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近平滑念珠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2015-03-03谢朝云熊芸孙静杨忠玲胡阳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都匀558000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都匀558000
谢朝云熊芸孙静杨忠玲胡阳(.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都匀558000;.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都匀558000)
肺部感染近平滑念珠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谢朝云1熊芸1孙静1杨忠玲2胡阳1
(1.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都匀558000;2.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都匀558000)
【关键词】肺部感染;近平滑念珠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长期滥用和机械通气等创伤性治疗手段的增加,肺部念球菌感染尤其是近平滑念珠菌感染逐年增加[1⁃2]。了解肺部感染近平滑念珠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可为临床防治近平滑念珠菌肺部感染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7月医院感染管理科微生物实验室与检验科细菌室从本院临床各科标本中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菌株及患者资料。剔除同一名患者同一部位多次分离到的相同菌株。
1.2方法
菌株的培养与鉴定采用VITEK⁃32鉴定系统以及配套的真菌鉴定卡(均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药敏试验采用ATB FUNGUS3真菌药敏试剂条,包括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药敏结果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标准判定[3]。
1.3统计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WHONET5.6软件。
2 结 果
2.1菌株分离情况
2012年1月~2014年7月从临床各科临床标本中分离出近平滑念珠菌112株,其中肺部感染患者深部痰标本检出86株,占76.79%,其他部位感染标本检出26株,占23.21%。近平滑念珠菌感染以肺部为主。
2.2患者的年龄分布
肺部近平滑念珠菌的86例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25例。年龄分布以>60岁的患者为主,占比达73.26%,≤10岁年龄段的儿童患者占比也较高,为15.12%,见表1。
表1 肺部感染近平滑念珠菌的年龄分布Tab.1 Age distribution of pulmonary Candida parapsilosis infection pa⁃tients
2.3菌株科室分布
在检出的肺部感染近平滑念珠菌86株中,以ICU(26株,占30.23%)、心血管内科(16株,占18.60%)、老年病科(10株,占11.63%)、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与PICU,共10株,占11.63%)、呼吸内科常见(8株,占9.30%),见表2。
2.4 药敏结果
2012年1月~2014年7月从肺部感染标本检出的86株近平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率较高,见表3。
表2 肺部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科室分布Tab.2 Pulmonary Candida parapsilosis infection distribution
表3 86株肺部感染近平滑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Tab.3 86 lung infection Candida parapsilosis resistance rates to com⁃monly used antifungal agents
3 讨 论
近平滑念珠菌是念珠菌属中的重要致病菌,仅次于白念珠菌,且有持续增多趋势,同时耐药率也上升[4]。
本研究的菌株分离情况显示,2012年1月~2014年7月从临床各部位标本中分离出近平滑念珠菌112株,其中肺部感染患者深部痰标本检出86株,占76.79%。近平滑念珠菌感染以肺部为主,与肺部细菌感染不易控制,反复发作,特别是肺部慢性疾病,需反复长期使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如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近平滑念珠菌具有顽强的黏附能力黏附在支气管、肺泡及痰液中快速增殖并形成广泛的生物膜不易清除有关[5]。
从科室分布情况看,以ICU、心血管内科、儿科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为主,这与以上科室收治患者大多病情较危重危重、伴有严重心肺疾病、病程长、免疫功能低下、大量使用激素及高效广谱抗菌药物有关[6]。
从年龄分布情况看,以年龄>60岁的老人和≤10岁年龄段的儿童占比较高,与老年人及儿童均易发生肺部感染有一定关系。Hernandez.Castro等[7]报道,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儿和早产儿易感染近平滑念珠菌。此外,院内交叉感染是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的重要途径[7]。
本地区肺部感染近平滑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药物耐药率不断上升,给临床选用抗真菌药物带来一定困难。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为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对真菌依赖的细胞色素P⁃450酶具有高度选择性,具有抗真菌谱广对深部真菌和浅表真菌感染均有抗菌作用,在肺的浓度比较高,可静脉滴注也可口服等特点,临床上常应用于近平滑念珠菌所引起的肺部感染。但随着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对近平滑念珠菌耐药性也明显上升,本研究药敏结果提示,近平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9.44%、16.18%,说明本地区近平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已比较严重,建议不再作为治疗对近平滑念珠菌肺部感染的经验用药。两性霉素B是多烯类抗真菌药,主要通过与真菌细胞上的甾醇结合,使膜的通透性增加,菌体内钾离子、氨基酸、核苷酸等外漏,破坏其正常代谢,临床上常用于深部真菌感染,但两性霉素B口服在支气管分泌物中药物浓度低,毒性较大,因此临床上应该慎用。酮康唑耐药性上升趋势明显,具有肝毒性,可使新生儿发生核黄疸,对老年女性耐受性差,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制霉菌素对近平滑念珠菌虽然耐药性较低,但该药口服后肠道不吸收,几乎全部自粪便排出体外,血药浓度极低,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近平滑念珠菌感染,对肺部感染近平滑念珠菌无治疗作用。伏立康唑具有抗真菌谱广、对念珠菌属均有抗菌作用、毒性相对较小、可用于儿童、老年人应用无需调整剂量等特点,且研究显示,未发现肺部感染近平滑念珠菌菌株耐药,敏感度高,可作为临床治疗肺部感染近平滑念珠菌经验用药的首选药[8]。本研究与宋国蓉等[6]报道相反,可能与不同地区抗真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有关。
总之,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率与耐药率有增高趋势[9],以肺部感染为主,老年及儿童反复使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患者与危重症伴肺部感染患者易感,院内交叉感染是主要感染途径,因此,临床应避免抗菌药物滥用,重点保护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和儿童,尤其是伴有肺部疾病患者。同时,应加强手卫生和做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监测其耐药性,选择有效抗真菌药物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Aydin F,Bayramoglu G,Guler NC,et al.Bloodstream yeast infec⁃tions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Northeast Turkey:a 4⁃year survey [J].Med Mycol,2011,49(3):316⁃319.
[2] Pfaller MA,Castanheira M,Messer SA,et al.Variation in Candida spp.distribution and antifungal resistance rates among blood stream infection isolates by patient age:report from the SENTRY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Program(2008⁃2009)[J].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0,68(3):278⁃783.
[3]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Twtentie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M100⁃S20.CLSI,2010.
[4] Kristóf K,Janik L,Komka K,et al.Clinical microbiology of neo⁃natal eandidiasis in Hungary[J].Acta Microbiol Immunol Hung,2010,57(4):407⁃417.
[5] 花少栋,黄捷婷,吴志新,等.早产儿近平滑念珠菌血症与白念珠菌血症的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 (9):845⁃849.
[6] 宋国蓉,吴晓燕,倪侃翔,等.嘉兴地区近平滑念珠菌感染回顾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977⁃1979.
[7] Hernández⁃Castro R,Arroyo⁃Escalante S,Carrillo⁃Casas EM,et al.Outbreak of Candida parapsilosis in a neonatal in tensive ca⁃reunit:a health care workers source[J].Eur J Pediatr,2010,169 (7):783⁃787.
[8] 王森,杜瑜,尹小文.2011年1月⁃2013年1月某院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抗真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42):3952⁃3955.
[9] Maganti H,Yamamura D,Xu J.Prevalent nosocomial clusters a⁃mong causative agents for candidemia in Hamihon,Canada[J].Med Mycol,2011,49(5):530⁃538.
[本文编辑] 卫凤莲
·消息·
[收稿日期]2014⁃12⁃15
作者简介:谢朝云,男(水族),硕士,副主任医师.E⁃mail:xcu2009@163.com
【中图分类号】R 5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3827(2015)10⁃02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