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美国公共价值塑造的内在选择
2015-03-01田晓平
田晓平
公民教育:美国公共价值塑造的内在选择
田晓平
(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公共价值是公民在公共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理性的价值理念。美国公共价值的塑造关系到公民社会的构建与发展,但随着大批移民的涌入,个人主义危机的出现,公共价值塑造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美国公共价值塑造过程中,以公民教育为突破口,坚持包容原则,强调公民道德的培养,从而取得极大成效,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方法借鉴。
公民教育;美国;公共价值
在研究美国公共价值塑造之前有必要对“公共价值”一词给予一番界定,什么是公共价值?通过查找、研究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价值理论对公共价值的解释,笔者认为“公共价值是一种具有公益导向的普遍规范。它是指“人们在长期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形成,并反过来规约和统摄人们公共活动领域,维护共同利益、协调各方关系,反映公众要求的价值标准、价值规范和价值理念”[1]。由公共价值的概念可知,它关系着一个国家公共秩序和公共文化的建构,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核心动力,因此公共价值的塑造对一国的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因各国国情不同途径也各不相同,本文以美国为例就其公共价值的塑造进行一番考察。
一、美国公共价值塑造的必要性
(一)历史背景:移民文化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移民的多“源”性决定了其移民文化的多元性,来自不同区域、国家的文化在一起交织融合,在造就美国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的同时也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因此,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塑造美国精神所强调的合作、民主、平等的公共价值理念有它自身的内在要求。
纵观世界多个移民国家,美国的移民人数在世界位居榜首,但就美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不同阶段的移民情况却各不相同。最初的移民始祖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来自大不列颠岛,定居于大西洋附近的北欧地区,此外,也有少数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移民,但人数不多。随后,由于经济的繁荣,交通的发展和政策限制的减少,越来越多的外来民族移居美国,尤其是二战以后,仅在1951年到1961年间,就达到二百四十三万七千多人。由于移民源地的多源性,美国移民的动因也呈现了多元的特色,有因革命失败而逃亡美国的,有因仰慕美国民主而来的,也有因向往优越物质生活移居美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移民的结构与成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无论何种动因迁居美国,这些移民都成了美国文化必不可缺的创造主体。就创造主体的“多源”性而言,多个移民祖籍国文化间的相互碰撞,形成了美国文化多元的奇观。也正是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为社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如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就业率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挑战,各种不同背景的异质文化之间相互吸收、交融的同时也难免会发生冲撞。为了防止所谓的文化大战和历史上所出现的“拉丁化”、“巴尔干化”以陷入“国不将国”的境地,就迫切需要一种既符合多样性也符合同一性的公共价值理念,以有效调节“一”和“多”的关系,正因如此,公共价值的塑造变的势在必行!
(二)现代背景:个人主义危机
在美国,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美国人的心灵秩序建构,也关系到美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的发展,个人主义不断突显出自身的缺陷,对公共价值的塑造构成威胁,从而陷入深度危机。
在前美国时期,人们内心没有完整的公私概念,就算个人的私密信件,其内容他人也可以读阅,但到“独立战争”时期,个人隐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公众内心开始形成明确的公私观念,个人主义价值观也开始逐渐形成,直到“西进运动”时期,个人主义在美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形成核心的价值理念。但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个人主义与社会的矛盾日益深化,种种弊端不断暴露。知名史学家康马杰在描述个人主义盛行的美国社会时曾说道:“个人主义已经成为一场恐惧和嫉妒、造谣和中伤、羡慕和野心,贪婪和色情交织而成的噩梦;这个社会变得情调低俗,理想晦暗,道德败坏,美国人生活在焦虑不安和贪得无厌的煎熬之中”[2]。为了拯救危难、化解危机,相关部门颁布了旨在改革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各项解救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幸的是在经历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后,个人主义再次陷入危机。暴力、吸毒、同性恋、离婚率急剧上升等“美国病”层出不穷。在经历了连续不断的个人主义危机以后,美国人开始普遍反思,个人主义问题受到国家、社会的高度关注。这种反思唤醒了他们对公共价值的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重塑公共价值,才能有效应对危机,实现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
二、美国公共价值的塑造
(一)美国公共价值塑造的内在选择:公民教育
自独立战争后,美国面临着种种复杂而严峻的社会危机。大批移民的涌入使传统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遭到冲击,如何有效地按照美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来教育移民子弟使之“美国化”,成为美国社会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此外,由于个人主义危机的泛滥,一系列社会矛盾持续升级,尤其是在世界经济范围的危机后,个人主义价值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美国的公共价值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开始认识到要有效应对各种危机就必须塑造独属美国的公共价值。因此,寻找一种既能有效调节多元文化、个人主义危机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又能塑造出美国社会的公共价值的有效手段,成为美国在国家化过程中无法逃避的重大课题。
在经历一番长期的探讨和研究后,公民教育成为最终选择,这主要是由其内容和性质决定的。就其内容而言,公民教育有助于公共价值的有效塑造。事实上,寻找国家所允许的,不同文化所具有的公共价值准则是美国公民教育所追求的核心内容。美国前总统布什在某次发言中曾说道:“美国的孩子不是天生就知道他们该珍视什么,也不是天生就知道为什么要珍视美国的公共价值观,必须把对公共价值原则的爱教给他们。”“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我们也必须教导我们的孩子爱我们的国家。这样,他们就会将这种价值传承下去,直到未来”[3],由布什总统的讲话可知,公民教育对公共价值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就其性质而言,美国公民教育能有效调节多文化多元化和与个人主义危机所带来的片面影响。其原因如下:其一美国公民教育具有融合性,能有效实现“多”向“一”的有机转化。著名学者史蒂芬·麦德在其著作《差异与怀疑:多元文化的民主公民教育》中强调:“虽然差异有很大的价值,但是不是首要的价值,应该超越差异,实现融合”。其二、美国公民教育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能有效提高公民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防止个人主义危机的出现。公民教育是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坦纳的核心教育思想,他明确提出:“公民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公民训练'使学生和青年人,成为对他人、对国家有价值的‘良好公民'”[4]。总之,公民教育在化解危机,调节矛盾,塑造公共价值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因此,公民教育成为美国公共价值塑造的内在选择。
(二)美国公共价值塑造的基本原则
对于美国公共价值塑造的原则问题,传统论者与多元论者看法不一、争论不休。就传统论者而言,他们反对过分强调各民族的差异性,而忽视民族之间的共性,认为多元主义文化教育是弱国家认同感的恶根,最终会导致一些诸如民族分裂,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的出现,因此,传统论者主张公民教育应充分发挥美国社会大熔炉作用,强调古典共和主义的重要性以奠定民族同一性的格调。早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作为共和主义典型代表的《独立宣言》就大力宣扬诸如自由、平等、法制、正义、个人权利义务、公共利益等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保守主义还掀起品质教育的浪潮,要求利用传统道德培育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当时的保守主义代表人物贝内专门主编了名为《多元文化》的著作,本书详细论述了多元文化的消极影响,告诫人们重视美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相反,在多元文化主义者看来,公民教育应主张在民主、多元和平等的原则下坚持包容原则,尊重其他外来民族文化,在基于认可的需要前提下接受差异的表达,美国历史上著名教育思想家艾丽丝·扬指出:“差异政治的主要意味是没有人因为社会文化的归属而在地位上受到侮辱,或者在为达到基本的康乐的生活标准所必须的资源方面没有人处于不利地位”[5]。这种基于差异而提出的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用清楚简洁的方式清晰表达自己有关文化、道德宗教以及个人的价值观,学会与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认同的人交流。相对于艾丽丝·扬而言,威廉·康诺来的思想更为激进,他主张在政治领域也应该把多元主义作为民主追求的最终理论归宿。
关于从多样性角度塑造公共价值还是从同一性角度塑造公共价值,传统论者和多元论者的观点各有其合理性。维护少数民族群体的利益,不断吸收不同立场的观点使自我具有包容性,这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把多样性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又有其片面性。而传统主义以自由民主的公共价值作为国家统一的保障,这有助于巩固美利坚的民族特质,但它否认差异公民的价值又具有不合理因素。令人欣慰的是双方虽然各有其立场,但他们都肯定民主和团结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二者具有一致性。因此,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在维护民主和团结,塑造美国式公共价值的基础上,制定了公民教育的各项标准。标准显示,美国公民教育在塑造公共价值的过程中遵循统一基础上的包容原则。时至今日,这项原则不断健全、完善,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管理协会发布签署的《全国公民和政府课程标准》清楚表达了美国公民教育的一系列内容,如:公民在具备基本的读、说、写和一定的表达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道德品质教育,权利义务教育,尤其是要支持美国宪法所主张的价值原则,而这一切正是美国公共价值塑造的主流思想。
(三)美国公共价值塑造的基本内容
在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下,美国公民教育确定了塑造公共价值为基本使命的各项内容:一是追求道德上的完美。美国公民教育旨在将学生培养成道德完美的社会公民,即在道德上要具有独立自主、诚实守信、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等高尚品质。如亨特中学坚持诚实、正直、尊重和责任等价值。“诚实即每个人坚持真理、传播真理和捍卫真理。正直即无论有无他人在场都严格遵守公共价值观。尊重即以我们喜欢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人,责任即对我们的行为负责和接受行为后果的品质”[6]。贝诺中学的学生手册明确规定:教师利用平等多样的教学计划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且有责任心的公民。具体要做到尊重、关心、公平几点,所谓尊重,即不因民族、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歧视他人,尊重不同的思想文化,无偏见的对待他人;关心,考虑他人感受,尊重他人的思想观念;公平,不偏不倚,公正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为了让这些品质成为学生内化于心的价值思想,大部分美国学校都颁布了荣誉规则。如卡斯卡迪尔学校设立荣誉委员会来加强荣誉制度,学校要求每个学生熟读荣誉规则,了解其详细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实施,学校还要求家长签署荣誉规则宣言以更好的保障学生的荣誉意识。二是在美国,公民教育注重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以湖滨中学为例,学校的教育准则为“我们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有素质、负责任的公民,作为个人也作为美国共同体的成员,我们要把这些特质贯彻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增强服务意识,将自己的价值献给美国社会”[7]。学校要求,学生与社区组织积极配合开展各种服务性活动,每天完成一小时的社区服务工作。学校承诺,每年向周边社区组织提供约两千小时的义务服务时间,2003年,学校举办了10场包括话剧、文艺晚会、讲座等形式的社区服务活动。该校校长曾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说道“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平衡好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带着对终身学习和成长的承诺离开学校”。三是强调包容多样性。美国是一个本土民族与移民杂居而成的国家,在统一性的前提下也有多样的一面,塑造包容多样的共同体成为美国学校的公共价值追求。如巴克利·卡罗尔学校宣称,“对多样性的承诺是学校使命的一项表达,学校有义务帮助学生了解多样复杂的现实世界。在我们的文化计划中,我们悦纳和尊重差异性,包括社会经济阶级、学习方式、家庭结构、宗教、性别、年龄”[8]。作为优秀学校的代表,拉丁学校也强调自己是思想意识、文化和成员兼具多样性的学校,坚决维护统一性基础上的多元、包容文化共同体。学校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以体现学校的包容方针。威尔逊学校坚持根植于传统,又接受变化的原则,招收了来自美洲、非洲、亚洲、澳洲等多地学生。据调查显示,该校学生来自45个国家,其中76%是白色人种,14%是黑种人,10%是亚洲和印度人。学校尊重并欣赏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课堂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打开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心智,积极提供各种教学设备。建校200多年来,秉承学校传统价值理念,开展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教学,培养学生关于权利、义务方面的责任意识和爱国精神。
在美国,通过公民教育各项内容的贯彻、实施,公共价值塑造取得巨大成就。面对移民文化和个人主义泛滥所带来的种种危机,基于公共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公民能理智地在多样性、特殊性中寻求到“一”的公共价值理念。以一种理性而公正的精神去寻求现实的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间的平衡,这对美国公民社会的构建,对美国精神的弘扬具有重大意义。
三、美国公共价值塑造的启示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国家,无论是种族、宗教还是文化都具有多源的特征,美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处理复杂社会、民族关系的重任。在塑造公共价值的过程中,虽然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多元文化的难题,但最终以公民教育为突破口,找到了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美国公共价值的塑造坚持多元一体的格局,在处理国家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样化的矛盾问题上,采取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充分发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宣扬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精神[9]。
从社会民族结构的复杂性来看,我国民族组成成分的多样性和美国民族构成的多源性具有相似的一面,因此,美国公共价值塑造中以公民教育为突破口,对多元文化进行包容和尊重的选择为我国的民族教育指引了方向。如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民族问题,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恐怖袭击的恶劣现象。在一定意义上说,如何解决民族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如何处理一元和多元的关系问题,而美国公共价值塑造所坚持的多元一体化格局为我国提供了诸多借鉴的可能。在我国,少数民族和汉族在文化上具有很大的差异,在经济、教育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在制定民族政策的过程中应本着包容的原则,力求全面考虑少数民族的特殊性,认识到它的多样性特质,从而制定合理的民族政策。更为重要的是,由美国公共价值塑造的内容,即公民教育的内容可知,它在强调公民完美道德的塑造的同时,更注重服务意识的培养,鼓励人们将自己的价值献给美国社会,以培养美国精神所需要的合作性。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精神支柱,大批中国人丢失了自己的信仰,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最终影响社会发展。但服务意识的培养和加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到社会,家庭和个体,需要各方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道德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时地向学生灌输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其次,家庭应该积极营造服务环境,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从小培养服务意识。最后,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意识到个体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他人,为社会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时时做好为社会奉献价值的准备。
美国公共价值塑造给了我们诸多启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的多元一体原则是基于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制定的方针,通过公民教育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来塑造公共价值的做法也并非一一符合我国实情。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美国模式来处理我国问题,而应积极研究其政策,找到包含普遍意义的命题,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最终形成适合中国本土化的有效方案。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汪辉勇.公共价值论[D].湘潭:湘潭大学,2008:24.
[2][美]亨利·康马杰.美国精神[M].南木,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4.
[3]唐克军.析美国学校的价值追求[J].外国教育研究,2011(07):2.
[4]张启明.新教育知识一本通[M].乌鲁木齐市: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0:52.
[5][美]迈克尔·罗斯金.政治科学[M].林震,译.华夏出版社,2001:78.
[6]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 for Scienceand Technology Honor Code[EB/OL].H ttp://media.tjhsst.edu/pdf/honorcode. pdf,2008(07):18.
[7]C.W.沃森.多元文化主义[M].叶兴艺,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9.
[8]M issionStatement[EB/OL].http://www.darling-tonschool.org/About/m iss ion.aspx,2009(08):03.
[9]滕志妍,李东材.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02):4.
(责任编辑:董应龙)
Civic Education:Inner Choiceof the Shaping American Public Value
TIANXiao-ping
(Marxism Institut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46)
Public value is a stable and rational value concept,which forms in public life practice.The shaping of the American public value i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which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with the influx of large numbers of immigrants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crisis of individualism. Therefore,in the process of shaping American public value,American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y regarding the civic education as a breakthrough,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inclusion and e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civic morality,which providesmethods forsolving various contradictions in Chinese socialistmodernization.
civic education;American;public value
D771.23
A
1673-1883(2015)02-0072-04
2015-03-30
田晓平(1988-),女,苗族,湖南湘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