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阵亡前遭遇的汉奸们
2015-03-03□耿立
□ 耿 立
杨靖宇阵亡前遭遇的汉奸们
□耿立
在三道崴子的小树林,正月十六的下午4点,围追的鬼子越来越近了,杨靖宇靠在一棵拧劲树上,看见了对手的脸、黑洞洞的枪口。敌方突然有个穿黄大衣的大声对将军说话:杨靖宇你还是降了吧。熟悉的中国话突然从鬼子中间传来,杨靖宇将军在举枪应答的时候,说了句:“这些天遇上的怎么都是这号中国人!”
将军战死前,又使关东军的讨伐队一死四伤。最后敌人的机枪响了,也许在他倒下的瞬间里我们还是惋惜感叹他的年轻,为着他带着遗恨殉国时,才仅仅35岁。
怎么都是这号中国人?这遗言太沉重了!
4个“砍柴”的村民
将军饥饿难耐。在寒冷的风雪天,他走出了密林,想寻找吃的,当时他孤身一人。昨晚,在正月十五的夜里,杨靖宇将军在一个雪地窝子度过了人间最后的一个晚上。在正月十六的上午,杨靖宇在山里等到了4个砍柴的村民。他们是:伪牌长赵廷喜,村民孙长春、辛顺礼、迟德顺。由于居民点的警察不让砍柴的村民带食物上山,杨靖宇只好恳求他们回去带点食物和棉鞋,并答应多给钱。伪牌长赵廷喜还劝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杨靖宇平静地说:“我是中国人哪,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赵廷喜答应回去给他弄点粮食,然后和杨靖宇分手。按日伪当局公布的《暂行保甲法》规定:居民以十户为一牌,村为一甲,一个警察管辖区内的甲为一保。牌设牌长、甲设甲长。如某一牌出现“扰乱治安”等“犯罪人”,牌内各户均连坐有罪,课以“连坐金”,重者将被判刑和杀头。有“通匪者”,除将全家枭首示众外,还要株连邻里。
赵廷喜在回去的路上遇见了铁杆汉奸李正新。由于“怕另外三人先报告了他们与杨靖宇的会面,导致自己全家被杀”,因此向李正新说出了此事,李听后大喜,马上向伪濛江县警察本部的日本警佐西谷报告。西谷闻讯立即让赵廷喜带路,率队前往搜剿。
2月23日下午4时,西谷的队伍在濛江三道崴子附近,发现了杨靖宇。此时的杨靖宇饥寒交迫,伤病缠身,面对突然出现的敌人,心里想些什么,后人是不难想象的。将军最后的时刻到来了。
原来的老部下
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杨将军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表现是被他的敌人记录下来的。在日伪档案中,描述他一边用两支手枪准确地向四面八方围上来的敌人射击,同时向高地退却。可是几天几夜没吃饭的杨将军已经没有力气摆脱敌人,最后靠在一棵拧劲大树后面射击,与敌人相距不足30米。西谷曾一度想活捉杨靖宇,并不断高声劝降,回答他的只有一颗颗子弹。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军厉声喝问:“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几个叛徒吓得龟缩在一旁,不敢吭声。
最后的攻击开始了,四面都是敌人的子弹,杨靖宇又打倒数名冲在前头的敌人,同时身上也多处中弹,左腕中弹一支手枪落地后,仍以右手持驳壳枪应战,最后胸部中弹,轰然倒下!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
第二天一大早,日酋岸谷隆一郎集合队伍,命令抗联叛徒张奚若、白万仁和王佐华用铡刀铡下了杨靖宇的头颅。
就在杨靖宇将军的头颅被铡刀切下的当晚,日伪军在濛江喝庆功酒,张奚若、白万仁、王佐华坐在首席上。1938年6月随程斌叛变的张奚若炫耀说:“正当杨靖宇抬起腿要跑的一霎那,我一个点射,齐刷刷地都给他点在这儿上了(指胸口)。”突然间酒桌冷了场。2月1日叛变的杨靖宇的警卫员张秀峰端着酒杯,隔桌过来往张奚若面前一礅,骂了声:“浑蛋!不得好死!”张秀峰的失态使庆功宴不欢而散。
我们不知道张秀峰为何脱口说出这话,是良心发现吗?他是孤儿,是杨靖宇把他抚养大,教他识字、唱歌、吹口琴,但后来张秀峰却给杨靖宇的心上划开口子撒盐。在杨靖宇最需要人手的时候,自己最亲近的人却背道而驰,为了活命,置自己的所爱者于死地。
曾经的心腹爱将
其实,在杨靖宇所遇到的汉奸里,张秀峰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的程斌是杨靖宇将军心中流血最多的。
程斌有文化,早年追随杨靖宇打过不少漂亮仗,是杨靖宇麾下第一师的师长。有“小杨靖宇”的称号。后来日本人抓住程斌的母亲,然后,日本人让程斌的哥哥劝降,程斌的哥哥只说了一句:“你革命还要妈不?”程斌说:“不革命也得要妈!”后带人下山投降。
程斌叛变以后当上了伪通化省警察大队长,曾经的战友,转眼成了民族败类。杨靖宇和程斌熟悉到什么程度?程斌和杨靖宇,那个时候,双方不用照面,只要一听枪声,就知道对方是谁了。程斌熟悉杨靖宇的战术和密营,70多处储蓄给养的密营先后被伪警察大队破坏殆尽。
程斌的投敌叛变对抗联队伍来说是致命的,不但严重动摇了军心,而且使抗联的许多游击战术为日军所掌握,抗联部队顿时陷入被动。1939年夏秋,日军利用程斌做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其骨干都是投降的抗联战士。以前日伪军不敢在深山老林里过夜,害怕杨靖宇对他们进行夜袭。程斌叛变后,白天,日伪的“讨伐队”“围剿”抗联;晚上,程斌的队伍继续追踪。
可以说,身经百战、善于转移的抗联部队被打散,杨靖宇被穷追不舍难以脱身,如果没有程斌,鬼子根本做不到。
用机枪打死杨靖宇的抗联叛徒张奚若
无耻苟活的凶手
杨靖宇死了,而出卖杨靖宇的人呢?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还活着。
不得不佩服我们民族暗角处基因的顽强,有些人在这种历史罪责中活着。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伪资料《阵中日志》的面世,杨靖宇牺牲的真正原因逐渐明朗起来。《阵中日志》用现场图片告诉人们杨靖宇不是“自刎的”,是被敌人用机枪射杀的事实。究竟谁是杀害杨靖宇的凶手?1983年靖宇县史志办从张秀峰那里得到张奚若是真凶的线索后,南下北上,认真排查,细心采访,前后历时两年有余,始见端倪。
1950年“肃反”运动开始后,已在梅河口安家落户的张奚若听到风声不好,找到同在梅河口的王佐华订立同盟:不管什么时候千万不能说出我开枪杀了杨靖宇的事,万一有人揭出来,就由你扛着,你的老母亲我给你养,牢饭我给你送。我拉家带口的一大家子牵扯多,我要像你似的,光棍一条,我就顶你去死。大老粗王佐华很义气地答应下来。不久,王佐华入狱。在狱中一直坚持说:“杨靖宇是自刎的。”
张奚若也果真给王佐华送了一次东西,为其老母亲送了一次柴火和钱。后来,风声紧了,便将家搬到柳河县三源浦躲了起来。1958年,白万仁入狱。与王佐华在镇赉劳改农场相见。两人经过交谈,方才意识到哥儿俩都被张奚若“糊弄”了。
1965年,王佐华在监狱开展的立功赎罪活动中,揭发了张奚若是杀害杨靖宇凶手的事实。不久“文革”开始,消息传到狱外,张奚若起初嘴挺硬,死不认账,调查组将王佐华与白万仁的证明材料都摆了出来,他才不得不坦白自己用机枪射杀杨靖宇的事实经过,并在蹲“小号”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交代了与白万仁、王佐华制造“自刎说”,与王佐华订立攻守同盟的经过,还进一步交代了杨靖宇牺牲第二天,岸谷召集程斌“讨伐”大队在古见联队院内解剖杨靖宇的事实。
他说,2月24日一早,岸谷就让程斌到古见联队集合,我们到时,古见联队院内已经摆好了铡刀,开始想让张秀峰执刀,张秀峰不干。由于他在抗联里的官阶高,别看他投降过来没几天,但有程斌罩着,谁也不敢惹他。他不仅不干,还说“这可是人家老张的头功,咱可不敢抢,还是让张奚若来吧”。程斌向着张秀峰,就点名让张奚若干。张奚若和白万仁、王佐华是把兄弟,关系铁,一点张奚若的名,自然跑不了白万仁和王佐华。这样,由白万仁执铡刀、王佐华抱着杨靖宇的头,张奚若抱着杨靖宇的腿,抬到铡刀上,白万仁一刀将杨靖宇的头铡了下来。
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难地
参与用铡刀割下杨靖宇将军头颅的抗联叛徒王佐华
抗联叛徒张秀峰
史志办的人在采访时,将《阵中日志》中的相关照片,分别出示给张秀峰、张奚若、白万仁,让他们指认照片上的人员。
在未被捕之前,在柳河县三源浦镇刘家大队二队队部后院那幢农家小院里,正躺在炕上休息的张奚若,听说人们来找他征集抗联资料,阴沉着脸,拒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联,也没打死过“老杨”,“打老杨那天我不在场,到沈阳养伤去了,是白万仁他们打的”,等等。他对我们出示照片的反应尤其敏感,这不是伪满程大队的照片吗?你们怎么有这个?你拿这些照片干什么?后来,他一一指认出程斌、王佐华、张秀峰、白万仁、岸谷等,但是不认识他自己。史志办的人指着照片上的他问:“这个人是谁?”“不知道。”“不是你吗?”“不是。”“多像你呀。”“中国人长得像的多了,让日本人看中国人长得还都一样呢。”
在内蒙古扎赉特旗一个极其偏远的小村庄,史志办的人找到白万仁家。白万仁原是桓仁县拐子磨人,比程斌小一岁,早年当过“胡子”,1935年被抗联一师收编,后随同程叛变。白万仁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对立情绪比较好化解。对程斌大队的事了如指掌,讲起来滔滔不绝,抗联歌曲你提个头他就能唱到尾,无一不会,整整讲了一下午,连说带唱,记忆力非常好,就是对自己参与杀害杨靖宇的事“糊涂”。对史志办带去的照片,凡是他认识的都能指认出具体姓名,但不认识自己。有几次,我特意对着照片上的他问:“这是谁?”“不知道。”“有人告诉我们这就是你。”“谁告诉你的?”“张奚若呀。”“他妈的张奚若,最不是东西。”于是,详详细细地给我们讲起张奚若只给王佐华母亲送一次柴,再未管过王母,王母后来在家中死了许多天都没人知道。
最后,白万仁说:“我们这帮人哪,其实说不说自己都知道,不得好死。像我打一辈子光棍,蹲半辈子监狱;王佐华也打一辈子光棍,还在监狱,这都是报应。老程(程斌)在临解放分手时跟我们说:‘咱们哪今后就是混吧,死哪儿埋哪儿。以后少联系、少说话、少露面,夹起尾巴悄悄眯着。谁也别来找我,我也谁都不认得。’你看我躲这么老远,这么偏僻的地方你们也能找上,这不正应了老程那句话:做人不成人,做鬼难成鬼。”
程斌非常狡猾,后来混入解放军部队,并且当上了指挥员。然而1951年沈阳的一个雨天,程斌打着雨伞在街上行走,一个人为避雨躲到他的雨伞下,结果程斌发现,这个人是一个曾叛变的原抗联干部。不知什么原因,两个人分别都去举报了对方,结果在正“肃反”的当年,都被枪毙了。
不是汉奸却编造了“掩盖”汉奸的谎言
所谓杨靖宇自戕殉国的“故事”情节,始出自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人。
杨靖宇殉国那天,保安村农民蔺长贵也在三道崴子打柴。“讨伐队”上山时与他碰了个正着,被扣在山下不准动。杨靖宇的遗体正是他用自己的小爬犁拉着往回走,半道上遇到军车,才弃掉爬犁将杨靖宇放在汽车上拉回的。蔺长贵虽然没有近距离出现在第一现场,但他当时与“讨伐队”的人同去同归接触不少,知道一些相关情况也是事实。20世纪50年代初,公家来人访问,蔺长贵就把塑造英雄的话说给公家人及记者们,在三道崴子的拧劲树那里:“杨靖宇见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高喊:宁死不吃‘满洲国’的饭!然后自杀身亡。”这样的细节确实给人的印象太强烈太刺激,然而这不是事实。这遮蔽了真正的凶手,这对将军是不公的,那些小人没有付出血的代价。
历史的吊诡处并不止于此,还有更让人诧异的下文。“文革”期间造反派逼供,把见证人蔺长贵抓去,审问他怎么那么详细知道杨司令是在那棵“拧劲子”树下牺牲的过程,硬逼他承认是出卖将军的叛徒。蔺长贵被逼无奈,夜间偷跑到三道崴子河边吊死在那棵“拧劲子”树上。发疯的造反派,却视“拧劲子”树为“不祥之物”,动用斧锯砍伐了,而今只有在地表上残存的一截树桩,只有横断面上的年轮依稀可辨。不知那年轮里是否还贮有将军当年的话:怎么遇到的都是这号中国人?
(摘自《文史精华》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