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判断

2015-03-01倪靖雄

时代金融 2015年4期
关键词:刘易斯劳动生产率拐点

周 晔 倪靖雄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一、刘易斯拐点的概念和特征

(一)刘易斯拐点的概念

刘易斯将社会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两部分,传统部门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农业部门,现代部门是高生产率的工业部门。在传统部门中,人口数量远超过传统部门所需要的劳动人口,收入仅够维持基本生存水平。由于现代部门劳动生产率要高于传统部门,因此在现代部门中更高的工资,能够不断吸引劳动力从农村向现代部门转移。当农村中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以后,不会再有劳动力从农村移向城市,此变化节点称之为刘易斯拐点。

(二)刘易斯拐点的特征

在经济研究中,通常以以下两个特征是否出现为标准来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到达了刘易斯拐点:

1.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随着农村人口降低和人均收入的提升,原本有着明显分别的劳动力市场逐渐一体化,城乡劳动力市场转化为单一市场。

2.人口出生率下降。在刘易斯拐点阶段,总体人口出生率将呈现出下降态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二、关于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判断

农民工工资水平的上涨和用工荒现象的出现让国内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但反对意见仍然存在。可以通过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边际生产率

刘易斯拐点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两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相等,这样才能推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因此可以将边际劳动生产率作为判断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的重要标准。边际劳动生产率作为一种难以直接测量的变量,我们可以将平均工资之比近似看作两个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之比。根据2014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得到如下表格:

从表格中能够看到,不管用工荒是否出现,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始终维持在传统部门工资水平的三倍左右。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认为现代部门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要远远高于传统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从这个指标上来看说明中国还没有到达刘易斯拐点。这个数据正好符合目前国情,现代部门走的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仅仅通过劳动力投入的增加来维持经济增长,缺乏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说明中国可能还没有到达刘易斯拐点。

(二)人口抚养比

国内最早对刘易斯拐点进行研究的蔡昉学者认为人口抚养比是证明刘易斯拐点的一个重要指标。他认为转折点在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不在下降的时候出现。根据2013 年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得到人口抚养比如下:

从上图可以发现人口扶养比从03 年到11 年一直在逐渐下降,没有出现蔡昉学者认为的人口抚养比维持不变的状态。2011 年抚养比的上升缺乏足够说服力,可能是偶然因素导致,是否真的到达或者靠近刘易斯拐点还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来验证,所以从人口抚养比来看,刘易斯拐点应该还没到来。

(三)剩余劳动力数量

国内主流的剩余劳动力估算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法,经验分析法,工作日计算法等。各种估算方法的估算量虽有不同,但对于目前仍有剩余劳动力存在的看法较为统一。

结合以上三点可以认为农民工工资上涨问题与刘易斯拐点没有直接关系,工资上涨、用工荒与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的矛盾现象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三、矛盾现象出现的原因

要分析矛盾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必要结合当时的时间背景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结合当时的时间背景,可以找到以下几个原因:

(一)传统部门收入提高

近几年,中国粮食却连续获得丰收,在2011 年达到了原本2020年所规划的产量。就业比重下降,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的结果就是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加上国家三农政策的补贴,传统部门的收入有了质的飞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得传统部门工资曲线上移,高于原来的工资曲线,导致部分农民工选择留守,基本工资上涨的同时劳动供给反而减少的矛盾将会出现。

(二)收入差距变化不大

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传统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现代部门因为采取粗放型增长模式,过于依赖“人口红利”,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十分有限,导致两部门的工资不但没有拉开反而有所减少。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是苦,脏等相对较差的职业,在收入差距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选择留守在家,劳动力供给的减少造成了工资水平的上升。

(三)“候鸟式迁移”

全球经济危机导致08 年末很多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变差,很多企业选择单方面辞退员工。农民工缺乏合同保障,被单方面解雇之后只能选择返乡。农业部2009 年1 月份的数据统计,当年提前返乡的农民工达到了外出务工人员的15%以上,数量约2000 万人左右。用工企业单方面解除合同必然引发农民工心里的抵触情绪,加上经济萧条前景不明,农民工没有足够的动力在第二年回到现代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就业。

(四)城乡二元制度

暂住证制度是人为导致二元经济出现的重要原因。由于人为的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区分开来,享受不同的社会福利待遇,农民工在城市无法享受到其劳动所应有的基本福利。户籍制度导致了“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同时也阻碍了农民工子女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城市高昂的房价增加了农民工融入社会的难度,也降低了他们对城市社会的认同感。

(五)其他因素

09 年民工荒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可能还包含着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引发的结构性失业。由于大量传统部门劳动力只是简单的出卖劳动力,缺乏足够的生产性技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候难以满足用工单位的需要,最终导致劳动力市场工资上涨,但是适合的劳动力依旧十分缺乏的现象出现。

四、结论

结合以上讨论认为,2009 年民工荒和工资上涨的出现并不是中国刘易斯拐点到来所引发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共同引发,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其当成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证据。至于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什么时候到来,仍需结合其他现象和进一步的数据来综合考虑。

[1]张宗坪.“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出现证伪”——“民工荒”假象分析[J].山东经济2008(2):61-65.

[2]姚上海.“刘易斯拐点”突现:我国劳动力资源面临重大转型[A].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6):96-102.

[3]宋岱.论刘易斯拐点与中国经济选择[J].人民论坛,2010,(12).

猜你喜欢

刘易斯劳动生产率拐点
秦国的“拐点”
新拐点,新机遇
国会议员、民权偶像约翰·刘易斯逝世,享年80岁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恢复高考:时代的拐点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廉洁拐点》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
世界上最短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