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绿色发展问题探析
2015-03-02吴国琴
吴国琴
(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绿色发展问题探析
吴国琴
(信阳师范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摘要: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存在突出的“四化”问题,即粗放化、超速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四化”式旅游发展属于非常态发展,旅游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主要原因是政府旅游发展政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者消费存在非绿色化问题。需要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共同努力协作,在旅游理念、开发方式、旅游产品、旅游消费上形成四位一体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旅游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并且指出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与环境高度依赖性的产业,无烟产业的桂冠不复存在,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超速发展,更加剧了对资源与环境的损耗与破坏,引发人们对传统旅游业发展方式的深刻反思。21世纪的中国是绿色中国,旅游业要加快向绿色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
新常态就是不同于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 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意味着中国经济这辆快车已经换挡行驶,而且将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速度[1]。近十年来,我国旅游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这种发展是体量的扩大,还缺乏质量和内涵的有效提升,探讨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是个新课题,研究成果甚少,但是相关学者对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展开了积极的思考。2014年《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就是以探寻“新常态下旅游研究的新课题和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作为重要的研究议题开展研究。《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郑红亮《“新常态”经济下的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报告,解读了“新常态”经济下中国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2]。《光明日报》也以“怎样让文明旅游成为新常态”为题,对假日旅游环境污染以及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展开讨论,呼吁假日旅游要以新常态发展。新常态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新发展方式不再一味追求过去的高增长,因为“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每年 7.5%左右的增速即可[3]。其次,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内涵,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4]。
一、我国旅游业非常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存在突出的“四化”问题,即粗放化、超速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四化”式发展是非常态发展的,与绿色发展背道而驰,存在着对旅游资源损耗和导致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
(一)粗放化发展加速旅游资源损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发展,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等数据节节高升,旅游业对消费、就业的双拉动效应被放大,极大地鼓舞人们发展旅游业的热情,全国已经有近30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龙头产业加以发展。以国内游为例,2013年国内旅游者达到32.6亿人次,近10年来国内旅游保持年均15.98亿人次,旅游收入向3万亿元迈进[5],旅游发展呈现出轰轰烈烈的运动式、非常态发展态势。但粗放式发展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粗放式旅游发展给有限的旅游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主要表现在:第一,旅游资源的过度消耗。大量的游客涌入给旅游资源带来巨大的消耗,超过生态承载力,世界遗产委员会就曾对我国泰山、黄山等景区发出过警告,要求其改正旅游超载问题。第二,环境退化。粗放式旅游发展是以数量和速度优先,不考虑旅游环境容量和承载力,没有核算环境成本和环境价值,造成自然和人文景区的逐渐退化和消失。
(二)超速化发展加剧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以国内旅游为例,我国国内旅游近10年来保持年均9.8%的增长率,旅游总收入保持年均16.06%的增长率[5]。旅游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以远远超过自然环境承受的极限,严重损害了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威胁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发展最大的弊端是,旅游开发越多越快,环境污染和破坏就越严重[6]。我们选择土壤、植物、动物和水作为主要的环境因子,旅游发展加速了对土壤、植物、动物和水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第一,对土壤的影响。大量的游客进入导致土壤压实,土壤侵蚀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改变土壤的生物组成。第二,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植物的践踏、采摘、刻画、旅游设施建设的破坏、外来物种的侵入等影响。第三,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食用、商品开发、观赏、打猎等游客干扰行为。第四,对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上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的建设、岸边旅游活动等对水环境的破坏。
(三)过度商业化发展带来双重污染
旅游业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政府把旅游业当成一般产业进行商业化开发,过度关注旅游经济效益[7],旅游业在政府主导下急功近利,商业化氛围浓厚,旅游景区沦为商业区。以旅游景区为例,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一路看涨,成为吆喝买卖、讨价还价、坑蒙拐骗的集市,旅游开发成为房地产商的圈地运动。旅游景区管理者与经营者相互勾结损害游客利益等诸如此类的过度商业化行为,严重损害了旅游景区的形象,改变了旅游活动的文化功能,给旅游业带来自然和人文双重污染。主要表现在:第一,污染自然环境。旅游景区商铺林立,商人和游客的涌入带来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和视觉污染,固体垃圾和废弃物增多,影响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二,污染人文环境。旅游者在景区如同逛露天商场,过度的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和节庆活动失去文化价值,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旅游经营者之间变成了赤裸裸的商业关系。
(四)旅游发展过度城市化导致环境破坏
旅游发展过度城市化是指旅游业在开发和管理中忽略旅游资源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用建设城市的理念来开发旅游景区,导致旅游景区成为人流、物流、商流发达的微型城市,旅游景区交通发达、人头攒动、商业繁荣,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遭到人为破坏,不利于旅游业的长期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破坏自然环境。城市化式的旅游开发严重破坏地表环境,例如修路、架桥、建索道、建宾馆等开发建设对地表自然环境的破坏极大,使地表裸露、植被和土壤遭到毁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发生。第二,破坏人文环境。旅游景区楼房林立、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旅游景区也患上了城市病。旅游开发移动或改造文物古迹,管理者对文物的保护不力,造成文物古迹的毁坏。旅游开发让游客可以进入社区进行参观访问,破坏了和谐的旅游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秩序。旅游开发使旅游交通便利、旅游服务设施完善,使旅游地可进入性大大提升,导致人满为患,旅游景点成为游客的怨点,影响游客的满意度。
二、我国旅游业非常态发展的原因
我国旅游业发展没有遵循绿色发展规律,而是进行粗放化、超速化、过度商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这种非常态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的政策体制原因,也有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原因,更有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理念原因。
(一)政府层面
1.GDP至上理念,导致旅游业发展急功近利。近年来各级政府以GDP作为考核下级政府绩效和单位绩效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各级政府都成为发展经济的总指挥部,旅游业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产业和排头兵。旅游项目立项以投资额、预期税收、客源市场规模等经济指标作为主要的指标,环保指标成为摆设,许多项目缺乏科学论证与规划,项目雷同与重复建设现象突出,既耗费了宝贵的资源,也破坏了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功利色彩严重。
3.监督管理不严,客观导致旅游污染严重。项目立项以资金、市场为导向,不考虑资源的生态价值和项目是否有污染等环境意义;项目运行中没有建立起严格的环保监测的动态监管机制,导致旅游污染处于零监管状态;项目验收没有开展环境审计,导致旅游项目的污染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与处罚;项目管理错位、越位现象突出,不利于旅游景区的发展和环境综合治理,变相纵容了旅游污染物的排放。
4.不重视绿色技术的研发与投入,导致旅游污染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理。旅游资源与环境是有价值的,需要不断投入与科学利用使其保值增值,这就需要加大对治理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当前各级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摇钱树,不重视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与投入,研发推行绿色技术难度大、成本高、阻力大,导致研发绿色技术成为一句空话、一纸空文。
(二)旅游企业层面
1.经济效益优先,不重视绿色发展。我国旅游企业的突出特点是散、小、弱、差,经营管理的焦点在管理人、财、物上,注重企业的投资效益与业绩增长,旅游企业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旅游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壮大企业。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缺乏远见,重视眼前利益,对于旅游企业通过绿色发展带来的绿色增长、绿色财富、绿色福利等创新的经营理念不重视,忽视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给旅游资源和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
2.控制成本,不重视绿色投资。旅游企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在企业发展中严格控制并压缩成本是旅游企业的重要任务。因此,在企业价值链中就以成本控制为导向,在供应链中就会采购价格低廉、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原材料,在销售链中就销售价低质次的产品,例如旅游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酒店六小件等),价格低廉,游客使用率高,但使用后废弃物很难降解,对环境构成极大威胁。旅游企业还忽视绿色投资,忽略环境保护责任,由于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投入资金,会增加成本,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许多旅游企业积极性不高。
3.市场恶性竞争,加剧环境污染。当前旅游业的竞争从资源竞争时代迈向旅游形象竞争时代[10],但是恶性竞争是我国旅游市场的一大顽疾,久治不愈,突出表现就是恶性低价竞争问题。为了吸引客源,提高市场占有率,旅游企业以零团费或负团费吸引不理性的旅游者,导致旅游服务质量差,引起游客投诉,引发群体性事件,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加剧旅游环境污染。
(三)旅游者层面
旅游者是推动旅游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者对旅游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保意识、旅游消费、旅游行为等方面。
1.环保意识差。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食、住、行、游、购、娱)都会对旅游环境造成污染,其中垃圾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比较突出。我国许多旅游者环保意识淡薄,对自然环境保护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普遍认为个人的旅游行为不会对环境带来污染,还有的旅游者认为旅游污染治理是旅游景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将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60例病例作为研究资料,这些患者均为应用多种西药联合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这些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18-76岁。
2.旅游消费功利化。我国许多旅游者旅游消费注重功利性和物质性,他们普遍认为付钱就是要消费,只要付钱就能吃、能摘、能用、能扔,剩下的事都是景区的事,这种想法非常普遍,但是带来的环境危害是长久和深远的。
3.旅游出行不环保。我国许多旅游者旅游出行注重物质享受,吃山珍野味、住星级酒店、出门必坐车、游览必带零食、购物注重包装,这与旅游业的绿色发展方式极不协调,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绿色发展。
三、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旅游业的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共同努力,在旅游理念、开发方式、旅游产品、旅游消费上形成四位一体的绿色发展模式。
(一)培育绿色理念
首先,各级政府应该树立正确的绿色旅游发展观。摒弃传统旅游发展的急功近利的发展理念,加大绿色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绿色旅游发展氛围,每一个旅游活动的参与者都应树立自觉的绿色意识。其次,旅游企业坚持绿色发经营管理理念。旅游企业要改变经济效益至上的传统旅游经营观,把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通过长期持续的绿色旅游发展,积累更多的绿色财富。教育与培训员工树立绿色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增强游客的绿色体验度,使游客获得更多的绿色福利[8]。再次,旅游者要树立绿色旅游观。 旅游者树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旅游观,对资源与环境倍加珍惜与爱护,在旅游活动中坚持“少、轻、简、行、慢”的绿色旅游方式,做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旅游者。
(二)实施旅游绿色开发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旅游项目的审批与监管力度。各级政府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严格把关,对旅游项目实行绿色审批通道,从源头控制环保不合格的旅游项目。同时还要对旅游项目实施动态监督与管理,加大对旅游项目的环境审计力度,并实施严格的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惩罚制度,切实履行政府作为旅游资源的管理者和环境保护守护人的职责。其次,旅游企业要有限度地开发与节约利用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在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要本着高效、节约、限制的原则,充分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对有限的旅游资源节约使用和重复循环利用,加大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履行企业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再次,旅游者坚持绿色旅游方式。旅游者要坚持绿色旅游方式,选择绿色餐饮和绿色餐具并节约使用。选择绿色饭店和青年旅馆等绿色住宿方式。选择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出行,倡导徒步和自行车旅行等绿色出游方式。
(三)开发绿色旅游产品
首先,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是重要的绿色旅游产品,目前生态旅游开发的重点是森林旅游、探险旅游、海洋旅游、沙漠旅游、自然保护区旅游、地质公园旅游,生态旅游能增加游客的生态知识与生态体验,获得身心愉悦的生态美感体验。其次,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是湿地旅游、科普旅游、养生旅游、康体旅游、健身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低碳旅游能有效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减少旅游活动的碳排放,提升旅游的深层次环保内涵。再次,开发徒步旅游产品。徒步旅游是一种简单、低碳、环保的绿色旅游产品。徒步旅游是最简单易行的绿色旅游产品,目前徒步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是登山旅游、休闲旅游、攀岩探险旅游、考古旅游、民俗体验旅游,通过行走与自然和文化亲密接触,获得更深的旅游体验。
(四)倡导绿色旅游消费
首先,倡导绿色餐饮。 绿色餐饮是指遵循安全、环保、健康的原则,使食品生产、服务和消费绿色化,为游客提供简朴自然的餐饮方式。要做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服务人员尽可能推荐绿色、健康的食品,遵循合理配置、减少浪费的原则;营造安静、清洁、绿色的就餐环境。其次,倡导绿色交通。旅游者选择节能环保、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新能源和新燃料的交通工具,如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自行车甚至徒步,减少乘坐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交通工具。再次,建设绿色景区。绿色景区是指旅游景区遵循环保、低碳、低能耗的理念,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绿色旅游产品,使用绿色能源,进行绿色办公的旅游景区。最后,要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价[9]。
绿色发展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旅游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发展时期,选择绿色发展方式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旅游业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旅游者共同努力,特别要从理念、开发方式、旅游产品、旅游消费方面加快转型,还要在市场、营销、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向绿色化转型,提升我国旅游业综合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若英. “新常态”对中国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J].红旗文稿, 2014,(19):39.
[2]魏云洁,刘鲁. 探寻新常态下旅游研究的新课题——2014《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综述[J].旅游学刊,2014,29(11):125-128.
[3]徐永德. 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因素和路径研究[J].探索,2014,(5):108-113.
[4]杨颖. 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三种发展” [J].人民论坛,2014,(30):54-55.
[5]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8-2013.
[6]瞿华,夏杰长.积极推进我国旅游业绿色转型[J].宏观经济管理,2011,(8):35-39+64.
[7]许广月.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的范式转型[J].西部论坛,2014,(1):53-60.
[8]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3年年会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4):10-14.
[9]尹华光,王晓彤.论绿色旅游的实现形式[J].生态经济,2006,(3):114-115.
[10]吴国琴.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一体化开发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6):54-58.
(责任编辑:吉家友)
·经济研究·
作者简介:吴国琴(1974-),女,河南商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JJ069)
收稿日期:2015-05-05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5)04-0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