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民企专技人员水平评价促进学会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2015-03-01栾大凯

学会 2015年6期
关键词:职称工程师技术人员

栾大凯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 100048)

关注民企专技人员水平评价促进学会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栾大凯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100048)

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既是科技类社会组织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类社会组织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我国民营企业已经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之下对民营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还缺少系统性和针对性。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现状分析入手,结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工程师水平评价工作中的实践,提出中国科协及其所属全国学会在做好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工作的着力点。

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学会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时代挑战,党中央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先后2次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使得各类人才不断涌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职称制度作为我国人才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职称工作也在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改革管理体制,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人才发展的需要。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取消国务院部门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事项,改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这为学会的人才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非公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腾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非公领域人才工作还相对薄弱,存在思想观念转变尚不到位,工作方式比较单一,工作途径和服务渠道不畅,很多方面政策缺位,体制内外“玻璃门”现象,因此学会率先从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出发,稳妥、有序地开展相关的试点,既拓展了学会的工作空间,又为我国摸索建立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起了借鉴作用。

一、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的需求分析和工作现状

中国的民营企业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完成了从“看一看”,到“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一次次蜕变和升华,成为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从全国工商联的数据来看,2013年,民营经济在我国GDP中的比重已超过60%。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超过1230万家。

我国对民营企业人才的管理长期以来处于松散型的状态,既没有哪个部门管理,也没有哪个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因而缺少能够较为全面反映民营企业技术人员状况的数据。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情况,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551万家私营企业,从业人员7253万人。另,根据对1023家企业重点的调查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约占从业人员的16%左右,由此推算,民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超过1100万人。调查数据显示,从2002~2007年以来,从民营企业人才的流动情况看,各类人才呈净流入态势;从行业分布看,劳动密集型行业占比例较大,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方向转移,有50%左右的人才集中在制造业;从整个民营企业人才队伍来看,总体上存在着专业人员短缺,人才整体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人力资源与我国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相比相对滞后。

以浙江省为例,有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在浙江每年创造的增加值、税收收入和解决就业等方面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2003年,民营经济已经占到全省GDP总值的59.5%,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占总收入的60%左右,比重在所有省市中最高。然而,从对民营企业人才资源的素质结构调查统计情况看,存在着低学历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少;初级及无职称的人员多,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少的特点,与省内国有企业相比,至少低20个百分点。

在民营企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方面,从外部环境看,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职称晋升渠道不够畅通,存在被边缘化的问题。另外,从人才评价办法看,存在过度量化的倾向,重数量不重质量,评价指标考核不合理,过分看重论文,导致民营企业人员在评职称时处于劣势。从内部情况看,由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粗放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职称评定更多地呈现个人行为。以宁波市为例,宁波市科协的调查显示,民营企业科技人员对获得职称的意愿强烈,但单位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82.5%的民营企业科技人员希望获得职称,高于公有单位的79.9%,但31.8%的民营企业对职称评定持无所谓态度,远高于公有单位的3.4%;66.7%的民营企业对职称评定持支持态度,低于公有单位的96%;32.7%的民营企业单位有明确的职称评定制度,低于公有单位的84.6%;26.3%的民营企业单位有内部的任职评定体系,低于公有单位的69.3%。另外,民营企业科技人员获得职称的效用低于公有单位。17.7%的人认为职称与收入直接挂钩,远低于公有单位的41.4%,只有14.4%的民营企业的人认为职称对职务晋升起关键作用,低于公有单位的45.8%。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民营企业中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学会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工作的实践

2003年12月20日,在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首次提出了人才评价机制的问题,明确指出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人才评价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以此为契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等10余家全国学会先后向中国科协提出开展工程师资格认证试点工作的申请,并得到批准。试点的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实现我国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

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的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为例,学会围绕新时期我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把认证工作作为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和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认证工作试点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交流与合作,在工程师水平评价机制方面进行探索,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机械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体系。

学会在开展试点的过程中,把工程师资格认证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成长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作层次上,注意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师职业发展教育或继续教育方面的衔接。在具体工作中,注重与行业、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通过国际互认不断地完善认证工作。在工作机制上,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试点工作实行“培训、考试、认证”三分立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强调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联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各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和有关机构,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认证工作组织体系。在评价标准上,根据标准的应用范围不同,形成了由工作管理与资格评审类、工作质量评价、监督以及持续改进与提高类和标准管理类等三大类组成的标准体系。在工作流程设计上,学会按照系统方法,通过制定、修订学会《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管理体系》三级文件,明确了相互关联的各个重要环节,并且制定了每个环节的标准条件、业务流程、组织职责、人员资质条件和考核检验办法,纠正预防措施和记录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以保证认证质量。

到2014年底,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已经发展为9个专业类别,分为见习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三个级别,已通过认证的各类工程师超过25000人。根据对申请人及其所在企业的调查情况看,多数人认为取得由专业工程团体认证的工程师证书,有助于实现技术能力获得同行认可,有助于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

三、学会做好民营企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工作的着力点

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团体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具有学术权威、知识密集和人才荟萃的优势,另外,学会具有跨部门、跨系统、跨所有制的特点,能够辐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甚至职业院校,有利于不同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统一标准下进行评价,从而提高整体水平,为开展对本专业领域的“同行评价”工作创造条件。如何将这些条件转化为做好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工作的有利因素,笔者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找准工作定位

民营企业的多样性和技术人员职业分布广的问题,使得水平评价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为此,首先应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开展民营企业技术人员现状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对民营企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工作进行顶层设计。

(二)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人才评价标准

对从事相同职业的技术人员的评价标准应该是统一的,但是为了保证更加贴近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专家队伍建设时,应注重吸纳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高级技术人员为认证专家,参与标准的制定过程。

(三)多方面建立诚信机制

首先,要强调流程透明化,结果公开化,做到信息完全公开。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展示整个认证过程,接受各界的监督;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工程师作为志愿者,承担宣传员和监督员的角色,辐射到更大的范围。

(四)提升学会的服务能力

当前,私营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而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之间公共服务体系非常薄弱。学会作为非营利组织,如何成为政府和市场中间的“粘合剂”,如何健全和完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应该成为学会共同面对和探讨的话题。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从过去吸引世界500强,到现在自己培养中国的世界500强。民营企业要想打造成中国的世界500强,必须占领人才的制高点,发现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队伍体系。人才评价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技术人员的成长。

2014年6月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明确将“逐步建立由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开展水平评价的职业资格制度”,这为学会承担此项工作注入了强心剂。当前,从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的进程看,选择在民营企业中开展对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工作,更容易突破以往职称制度的局限,真正建立起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人才评价机制。另外,通过开展此项工作,更能进一步增强学会的市场响应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发挥学会在联系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Z].2003-12-3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06-07.

[3]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专题研究报告[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4]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顺势而为,筑就市场经济的基石——中国民营企业分析报告[R]. 2003-06-25.

[5] 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浙江民营企业人才资源开发调研报告[DB/0l]. http://www.zjhrss.gov.cn/art/ 2007/10/30/art_80_922.html.

[6]王文玲,江定.宁波市民营企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状况调查[J].科协论坛,2012(12):46-48.

猜你喜欢

职称工程师技术人员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青年工程师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