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的互相影响
2015-03-02钱坤
◎钱坤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的互相影响
◎钱坤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及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通货紧缩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尽管这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的影响,然而或多或少还是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我国经济建设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对外贸易与外资利用。首先就对外贸易而言,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其发展停滞不前。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亚洲最大的贸易市场,上个世纪末我国在亚洲地区就有6位主要贸易伙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亚洲各国的进口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此就限制了我国向亚洲地区的贸易扩张。起初,我国对外贸易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明显影响,直到1998年,其产生的不良影响逐渐凸显出来,导致我国出口量大幅度降低。除了港币与人民币基本维持稳定,几乎全部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平均水平都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贬值超过了30%,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使得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度削弱。
流动性过剩阶段。2003年,随着经济运行的不断变革,我国度过了五年的通货紧缩阶段,经济也有所恢复,开始逐渐发展信贷、投资以及外汇储备等金融业务。然而由于为了反通货紧缩,我国投放了大量货币,随着2002年末全球性流动过剩导致的外部影响逐渐显露,我国经济体系中积累的流动性显得越来越明显,这一问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物价上涨,CPI指数与资产价格呈现一个持续升高的态势。
不得不承认,这一阶段我国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货币环境宽松、银行体系资金过剩、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以及股票价格大涨等四个方面。其中股市的不断发展与持续繁荣,不仅仅与经济发展、股权分置改革以及市场环境的完善有关,流动性过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央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了严格的货币政策以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旨在避免经济过热,保持基础货币的合理增长,确保物价水平与资本市场维持在一个稳定与平衡的水平。然而,在对流动性进行调控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仍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公开市场操作对冲流动性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调整利率来使多余流动性得到收缩这一手段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以使银行流动性缩减的作用并不明显。
资本市场繁荣阶段。到了2007年,我国经济持续高涨,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加、经济结构不平衡等成为了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不确定因素。特别是由于资本市场大热使得全民炒股的热潮被掀起,导致投资过热,资本市场泡沫不断扩大。
针对2007年经济大热的情况,具体可以从货币供应与信贷规模不断上升、物价上涨、投资速度过快以及股价与房价不断上涨这几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中火热的市场必然会使得许多人盲目投资,在没有增加资产供给的条件下,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必然会涌入大量市场闲置资金,对于股价与房价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全球金融危机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虽然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然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M2增长率、CPI不断上升,GDP仍然保持一个过高的增速,预期通胀压力也高居不下。2008年,央行货币政策也有所转变,开始由“适度从紧”向“从紧”转变,我国持续了十年的稳健货币政策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从全球范围看,通货膨胀压力成为了全球各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也呈现一个持续上涨的态势。出于对美国次贷危机等不确定因素的考虑,我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措施,通过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使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得到缓解。2008年我国南方各地区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其中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这一灾难破坏了大面积的基础设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地区工农业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并且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此时的股票市场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呈现持续下跌的态势。
就整体而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我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受到了重创,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同时也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此外,金融危机后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后续影响也非常大,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遭到了严重打击,经济恢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出口企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具有很高的依存度,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削弱了许多国家的消费能力,进而对中国产品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股票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物价稳定目标。相关研究表明,股票价格上涨对于消费与投资具有推动作用,可以使总支出扩大,因此,股票价格对于国民收入、一般物价水平而言还是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涨,如果实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要比短期股票投资收益率低,那么就会挫伤实业投资的积极性,降低消费欲望,并且追涨心理是每个普通投资者的一般心理特征,因此这就会导致股市滞留了大量货币资金,进而会降低总支出与一般物价水平。
股市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表经济运行的质量好坏,股票价格的运行也是市场对未来经济发展形式预期的重要反映,同时会影响到通货膨胀预期。股票价格迅速增长有利于私人部门对未来商品与服务价格上涨预期的形成,促使私人部门的支出增加,进而提高一般物价水平。而股票价格波动则会使社会中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发生时,就算其不会对通货膨胀产生直接影响,通胀预期也会促使人们要求上调工资,进而实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形成。并且实证也表明,对于通货膨胀而言,股价变动具有的作用是正向的、积极的。
金融稳定目标。目前,学术界对于股票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的认知并不统一,然而随着近几年全球股市的震荡,人们对于股票价格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度波动的股票价格对于金融稳定而言还是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的。关于“金融稳定”,目前学界与金融界对其定义的研究非常少,大部分人只能够从对立面来解释其概念。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人员从三个角度对“金融稳定”进行了阐释:站在机构的角度,金融稳定是指金融机构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具备正常支付的能力;站在市场的角度,金融稳定则是指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处于一个合理的波动范围,不会对实际经济造成根本性的影响与破坏;站在整体的角度,金融稳定则是指防止系统性风险在金融体系中的产生。
当然,不同学者对金融稳定的阐述只是存在较小的差异,根据对金融稳定的不同阐述,笔者认为金融稳定的内容与标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概括:
首先,金融市场的稳定表明金融市场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具备正常发挥资金配置功能的能力;金融资产价格运行与基本面持平,能够实现对其真实价值的反映,同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经济基本面而言,交易价格剧烈短期波动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其次,金融机构的稳定,表现出的是金融机构具有良好的资产负债状况,其信贷支持等金融中介的职能与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关于银行挤兑以及金融机构倒闭等问题是不会发生的。再者,整个金融体系的组成是由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实现的,其具有稳定性。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实现对股票价格波动的有效控制,进而导致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扩大了这一问题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鉴于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现阶段国内外金融环境的特点,加强对货币政策的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此实现对股票价格波动的有效控制,进而为维护我国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