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的应用价值*

2015-03-02陆建斌刘剑勇袁毅方

关键词:鼻内镜复发不良反应

陆建斌 刘剑勇 袁毅方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鼻内镜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的应用价值*

陆建斌刘剑勇袁毅方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 张家港215600)

摘要探讨分析鼻内镜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66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鼻内镜组,均为33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鼻侧切开鼻腔外侧壁切除术进行治疗,鼻内镜组患者在鼻内镜下实施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进行治疗。结果鼻内镜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情况(90.9%)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69.7%),鼻部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皆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1%)与1年复发率(6.1%)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30.3%)与(24.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内镜下对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鼻部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1年内的复发率,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鼻内镜;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复发

内翻性乳头状瘤是常见的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属于上皮源性乳头状瘤,在鼻腔鼻窦肿瘤中占比约为0.5%~5%[1,2]。虽为良性肿瘤,但其具有易复发、易转移恶变、多中心、侵袭性较强等特点,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后复发率可高达10%~70%[3]。近年来,随着鼻内镜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4]。为此,本研究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66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就鼻内镜下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66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验确诊,且均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展本项研究。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28~67岁,平均(46.2±1.5)岁;患病病程1~16月,平均(5.4±0.6)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鼻内镜组,均为3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病程等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术前相关检查,给予相同条件的护理服务与支持。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鼻侧切开与鼻腔外侧壁切除术进行治疗。鼻内镜组患者在鼻内镜下实施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①患者取仰卧位,予以常规消毒铺巾及全身麻醉,使用肾上腺素棉片收敛患者鼻腔粘膜,同时控制血压维持在50~60/90~100 mmHg,以减少出血;②采用wolf鼻内镜系统,结合应用美敦力xps3000动力系统,首先在鼻内镜下完整的切除筛泡、钩突和可疑受累的鼻泪管,进而充分的扩张上颌窦后壁、眶底、下鼻甲上缘、鼻泪管等范围以扩大上颌窦开口,运用0°、30°、70°鼻内镜不同角度全面的清理上颌窦内肿瘤病变,对于肿瘤部位连同基底部附近5 mm范围的黏膜采用双极电凝一并切除处理;③术后行切口间断缝合与鼻孔填塞,并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结合患者康复情况,3~5 d后分次逐步取出填塞物。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鼻部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1年内复发情况之间的差异。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鼻部相关临床症状消失,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无异样,鼻部功能恢复正常;②有效:鼻部相关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病灶基本切除,鼻部功能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出现恶化[5]。

1.4 统计方法观察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后,进行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学分析,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鼻内镜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情况(90.9%)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鼻部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鼻内镜组患者鼻部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皆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与1年复发率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鼻内镜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1%)与1年复发率(6.1%)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30.3%)与(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鼻部功能恢复时间与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与1年复发率比较(n/%)

3讨论

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科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面部痛、鼻塞、嗅觉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健康,病情进展恶化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6,7]。该病还具有易恶变、易复发的两大特点,因此,实施手术对肿瘤病变部位进行彻底的清除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8]。而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解剖位置十分隐蔽,传统的鼻侧切开与鼻腔外侧壁切除术治疗难以实现病灶的整体切除,容易造成残留而导致术后复发[9,10]。本研究中,我们应用在鼻内镜下对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鼻内镜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情况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我们认为,在鼻内镜下对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手术视野,有效的解决了解剖位置隐蔽的难题,可以更大程度的清除病灶,从而实现了临床疗效的显著提高。同时,鼻内镜组患者鼻部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皆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P<0.05),提示我们,在鼻内镜下实施手术可以更大程度的保留鼻部、鼻腔的结构与功能,避免大范围的组织切开,降低了患者由于手术所受的创伤,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的鼻部功能恢复,进而大大的缩短了患者住院所需时间,意味着患者经济负担的减轻与医疗资源的节约,这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鼻内镜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1年复发率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患者及家属对于医疗服务效果的评价往往取决于治疗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治疗后复发情况,通过鼻内镜下实施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大幅的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1年内的复发率,安全性高,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鼻内镜下对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鼻部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1年内的复发率,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建钢,陈新晖,庄广义,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SCT及MRI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8):1218-1220,1229.

[2]王向东,伯铭羽,徐景利,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手术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20(5):251-254.

[3]于焕新,刘钢,阎晓玲,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FHIT和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J].天津医药,2012,40(4):327-329,418.

[4]张立强,李学忠,史丽,等.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鼻内镜外科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9):721-725.

[5]朱小燕,温达雄.鼻内镜下切除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5-467.

[6]周静,陈崇喜.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307-2308.

[7]胡云磊,刘钢.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中晚期患者综合治疗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21(12):617-620.

[8]周亚权.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复发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9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5,41(5):581-582.

[9]丁元吉,王红,张利,等.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3):249-250,255.

[10]李惠敏.应用鼻内镜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0例的报告[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3):70-71.

(收稿日期2015-10-9)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5.12.034

中图分类号:R7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5)12-1406-02

作者简介:陆建斌(1968—),男,江苏张家港人,本科,主要从事临床耳鼻咽喉科工作。

猜你喜欢

鼻内镜复发不良反应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肥胖患者结肠癌的疗效及复发情况观察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与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对肠癌复发的诊断价值
69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鼻内镜鼻前庭囊肿手术疗效分析
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射频治疗会厌囊肿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