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水稻生产SWOT分析

2015-03-01闫立萍葛立群孙贵荒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稻米辽宁辽宁省

闫立萍,葛立群,孙贵荒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



辽宁省水稻生产SWOT分析

闫立萍,葛立群,孙贵荒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

辽宁省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分析辽宁省水稻生产能力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辽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辽宁省水稻生产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辽宁水稻生产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建立符合辽宁省实际情况的发展机制,为辽宁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水稻;生产能力;辽宁省

水稻生产在辽宁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水稻在辽宁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是辽宁农业的支柱产业,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农业和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水稻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6.46万hm2增加到2012年的66.2万hm2,水稻总产量产量也由13.34万t增加到2012年的507.8万t。2012年辽宁水稻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5.2%,但是产量却达到了粮食总产量的24.5%。辽宁水稻的知名度较高,盘锦、丹东、桓仁等地生产的大米品质出众,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辽宁水稻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辽宁水稻总的生产水平较高,但随着其他水稻产区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品质的日趋优化,辽宁水稻生产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推动辽宁水稻产业全面、快速地发展。

1 辽宁水稻生产内部环境优、劣势分析

1.1 辽宁水稻生产内部环境优势分析

1.1.1气候资源优势。辽宁省属于北方一季粳稻生产区,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为100~200卡/cm2,年日照时数2 100~2 600 h。年降水量为600~1 100 mm。年平均无霜期130~200 d,一般无霜期均在150 d以上,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适宜水稻种植。

1.1.2种质资源丰富。辽宁水稻育种起步早,自20世纪50年代辽宁省便开始了籼粳杂交育种研究,主要的育种单位有辽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盐碱地所及铁岭、丹东农科院。辽宁省水稻优势品种不断显现,高产优质品种更新速度逐渐加快,至今已育成并审定品种200多个,到目前为止,辽宁省水稻品种经过9次更新和更换,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地方品种发展到现在的超级稻品种,产量水平、米质、抗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改善,品种更新为辽宁水稻生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

1.1.3种植历史悠久。辽宁大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清朝时期,辽宁桓仁县生产的京租大米就曾经作为贡米供皇室食用。近年来种植面积稳定在650万hm2以上,年产500万t以上,辽宁省的主要水稻产区重点集中在辽宁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主要分布在沈阳、盘锦、铁岭、丹东、辽阳、营口、鞍山市。该区域的栽培技术较高,种植面积一直占辽省的70%左右。2012年这一区域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7.18万hm2,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1.3%;水稻产量为394.6万t,占全省水稻总产量的77.7%。目前水稻是辽宁省粮食生产的优势作物,2012年辽宁水稻总产量接近辽宁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4,达到507.8万t。

1.2 辽宁水稻生产内部环境劣势分析

1.2.1水资源匮乏。辽宁省是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之一,从水资源的情况看,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325亿m3,地下水可开采资源75.87亿m3,年人均水量931 m3,每公顷土地平均水量8 655 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占有水总量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属水资源缺乏省份,并且同时存在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的问题,加之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浪费水资源现象,水的利用率低,用水定额偏高,导致辽宁省一些水稻生产区用水严重不足,制约了辽宁省水稻生产的发展。

1.2.2全程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辽宁省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辽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得到长足发展,各种机械设备的保有量也大大提高。截至2012年,全省拥有各类水稻育苗机械约9 000台(套),栽植机械27 975台,收获机械5 100台[2]。在政府的倡导和广大农民的热情参与下,辽宁水稻的机械化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高,但是由于存在着诸如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品种少、田地平整度差、不适宜机械操作、农机与农艺的配合不协调、现有机具价格昂贵等很多问题,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和操作难点,整体机械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2.3耕地资源有限,质量问题凸显。耕地减少和质量下降是制约辽宁省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从数量上,辽宁农业用地资源不足,且耕地分布区域性特点明显。辽宁省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伴随城镇化发展,各种建设占用地的增加,使全省耕地数量减少趋势日益明显,人地矛盾加剧,而且可垦复为耕地的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其次从质量上,由于长期不合理的施用化肥,耕地退化日益严重,黑土层厚度已远远低于开垦初期,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大大下降,这种情况不单单导致土地地力下降,甚至有些地块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威胁食品安全。

2 辽宁水稻生产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分析

2.1 辽宁水稻生产外部环境机会分析

2.1.1政策保障。长期以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央和地方都颁发了一系列保障粮食生产的支持政策,做了一系列的长远规划和政策调整。从2004年开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则将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作为首要工作加以部署,粮食安全获得高度关注。另外,国家还通过保险、金融等渠道,多方面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政策利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辽宁水稻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1.2区位优势明显。辽宁濒临黄海和渤海,地处东北亚腹地,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相邻,是东北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省内海陆交通发达,市市通铁路,是我国铁路网最密集的省份之一;公路总里程超过5万km,密度居全国各省市之首;沿海大连、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市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已形成了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和海上运输相配套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为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流通条件。这一优势有利于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2.1.3稻米价格看涨。在我国连年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形势下,水稻种植收益相对稳定。自1998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方粮食以及农副产品价格出现上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了良好的粮食流通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随着我国粮食的品质和卫生安全质量的全面提高,粮食在国际市场上提升了竞争力,体现了我国粮食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人、财、物等方面的粮食生产保障政策措施,对于保护和发展粮食综合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2.2 辽宁水稻生产外部环境威胁分析

2.2.1稻米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很多人对于优质高档米的需求相当旺盛,而目前土地普遍存在着长期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现象,以致土壤土壤肥力下降,养分不均,有机质减少,耕地超额负载,土地退化日益严重,致使产出的稻米质量下降,高端品质大米产量更加减少。而其他稻米产区如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已经开始注重高端优质大米的生产。辽宁省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安全,提高稻米的安全卫生质量。

2.2.2水稻种植成本升高。水稻种植的主要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及人工。虽然国家对粮农实施了减免农业税和增加种粮补贴等各种惠农补贴,但与此同时,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在急剧上涨,水稻种植成本逐年提高,导致水稻种植收益偏低,农业处于不利地位,缺乏竞争力,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目前辽宁省农村青壮年大多进城务工,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留守的老年人和妇女,劳动力素质低下,不利于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 辽宁水稻生产的SWOT模型分析和战略选择

3.1 SWOT模型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将辽宁水稻生产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因素战进行矩阵组合,建立SWOT分析模型,进行S0(优势-机会)、WO(劣势-机会)、ST(优势-威胁)、WT(劣势-威胁)的战略推导(图1)。

图1 辽宁水稻生产SWOT分析模型

3.2 辽宁水稻生产发展的战略措施根据图1模型分析,可提出如下促进辽宁省水稻生产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3.2.1严格耕地数量保护,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第一要素,是不可替代的有限资源,要想促进辽宁水稻产业的发展,土地资源不仅要在数量上得到保证,更要在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防止环境污染造成耕地等级降低。只有保证质量的数量才是辽宁水稻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辽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今后全省土地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耕地资源减少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同时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带来土地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为此必须要切实有效地落实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使有限的耕地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做到耕地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有保障。

3.2.2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广水田节水技术。水稻生产用水量大于其他农作物,受水资源的约束最大,全省水稻灌溉用水量占全省农田灌溉用水量的83%,因此推行稻田节水灌溉技术是发展和稳定水稻生产的战略任务。根据《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潜力及战略研究》中提供的数据,全省0.333万hm2(设计灌溉面积)以上的灌区30个,总设计灌溉面积53.067万hm2;其中2万hm2以上灌区,即大型灌区11个[3]。目前辽宁省水稻产区每公顷实际需水量约为7 500~10 500 m3,灌溉输水损失约为40%~50%,有50%以上的水被浪费掉,有效灌溉系数低,用水浪费现象严重。今后要加大建设力度,研究推广节水稻旱作生产技术,更扎实地在农村地区推广稻田节水灌溉技术,充分挖掘节水潜力,提高水稻有效灌溉系数。

3.2.3顺应稻米消费特点的变化,重点发展优质稻米产业。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将保持长期的增长态势,为此辽宁省应紧紧把握新时期稻米产业发展的特点,按照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规划,以盘锦、丹东、桓仁等地为主要生产区,建立辽宁水稻优势产业带,依托原有生产稻米的历史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生产,创建自己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拓展国际国内的高端市场。确立长远目标,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形成粮食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力争将辽宁打造成东北乃至全国的绿色优质稻米生产集散地。

3.2.4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发展。辽宁是我国稻米的主产区,区位优势明显,具备大米产业发展的良好的农业基础。近年来,大米产业的发展已经开始由粗放到精细的转变,大米加工产业的链条正在完善、拓展,实现从种植到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的产业链,改变产业经营粗放、效益低下的运营模式。为此要做到区域内的种植、生产及加工的统一性,实行对区域产品的统一管理,树立整个品牌的市场形象。通过订单生产模式对农民的产品生产规模和品质进行统一规范,可以配以专业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种植指导,实现标准化生产,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稻米生产效益,更能够以品牌的形式整体面对市场,确保辽宁稻米产业能够持续长远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3.2.5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社会体系,优化外部环境。农业科技服务是联接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农业生产经营的纽带,是改善农业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4]。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要突出技术服务,创新推广方式。在新品种推广、田间生产技术、气候灾害预报、病虫害预警等方面,要大力发挥社会科技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采取广农民容易接受的方式,突出技术服务,创新推广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农业、农技、农机等部门要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到农田视察,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优化外部环境,增强粮农水稻种植意愿。

[1] 闵忠鹏,王之旭,孙洪义.辽宁省水稻生产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方水稻,2011(6):72-75.

[2] 秦恩发.辽宁水稻机械化生产适宜机具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12):19-21.

[3] 邹俏俏.辽宁省水稻灌溉制度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3(5):55-56.

[4] 黄燕,张晓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J].农业经济,2013(12):61-62.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辽宁水稻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辽农科[2013]271号);辽宁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401004)。

闫立萍(1978-),女,辽宁沈阳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2014-12-15

S-9

A

0517-6611(2015)04-322-03

猜你喜欢

稻米辽宁辽宁省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香喷喷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阿维菌素在稻米中的残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