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操作,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2015-03-01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刘志彪
◆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刘志彪
有效操作,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刘志彪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许多弊端,课堂是枯燥单一的,大多数只是教师的“一言堂”,缺乏学生的自主性和趣味性。现代化的教学需要教师抓住学生兴趣引入教学、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打破思维定式,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增加时间操作环节、对教学过程行合理评价与反思,真正做到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数学课堂;有效操作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课堂枯燥单一,大多数只是教师的“一言堂”,缺乏学生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学生的操作活动也只是走过场,并没有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动手操作的乐趣。现代教学需要教师摒弃这一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的操作探究活动,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为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应改变数学教学死板枯燥的教学方法,采用充满激情活跃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数学。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进行了相关的探讨,提出有关建议。
一、抓住学生兴趣引入教学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十分抽象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精神难以集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所讲授的数学内容添加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抓住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
比如,在对数学“原命题”“逆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等概念的引入时,可以通过在课前与学生交流,向学生列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简单例子,如:“我们班是小学五年级”(作为原命题)。再列举其命题的逆命题:“小学五年级是我们班”(作为逆命题)。通过让学生对该两个命题的是非进行判断,再引入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并能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再将学生导入课堂教学时,会使其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
另外,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问题来创设相应的情境模式,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开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探讨“垂直直线曲线的距离”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点间垂直线段与斜线、曲线的距离,创建“学生在过马路时,怎样行走会比较近”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回想并思考,从而将学生引入课题,充分发挥数学贴近生活的性质以及其实用性。
二、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主动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再感到厌烦与排斥。比如,在讲解“圆形”这一章节时,通过多媒体和圆形的教学模具向学生演示圆形周长和面积等性质,圆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在学习很多立体多边形时,考虑到学生对于空间的几何思维能力不够完善,可以采用具体的模型来让学生进行观察,以实际触摸的接触来了解该多边形在空间中的形状。这样能避免教师单纯用口述或者板书所导致的知识抽象性,以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能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清晰,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授课时,所用到的语言、板书、叙述方式等都是教学过程的载体,只要是能够适应教学内容的传授过程都是很好的教学形式,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妨添加更多创新的元素,促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三、活跃课堂气氛 保证学生积极参与
为帮助学生学会合理运用知识,发散思维能力,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活跃气氛,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愿意主动地去学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压力更小,较小的压力往往能使学生将自己的思绪打开,愿意思考,积极思考。同时,通过课堂氛围的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其对课堂内容的学习。
四、打破思维定式,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地对问题进行猜想,对公式定理进行质疑,是对学生思维发散的很好启蒙。数学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能够打破自身思维的局限点,形成逆向思维的习惯。相对于传统数学教学追求完整唯一答案的方法,现代社会更需要具有一定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通过一定量的探究训练来对学生思维进行培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在整合某些章节的学习成果时,可以采用如下的训练方式:
题目基本条件:有一根长度为56厘米的钢丝,用其围成一个长方形,根据这一基本条件,要求学生对下列问题进行解答:
若要使得长方形的长度比宽度多3厘米,求这种情况下围成长方形的面积;
任意改变长方形的长和宽,在怎样的条件下,长方形的面积能达到最大;
若将问题(1)中的3厘米改成4厘米、2厘米、1厘米、1厘米,长方形还可以拼成吗,如果能,求它的面积;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在拼成什么图形的情况下,所得图形的面积能够达到最大。
通过以上这种层层解答分析的方式,使学生思维不断拓展,并且能帮助学生提高其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真正做到思维的发散。
另外,还可以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性。就英语课程而言,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简单数学题目的英文化;就语文课程而言,数学题可以融入文学典故中,如:“杜甫在街上无事闲逛,提着酒壶去酒店买酒。途中遇到酒家壶中酒加一倍,遇到美景便喝一斗,三遇花和店,喝光壶中酒。那么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这类题目,既可以让学生一定程度上了解相应的文学典故,又能在学习典故的过程中提取数学题目的内容;就体育课程而言,可以让学生分析体育运动过程的数学内容,如:“在运动会上某个班级进行5×20米接力赛,那么在接力赛的过程中,接力棒被交接多少次,交接棒‘跑’了多少米呢”。虽然只是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简单融合,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有很大帮助。
五、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增加时间操作环节
数学课堂中的枯燥可以让学生实践动手来化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并能合理运用,增强数学在生活上的实际操作经验。
比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视图”这一章节时,在课间布置学生任务,提供相应的教学素材材料,让学生自己制作相应的立体图形(球形、圆柱体、圆锥体、棱柱、棱锥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制作的立体摆放好并画出立体的三视图。在画好后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改进,以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想象为主,帮助他们学习。这样的方法能很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对立体图形有了更直观更透彻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脑思考学习,起到很好的教学作用。
六、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评价与反思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进行反思,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改革内容之一。教师通过重点检查自身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并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反思自身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每节课或者每个阶段的教学完成之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课堂阶段测试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分析,时刻注意学生对于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思考讨论的活跃性,及时作出教学方案和对于学生个体而言的教学方法调整。反思是对自身的一个小结和思考过程,也是人类提升自身的必经之路,相应的,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评价反思过程记录成文档,以便需要时思考和提醒自己。
综上所述,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若能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将学生引入教学中,并且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若做到这些,数学课堂才算是真正活跃了起来。
(编辑:刘金华)
小学生素质拓展作业应具可操作性和实现意义
对于参与孩子的作业,支持和反对两派,哪派家长更多?在爸妈心中,哪一类作业才算做“奇葩”?原本初衷是增进亲子关系的作业,为何会引起争议?学校应该如何布置作业?家长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校和家长都在孩子的成长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的责任是各司其职,而不应混为一谈。他说:“学校是知识教育,家长更多的是亲情交流,而不是孩子作业的监督员。”“家长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特别是小学之后,更不是孩子作业的协助者。”
对于层出不穷的“奇葩”作业,熊丙奇则认为,特别是素质拓展类的作业,绝不是老师的“拍脑袋”决定,而应该经过学校讨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现意义的,才能布置给学生。“学校应该成立一个教师委员会,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估。”他建议,学校成立题库,将实践之后具有良好效果的作业纳入分级,再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开布置。
(摘自《西华都市报》)
刘志彪,现任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校长,扬州市名校长,扬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曾获扬州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公开发表专业论文二十多篇。
G623.5
A
1671-0568 (2015) 31-0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