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民创业现状分析

2015-03-01王玉华肖涵今吕方毅

时代金融 2015年10期
关键词:普惠创业者金融机构

王玉华 肖涵今 吴 芳 陈 炜 吕方毅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一、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关心的问题,国家政府一直在探索新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城乡贫富差距大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创业可以带动农民就业,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普惠金融体系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我国的重视并得以发展。但普惠金融的不完善性仍会限制对农民创业发展,只有实现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更加推动农民创业,从而更好更快的发展农民经济。

二、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出台普惠金融发展支持政策

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各类财政支持政策,通过运用小额贷款,区别再贴现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金融货币政策,鼓励和引导大中小银行,贷款公司,农信社等金融服务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这些政策措施都是由政府出面,在市场机制存在不足的情况下,试图建立完善的扶持政策体系来帮助解决普惠金融“高成本、高风险”的问题补了市场机制的不足。

(二)全面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1.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21.03万个,自助设备总数达到62.69万台。县域银行业物理网点11万个,24个省实现了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并已覆盖全国近三分之二的行政村。证券机构服务网点基本覆盖地级市。县区保险分支机构增至6.7万家,农村保险服务网点增至2.2万个,覆盖全部县域和大部分乡镇。

2.新型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071家,贷款余额3632亿元;农村资金互助社49家,贷款公司14家。小额贷款公司7839家,贷款余额8191亿元。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组建113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包括1071家村镇银行、14家贷款公司和4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地处中西部地区的占比达62%,各项贷款余额中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合计占比90%。截至2014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127家,贷款余额8444亿元。

三、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农村金融环境相对较差,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农民资信情况不佳,经济发展相比城市地区较为缓慢。在市场的竞争机制下,各类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经济效益,势必减小对农村地区的贷款投放量,农村地区金融水平只会进一步萎缩,而这部分减少的信贷资金将会自发的流向城市和东南发达地区,这导致城乡贫富差距和金融服务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后果。

第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作为自身实力比较雄厚的服务农村金融的排头兵,农业银行在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到强有力的功效;另外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较少,金融服务能力参差不齐,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不强。此外,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差,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法等问题仍然很突出。

第三,出现农户“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局面。由于存在贷款门槛的问题,贷款手续相对繁琐,很多农民除了自身的宅基地和可供使用的田地之外没有更多可供担保的资产,这使得其难以从金融机构得到资金支持。其次面向农民贷款的金融机构数量不多,涉农贷款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风险相对较高。另外,由于农村客户信用意识淡薄,缺乏资金时不愿向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较难获取农民的资信情况,对贷款的风险水平比较难把控,甚至会出现扭曲逃避金融机构债务的现象,因此金融机构无论是出于自身工作的可操作难还是贷款的风险大的原因,就更不愿意贷款给贫困农户。

四、农民创业现状

团队采取问卷访谈,对江苏淮安,连云港地区农民创业者实地调研,调查的对象具有典型性,年龄18~65岁,获得有效问卷307份,其中淮安地区有效问卷份145份,连云港地区有效问卷162份。调查发现,改善生活、发家致富是农民创业者选择创业的主要原因,成为创业的直接动机。其次是追求独立的想法,追求独立、发挥自身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再次是成就动机,振兴本地经济、带动周围乡邻致富。农民创业不仅给家庭和个体带来收益,同时也带来一些正的外部性效应,如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振兴本地经济发展、带动周围乡邻共同致富等。

(一)农民创业特点

1.以男性居多,规模大多不大,大多是风险规避者。农民创业者男性占样本总数67%,女性占33%。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43.6%,初中学历的占47.1%,小学文化程度仅占9.3%。现有资产在10万以上的占41.6%。选择低风险低收入的类型的占91.5%。

表1 农民创业者基本情况

2.创业带有明显的兼业特征。农民专业化创业的比例不足30%,大部分农民创业者有或多或少的农业兼业行为。主要原因是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创业者抵御风险能力低,创业者都将土地作为最后的保障。因此,对于离开土地进行创业的农民创业者来说,并没有彻底割断同土地的“脐带”关系,仍不肯“放手”手中的土地农业。

表2 创业行业及其创业形式

3.创业资金来源及困难。创业者通过其它途径很难获得所需的资金,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创业发展和创业者提高创业绩效的重要障碍。农民创业者的启动资金主要源,“个人与家庭积蓄”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民间借贷”,再次是“银行贷款”,最后才是“政府项目扶持资金”。除资金外,“创业中您最缺乏的是什么”时,创业者的选择依次是“技术”、“政府支持”、“市场和经营管理能力”。

表3 创业资金来源及困难

(二)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农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受传统思想影响大。多数创业是为了养家糊口,并且仍然缺乏创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和胆识。选择的都是风险及回报较低的行业。随着创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创业者的厌恶风险的特征越发明显,往往都选择“点到为止”,满足于目前的创业现状。

2.缺乏创业资金。创业过程中最缺乏的就是资金,而在创业资金的来源中,个人和家庭积蓄是最主要的来源,向亲戚朋友借款占居第二位,而向银行贷款和争取政府的项目投资难度较大。政府和银行不给予较大的支持,信贷门槛高,资金问题不能解决,农民创业者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实施创业规划和施展创业才能。

3.缺乏创业环境。创业环境作为外部因素影响着创业的成败。创业环境优势主要集中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25.9%),发达便捷的交通资源(20.9%),而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足服务效率低下(16.6%),市场竞争激烈、秩序混乱(35.4%),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13.4%)是创业者集中认为不好的地方。调查改善本地创业环境时,创业者们提出首先要提高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水平,其次是改善政府部门服务水平,再次是规范本地的市场竞争环境,进行有限监管,最后是完善公共基础实施建设和营造创业文化环境。

图1 外部因素:%

4.个人能力不足。农村地区由于学历普遍较低,所接受的知识信息不足,导致创业农民自身存在局限性。无论是管理能力,风险意识,战略眼光都有所欠缺。从而导致其创业规模无法进一步扩大。

五、从普惠金融角度谈促进农民创业

第一,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依据,进一步完善法律和制度设计,提供良好稳定的的普惠金融运行环境。

第二,普及普惠农村金融教育,提高居民对普惠制金融的认识,使其自觉运用小额信贷工具脱贫致富。可以举办各类金融知识普及活动,送金融知识下乡,不断丰富社会农民对金融的了解和对金融机构的了解,消除农民想不到找银行贷款或者不敢不愿意找银行求助现象。通过知识普及,进一步完善农民的信用意识,自觉维护自身信用水平,降低贷款违约率和损失率。

第三,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正规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业务。作为主力军,我国大型和区域性商业银行应积极响应政策。利用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进行业务结构,设立专门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部门,开辟对城乡居民和农村小企业的信贷窗口,提高贷款覆盖面;进一步推进农信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深化农信社小额信贷试点工作,把符合条件的农信社办成专门从事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乡村银行”;邮政储蓄赢;利用其网点多,在农村地区工作开展深入的特点,进一步扩大邮政储蓄小额信贷规模,努力成为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第二方阵。

第四,结合目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在农村地区的普及,重视发挥互联网金融助推普惠金融的作用,发挥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能力,让金融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向需要它的农民手中。

六、总结

普惠金融理念作为和谐金融的一种体现,是对现有金融理念的继承和扬弃。在今后一个时期为农村及农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大力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必将是今后的一个方向。为此政府金融机构等要多方助力从组织体政策支持产品创新宣传普及等方面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推广普惠金融服务,努力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体系这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相信充分发挥普惠金融体系的作用,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必然能促进农村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崔吕萍.1156家小额贷款公司可变身村镇银行[N].北京商报,2009-06-19.

[2]王华峰.普惠制视角下的农村金融制度建设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0).

[3]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三十年[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杨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研究[J].征信,2015.

[5]焦瑾璞,黄亭亭,汪天都,张韶华,王瑱.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5.

猜你喜欢

普惠创业者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