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别说两次”——教你如何让孩子闻令即动
2015-03-03
“永远别说两次”——教你如何让孩子闻令即动
很多爸妈都头疼这种情况:让孩子停止手中的事儿去做另一件必须做的事,如从玩玩具﹑看电视到去写作业﹑睡觉等时,孩子会无视我们说的话,让我们不停的重复﹑唠叨﹑威胁,甚至咆哮,往往还没有效果。
其实,正是这种很容易让人理解的﹑非常自然的反应,导致了孩子对于家长的无视和违抗。这里强调的“永远别说两次”法,教我们在保持友善﹑尊重以及平和的同时,让孩子轻松地从一件事过度到另一件事,并形成配合的好习惯。
在执行“永远别说两次”之前必须了解的几件事
“永远别说两次”法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六步法”,让孩子在90%的时间里,只要你一发出命令,他们就会毫无抱怨地配合你,能更有效地帮孩子养成“配合”这一重要的习惯。要先了解几件事:
为什么不要反复发出指令?
当孩子对我们的话无动于衷时,你很可能会更大声更不耐烦地重复你的指令。这些重复和提醒传递给你孩子的信息就是:他不需要你一开口就闻令即动。你开口说第一次时,他们会对你充耳不闻,因为知道你会重复一次又一次。只有当听到我们声音中的很熟悉的尖利的歇斯底里声时,孩子们才会觉得自己必须当心点儿。
方法适用于什么时候?
孩子的行为分开始型行为(孩子没有捣蛋,但是需要接下来做另一件事);和终止型行为(孩子做了错事或者恼人的事,你希望他停止)。这个方法适用于终止型行为。
什么时候不能使用?
一,如果孩子坐在电视,平板电脑等显示屏面前时。这种情况,首先你得想办法把所有电子设备关掉;二,时间紧张,需要马上出门的时候。一旦启用这种方法,必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把六步都坚持完。
多大年龄可以使用?
从孩子大约3岁起就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因为大多数孩子这个时期心智足够成熟,能理解你要求他们做什么,并能专心在足够长的时间遵守简单的指令。
六个步骤让你永远不用说两遍
这6个步骤,一开始看起来很繁琐,但是随着练习的深入,所需要的步骤越来越少,因为孩子会越来越快地配合,而通常,就只用前三步孩子就能配合家长了。
第一步: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你孩子那儿去,站着,看着他。
你是否曾经人在厨房,从厨房窗户喊你的孩子去做作业或者来吃晚饭?自己在一个房间,却向另一个房间里的孩子问问题?
孩子看不到我们时,就会很容易无视我们。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停下手里的事,比如你边看手机边走到孩子身边要求他做这做那,孩子当然不把我们说的话当做一回事。要站在孩子们的面前看着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很严肃、很坚决,以此表示“这很重要”。
第二步:等,一直等你的孩子停下他手里的事并且看着你。
你务必确保孩子已经准备好听你讲话,这一步正是孩子专心于你要说的话。
常见的情况是:孩子们正在专心于画画、写卡片,我们却在这时发话,孩子可能根本就没听,或者很快就忘记了你说的是什么。你若愿意站一小会儿,等到他抬起头来看着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你等待孩子停下他手中的事抬头看你时,可以用友善的方式表示对他正在做的事很感兴趣,并找点儿东西“描述式赞扬”他,会促使他向你回以眼神交流。从积极肯定的角度关注他,会让他更愿意取悦你,乐意听话并合作。比如:
“这个拼图这么多片,你也没有放弃”
“积木摆放很细心,平衡性把握得不错。”
“这本书你都已经读完了一半啦?”
注意,不要通过呼叫孩子名字的方式让孩子注意自己,因为家长通常都是要孩子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的时候,喊他的名字,所以孩子对家长的呼叫往往会充耳不闻,不能让他马上集中起来注意力。
第一、二步能让我们从从容容地专心想想该如何表达这一要求,如何让自己表下得平和、友善、有礼貌。既然我们希望孩子们学得有礼貌,那么我们就要以身作则。
第三步:把要求讲给孩子听,用于简单、表意清楚、只讲一次。
一旦你把要求清楚明了的表达出来了(要求不能太长,以免孩子变得躁动不安)就不要重复。因为你的重复给孩子传递的是——不必在你说第一次时就听,甚至可能在你说第四次时也不用听。
如果你的孩子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很投入,尤其是当从一件喜欢的事过渡到不吸引他们的事情时,可通过“倒计时”来缓解这个过度带来的痛苦,这个办法既能节省时间又能省掉麻烦和焦躁。
比如:5分钟内把乐高积木收好。
对生性急躁、固执的孩子,先每隔三分钟来一次倒计时,然后2分钟、1分钟,每一次孩子的大脑都会对下一步事情产生图像,当你说时间到的时候,或者计时器响起来,孩子便已经习惯了必须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不管你提的是什么要求。
如前三步,孩子仍然不配合,请继续看下面的三步——
第四步;让孩子把要求重复给你听,让他用自己的话准确完整地说出来。
当孩子告诉你,他应该做什么时,孩子的大脑会产生一幅清晰生动的图片。图片中他正在做这件事,当孩子听见自己心底告诉自己必须做什么时,便有了主人翁意识,与你说的要求相比,他自己说一遍更会把这个要求当回事。当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告诉你他必须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那么毫无疑问他听见了你说的话,并且理解你的要求了,这就会很大程度上减少孩子找借口的机会。
第五步:站着,等他。如孩子在第四步之后,仍没有开始做你要求他做的事情,家长要乐意站着等待。
等待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等待表明你是认真的。把你站着等孩子回应的时间当作是一种投资吧,一种会很快带来“更平和、更轻松、更愉快”的家庭生活的投资。
为了减少等待压力,注意早点儿开始你所有的日常事务,这样你能腾出时间来进行“六步法”,而不是觉得自己总是在赶时间。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孩子在第五步之后还是不配合,此时我们就得用上最后一步。
第六步:在你站着等待的时候,对孩子朝正确方向迈出的每一小步,不管这一小步多么的微不足道,都要描述式地赞扬他,并且“反思式倾听”他的感受。
每天多给孩子一点“描述式赞扬”,孩子就会积极地配合家长展示他们最好的一面。你可以这么说:
“你不吵了,表扬哈。”
“你没有走开,这样挺尊重人的。”
“我看见你已经找到了你的鞋子。”
你还可以“描述式赞扬”孩子以前的优良行为举止——
“我叫你做什么时,你的动作越来越快了。”
“我今天几乎没听到你抱怨。”
“反思式倾听”很重要,这表明你知道孩子不想停下来他正在做的事,不想做下一件事。不要争辩,不要给孩子说理或者训戒他,这些通常都没有用!
可以这样说:
“当你想要继续玩儿的时候,却不得不把玩具放一边,这真是扫兴啊”;“听上去你真的生气了,你不想起床,可能是希望自己再多睡会儿。”;“你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把碉堡建好,你肯定不希望晚饭前要把它拆掉。”
不用担心这样会误导孩子,让他认为自己不用听从你的命令。相反,这“六步法”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你的命令没有商量的余地。而且用“希望”这个词清楚表明了这只是一个幻想,不是真正的选择。
为了让效果最大化,你可以把“描述式赞扬”和“反思式倾听”一起用起来。
“虽然你很可能希望我会让你单独待着,但是你却没有吵闹,也没有叫我从你的房间里出去。”
“我看得出来你确实很心烦,因为写家庭作业的时间到了,但是你没有尖叫,也没有说任何不礼貌的话。”
“从你把拖车扔进玩具盒的方式,我看出来了你有多生气,可是你位置没扔对。虽然你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你多生气,但你总算知道要收拾东西了。”
坚持做到第六步,直到孩子配合你,他们不仅会配合,而且往往比想象中来的快。即使让孩子最终配合,需要走完所有六步,也要记住“描述式”赞扬孩子。
这样,下一次要孩子的配合就会来得容易一些,快一些。相信以后的日子里,你只需做到前三步即可达到效果。
编辑/徐金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