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字游戏促进儿童言语发展
2015-03-02江苏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222000王婷婷
江苏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222000) 王婷婷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了许多游戏元素,研究显示,教材中的文字游戏主要以辅助教学的形式出现,但文字游戏的作用绝不仅仅于此,文字游戏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善用文字游戏的独特风格,可以进行创意表达。那么,在言语实践中如何兼顾二者呢?
一、辅助教学,让文字游戏走向儿童的文化视界
儿童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意味着创新,这种创新总是把我们引到一个新的视阈、一个新的高度。文字游戏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应体现学生的这一诉求。
1.理解与视界融合,弥补儿童经验的不足
儿童对文字游戏的理解并不是单纯地将文字游戏的内在要求同化到自身的文化之中,也不是将自身的文化同化到文字游戏中,只是将文字游戏的要求作为自身文化建构的媒介,在自身文化中把理解的真理作为个体的东西,使之适用于新的环境,进而改进自身的文化结构并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寻求新的意义。如在教学回文句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回文句的特点,教师可巧妙引入风景区的一处回文句“洞帘水挂水帘洞”,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然感悟回文句的特点,习得言语。
2.用游戏的方式学习,促进学生的文化建构
学生需要自由和精力的释放,游戏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把文字游戏的学习作为学生自主选择的游戏方式出现,学生会把个性投入其中,产生一种美好的情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存在的需要,并在游戏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借助谜语游戏“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学生能更直观地认识辣椒的特点。
3.走进语言哲学境域,挖掘言语的多面性
学习文字游戏,不仅是在学习交流,学习思考,学习表达情感,而且是迈入了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世界,感染、认识、习得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文字游戏也不仅仅是语文学习和训练的材料,还是儿童个体即将进入由语言的理性之光、情感之火照亮的思想与文化世界。因此,教师还要关注文字游戏学习过程本身的人文价值和情感体验,引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挖掘和享受文字游戏背后的生命意义、审美价值与文化精神。
二、言语发展,让文字游戏转化为言语能力
文字游戏的学习为学生的言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积淀了学生文字游戏创生的潜能。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教师应努力将学生的这种潜能转化为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层次,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1.养护“原初”,保护创生的根源
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感性的、跳跃的,他们拥有比成人更敏锐的直觉,更不受约束。他们的主客体的未分化和自我中心化的思维特点,赋予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以回文句为例,回文句读起来情趣盎然,回味无穷。如“月亮白白亮月”“兴业小区小业兴”,虽不符合语言规律,却是学生创造的原生态。这些珍贵的原生态,与创造力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称之为“原初的规定性”。这种“原初的规定性”,正是言语创造力发展的最深的根源。养护好学生的“原初”,即保护了言语创生的根源。
2.挖掘“惊异”,引领学生自由创造
文字游戏的学习,离不开对语言“惊异力量”的发掘和拓展。教师可引领学生发现生命自由创造的奥秘。如给日常事物以新奇的魅力,通过唤起学生对习惯的注意,引导他们观察眼前世界的美丽和惊人的事物,激起一种类似超自然的感觉。如教学回文句时,学生由“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产生创作灵感,派生出“东京自来水来自京东”,虽稚嫩,但不乏新意。挖掘文字游戏的“惊异力量”,学习内容将变成学生想象力栖居在文字游戏中所看到的生动画面,所体验到的“可能”世界。
3.运用比照,实现言语自我建构
很多经典的文字游戏或幽默诙谐,或朴实自然,或深刻隽永,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不难发现或感受语句所表达的意思,但文字游戏的表达形式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个秘密。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其中,揣摩出其表达的独到之处?我们不妨将含蓄的语言与直白的语言进行对比,将朴素的风格与浓烈的风格进行对比。如为了表现春节的快乐情景,一位学生这样描写:“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在辞旧迎新,一派欢乐祥和的情景。”我巧妙呈现教材中的对联:“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通过比照,学生充分感受到对联的形式美和声律美。
文字游戏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辅助教学的媒介,更是学生言语发展的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