并进的态势下争奇斗艳,这很好。这些活动的确能提高“服装美化生活”的影响力,让城市的时尚度提高,对于参与的品牌也是很大的促动与提升。这也是提高我们杭州“品质生活”的一个个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的设计师有灵感,有许多好的创意设计,可普遍缺乏经营经验,而时装周对于设计师品牌的知名度提高是最有效的,尤其是买手制发展以来,能迅速地帮助设计师品牌对接商机,这一点已经被国内众多的时装周所证明,各有各的高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希望各地的时装周能更脚踏实地搞好,做大做强,将“中国时尚”推向世界!
EnTrEprEnEur
企业家心声
李建峰
新申集团总经理
“参与时装周有利于提升新申亚麻协同创新与外拓影响,是加速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时装周作为服装设计师以及品牌最新的动态展示,也是聚合时尚文化产业的重要盛会。如今各地纷纷举办时装周,打造时装周这样的平台,推动各地服装品牌、面料品牌建设,促进服装产业转型发展。
各大品牌通过时装周发布下一季的新品,成为一种趋势指南。出现在时装周的品牌,不仅有机会面向省内、国内专业媒体宣传品牌,同时也是向更多买手、消费者展示产品的重要机会。可以为本土设计品牌提供更多的生存土壤。
借助时装周还能更好地促进上游面料产业与下游设计品牌互动,打通产业链,形成价值链,共同拥抱消费者,凸显产业价值,商业功能,共同走进市场,拥抱市场。时装周不仅承载设计师价值,更多承载了品牌价值、产业价值,共建产业链、价值链、经济生态链。
为此,新申亚麻一直非常关注各大时装周动向。今年9月的江苏时尚创意周期间,“新申杯·2015江苏省十佳服装设计师评比”将拔擢更多设计人才,同期还将举办2016-2017新申亚麻面料流行趋势发布会;10月的上海时装周,新申亚麻也将发布亚麻面料新一季流行趋势。
我们希望通过时装周的影响力大力推广亚麻文化,通过亚麻流行趋势发布,引领亚麻时尚潮流趋势。通过成衣的创新设计来提升亚麻面料的设计,同时也让更多设计师、品牌商家、纺织行业专家来重新定位亚麻,认识新申。
在时装周期间的各大活动的举办,对于产业而言,有利于增进产业上下游联动,为上下游企业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机遇,推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对企业而言,通过时装周和大赛,让更多服装设计师关注新申集团的创新发展,赋予产品流行元素和价格竞争力,让服装制造商与设计师之间在设计理念上有较强的沟通与互动。对设计师而言,作品、创意都能通过T台呈现,展示自身设计方面的影响力,引领时尚潮流。
drEss dEsignEr
设计力量
曾凤飞
“金顶奖”设计师
“商业模式——设计师最终的目的是市场,时装周便是市场的一个缩影。”
时装周真正的意义就是给品牌一个全面展示的机会,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中国设计力量去带动本国的时装产业的发展,让时装周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近几年时装周上的作品更加成熟,商业化设计师更加国际化,设计师在继承原有品牌的主要理念后会进行自己的创作和改良。如今我们更加关注如何用好的设计带动消费,这也是市场检验设计师的唯一利器。时装上绝不仅仅是品牌、设计师的展示机会,也是一种营销手段,更是一个销售途径。
孙林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教授亚麻服装设计师
“品牌本质——时装周办好了有助于本地服装业的发展,但绝不能形式大于内容。”
今年我参加了中国国际时装周、大学生时装周、上海时装周。对于设计来说,参与时装周上品牌每年1-2次的发布会、各类的静态展和论坛都是非常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在我看来,时装周不应该是为了发布而发布,更应该注重发布会背后的实际意义。如今很多国内时装周的发布还是停留在做秀层面上,因而忽略了品牌的本质。设计师的水准层次不明导致秀场的标准也不一致,企业的投入、看秀人的素质、主办方的软硬件的设备等都有待于提高。作为设计师,我们期许时装周在形式上能丰富些,内容上能让发布者和品牌买手和代理商再接近些。
周宇
金开顺服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趋势——时装周最直接的就是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了解未来的趋势。”
我最关注的是市场以及其他同类品牌的动向。如今的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意识越来越独立,再加上新生代购买力的转变,都驱使着设计师应对必须做出一些改变。作为设计师,我们希望能在市场性与艺术性中找到平衡点,传承自身的品牌特色。
王冕
圣迪奥服装设计师
“平台——在那里,我们的作品能够被认可、被关注,我们的产品能得到更多厂商青睐。”
时装周上,我会比较留心各大品牌发布以及设计师们的表现。我们希望的时装周氛围更开放、更包容,能关注到一些原创力量,也给予更多怀揣设计梦想的年轻人展现自我的机会。此外,在时装周期间我们期待能有一些设计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增进同行间的友情,分享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黄赛琴
赛艺坊艺术总监
“买手——我们希望借助时装周搭建一座贯穿于设计师、品牌与客商买手之间的桥梁。”
我们期待通过参加时装周,让商家及买手更加详细地了解品牌、了解设计师,从而展开更加深入的商业合作,将设计师的作品在多层次的商业形态中呈现。设想一下,如果在时装周上就能实现买版、ODM下单订货、面料采购、大货生产的需要,可以搞定电商采买、连锁店组货、区域代理商零售商等问题,这样的时装周怎么不吸引人?
叶楚涵
圣迪奥服装设计师
“学习——在每一场秀中看出设计师的匠心。”
透过时装周,我们能看到一些设计师推出新的系列,这些时装折射出市场的需要、趋势的动向。许多前辈设计师在设计细节和元素上会越来越精细化,同时又兼有品牌独特的设计语言表达,都让我们眼前一亮,每一次时装周对于我们年轻设计师来说都是一堂课,让我们有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