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凉市崆峒区旱地大豆起垄覆膜方式试验初报

2015-03-02邓晓奋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豆栽培

邓晓奋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平凉 744000)

平凉市崆峒区旱地大豆起垄覆膜方式试验初报

邓晓奋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平凉744000)

摘要: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地进行了大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方式保墒效果最好,折合产量为3 096.9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665.6 kg/hm2,增产率27.4%;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折合产量为3 028.1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596.8 kg/hm2,增产率24.5%。2种栽培方式可在崆峒区旱地大豆示范推广。

关键词:大豆;全膜覆盖;栽培;崆峒区

大豆是甘肃陇东地区的主要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大豆生产[1-3]。为了探明崆峒区旱地大豆覆膜的最佳方式,提高降水利用率,促进大豆高产高效,我们于2014在崆峒区进行了旱地大豆不同覆膜方式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指示大豆品种为中黄42。供试地膜厚0.008~0.010 mm,幅宽分别为120、100 cm,由甘肃省天水塑料厂生产。

1.2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崆峒区草峰镇夏寨村。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海拔1 600 m,年降水量482 mm,年日照时数2 424.8 h,年平均气温8.6℃,无霜期150 d。试验采用全膜覆盖不同覆膜方式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处理。处理①为全膜双垄沟播。按带幅100 cm宽窄行起垄,小垄宽40 cm,高15~20 cm;大垄宽60 cm,高10~15 cm。用宽120 cm的地膜全地面覆盖,用人工点播器在垄沟播种。处理②为全膜微垄沟播。用50 cm间距的起垄机等距离起垄,垄宽50 cm、高5~10 cm,用宽120 cm的地膜全地面覆膜,采用人工点播器在垄沟播种。处理③为全膜覆土穴播。用宽100 cm的地膜全地面覆盖,上面均匀撒1 cm左右的细土,采用人工点播器按行距50 cm播种。处理④为全膜不覆土穴播。用100 cm的地膜全地面覆盖,膜与膜相接,膜上不覆土,采用人工点播器按行距50 cm播种。处理⑤为露地条播(CK),采用人工点播器按行距50 cm播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2 m2(4.0 m×8.0 m),每小区种8行。所有处理播种穴距15~18 cm,每穴播2粒,播种深度3~4 cm,密度11.25万~13.50万穴/hm2,保苗12万~18万株/hm2。露地条播于4月28日播种,其余处理于5月3日播种。各处理施肥量相同,均为N 45~75 kg/hm2、P2O590~120 kg/hm2,全部磷肥及氮肥按小区称量于播前混合均匀撒在地表,一次性深耕翻入做基肥。大豆生长期间田间观测大豆的物候期和生育期。大豆成熟后按小区随机取样10株进行室内考种,并按小区单收计实产。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土壤水分测定大豆出苗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期及成熟期从大豆行向两穴中间的位置取土样,用烘干法测定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4]。

1.3.2土壤温度测定大豆出苗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期及成熟期,选择晴天11:00时按行方向在两穴大豆中间,用曲管地温表测定0、5、10、15、20cm土层的土壤温度。

2 结果与分析

2.1物候期及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①、②、④各物候期一致,全生育期均为150 d,较CK缩短10 d;处理③生育期151 d,较CK缩短9 d。

2.2土壤水分

通过表2可以看出,覆膜处理各生育期平均土壤水分均高于CK。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均以处理②最高,分别为187、190、178、183、185、181 g/kg,分别较CK高28、23、14、23、34、35 g/kg,保墒效果最好。其次为处理①,保墒效果次之。

表2 起垄覆膜方式对大豆不同生育期0~40 cm土层平均土壤水分的影响 g/kg

2.3土壤温度

由表3可以看出,覆膜处理各生育期0~20 cm地温均高于CK。其中出苗期地温以处理②、③、④最高,均为19.9℃,较CK高1.9℃。幼苗期、鼓粒期、成熟期地温均以处理②最高,分别为18.8、21.6、22.7℃,分别较CK高2.2、2.0、3.0℃。

表3 起垄覆膜方式对大豆不同生育期0~20 cm土层温度的影响 ℃

2.4大豆主要经济性状

通过表4可以看出,不同覆膜处理株高以处理③最高,为78.2 cm,较CK高29.9 cm。结荚高度以CK最高,为7.6 cm。主茎节数以处理③最多,为15节,较CK多7节。其余性状均以处理②最好,其中有效分枝为4.5个,较CK多1.5个;单株荚数为55.4个,较CK多12.8个;单株粒数为109.5粒,较CK多23.8粒;单株粒重为26.80 g,较CK重5.78 g;百粒重为23.2 g,较CK重0.4 g。

表1 起垄覆膜方式对大豆物候期及生育期的影响

表4 起垄覆膜方式对大豆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2.5产量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覆膜处理折合产量以处理②最高,为3 096.9 kg/hm2,较CK增产665.6 kg/hm2,增产率27.4%;处理①次之,为3 028.1 kg/hm2,较CK增产596.8 kg/hm2,增产率24.5%;处理④居第3,为2 865.6 kg/hm2,较CK增产434.3 kg/hm2,增产率17.9%;处理③为2737.5 kg/hm2,较CK增产12.6%。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区组间差异不显著(F=0.030<F0.05= 3.33),处理间显著差异(F=97.68>F0.05=3.33)。进一步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处理②、处理①之间差异不显著,均与处理④、处理③、处理⑤差异极显著。处理④与处理③、处理⑤差异极显著。处理③与处理⑤差异极显著。

表5 起垄覆膜方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大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均较露地播种显著增产,以全膜微垄沟播栽培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3 096.9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665.6 kg/hm2,增产率27.4%;全膜双垄沟播大豆折合产量为3 028.1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596.8 kg/hm2,增产率24.5%。上述2种栽培方式可在崆峒区旱地大豆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谯显明,张彩霞.旱地大豆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4(7):71-72.

[2]马海霞,口玉娥.起垄方式及覆膜时期对旱地大豆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2(2):19-22.

[3]刘海鹰,薛亮.泾川县旱地大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5(2):49-51.

[4]赵强,刘永强,段伟.起垄覆膜方式对半干旱区大豆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2(2):16-18.

[5]刘广才,马彦,刘生学,等.旱地大豆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J].甘肃农业科技,2014(7):56-57.

(本文责编:陈伟)

作者简介:邓晓奋(1973—),女,甘肃平凉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联系电话:(0)18193336567。

收稿日期:2015-04-09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5.09.026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5)09-0071-03

猜你喜欢

大豆栽培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大豆带状种植技术如何提升我国大豆产量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苹果树栽培及冻害预防技术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用大豆“炸沉”军舰
自然栽培的味道
夏季苦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