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研究生“研讨式课堂”教学管理新模式
2015-03-01张卫国李剑敏
张卫国 李 婧 李剑敏
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研究生“研讨式课堂”教学管理新模式
张卫国李婧李剑敏
指出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是提高研究生课堂教学管理效果的有效管理手段。认为在研究生课堂中研讨式教学的课前准备、课程导入、知识讲解、研讨小组的划分、研讨活动的组织、研讨活动的评价等环节,教师可以采取有效手段加大柔性管理比例,辅之以适当的刚性管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提高研究生课堂教学效果。
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柔性管理;刚性管理;研讨式课堂
课堂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是达成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石。教育部2014年12月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把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和院系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考核评价指标权重,提升课程教学工作地位”。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改进是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保障课堂教学顺利有效进行,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在课堂上,学生是被管理者,教师是管理者,恰当的管理方法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并使教学达到良好效果,是现阶段研究生课堂教学管理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是提高研究生课堂教学管理效果的有效管理手段。
一、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的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
对学生实施刚性管理是根据学校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的需要,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用控制、监督、惩罚等强制性手段,迫使学生以某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去完成学业的管理方式。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二是对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这两方面的管理都离不开刚性管理。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档案、学籍、考试的管理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等都需要刚性管理发挥作用。这种管理方式面向全体师生,通过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分工,构建细化而严密的组织结构,配以相应的奖惩机制,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师生行为统一规范。刚性管理的突出特点是带有强制性,措施强硬,效果明显,在维护校园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传统的学生管理多采用这种模式[1]。但是,刚性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它强调制度与目标的刚性,只追求工作绩效,忽视了管理主体的能动性,忽视了人的因素,不考虑师生的各种精神需求,过多依赖权力与规章来约束,容易使人际关系紧张。组织的规范化与组织目标的刚性不能激发师生的自觉认识与自发行动,难以形成内在驱动力与自我约束力[2],势必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性的方法,使被管理者心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将组织意志变为人的自觉行动的现代管理方法,更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管理伦理[3]。它通过揭示管理本质,在管理的基础上加入伦理学内容,要求在关心、尊重、理解被管理者的基础上通过正负激励等方法进行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不依靠组织权力的影响力。现代社会中,被管理者作为管理客体,愈发需要被尊重。因此,如果在管理中只强调管理者的权力,忽略对被管理者的尊重,将很难达到有效管理。这就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关系,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被管理者,逐步满足其“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需求。柔性管理的优点是重视环境的变化性、问题的复杂性、人性的特殊性[4]。充分发挥组织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的适切性。但是,由于柔性管理淡化了量的考核,不以强制的标准约束学生,在教学中容易造成教学管理效率低下,教学工作运行紊乱。
由以上对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分析可知,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之间有极强的互补性。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是保障学校日常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基本条件。但是,刚性控制并不是万能的,它更侧重维护权威的绝对性,不能深入到师生的心理和精神层面;柔性管理是管理的灵魂所在,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心理、环境、行为等多个方面,可以弥补刚性管理的许多不足。因此,二者不可偏废,要“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才能达到研究生课堂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在研究生课堂采用研讨式教学法的原因分析
“研讨式教学法(seminar)”,也称“讨论教学法”,即教师与学生对共同拟定的话题进行讨论,教师从中参与、观察和指导,师生共同研究和讨论问题。研讨式课堂教学是以研究、讨论和启发为主的教学。研究生教育目标和当代研究生特点决定了应该在研究生课堂实施研讨式教学。
1.实施研讨式教学有助于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
研究生教育目标既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的终点,它指引着整个教育过程。只有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才能确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评价模式。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可归纳为: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不难发现,在专业教育方面,研究生教育目标突出了对创新精神、科学研究能力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直接影响研究生整体教育目标的完成。龙宝新教授认为,研究生课堂教学下承本科生教学,上承独立研究实践。通过学习,帮助研究生实现“知识入门、研究入门和精神入门”,是研究生课堂教学的三大使命[5]。“知识入门”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专业领域研究,要在已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统摄,与教师深厚的专业底蕴相结合,拓展研究深度与宽度。只有达到“知识入门”,才能完成培养目标中“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目标。“精神入门”要求在课堂上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寻找创新点,打破原有思维定式,积极思辨,不断开拓,敢于挑战权威,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术创新精神。实现“精神入门”才能使研究生达到培养目标中对创新精神的要求。“研究入门”要求教师在研究生课堂上除了传授基础性知识外,还要由已知走向未知,即教师根据学科前沿和自身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在已知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把握专业发展规律,寻求新知,进行实践运用。教师要与学生一起用专业知识重新审视本专业中的不足,探索新的领域,形成新的研究聚焦点。通过课堂上的“研究入门”,逐步使学生获得培养目标中规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为了在课堂上顺利达到“三个入门”,继而实现研究生教育目标,研究生必须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研讨。教师则要抛弃教师绝对权威的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成为研讨活动的合作者与导航者,组织并参与学生研讨。研究生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研讨式教学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一条基本路径[6]。因此,为实现研究生教育目标,有必要实施研讨式教学。
2.研讨式教学适应我国当代研究生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我国研究生在以下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①专业素养更全面。经过本科阶段的专业培养,研究生掌握了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条理性强,见解与看法有一定深度,具备了与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与沟通的能力。②思维方式更成熟。研究生心智趋于成熟,知识水平、智力水平、自我意识较本科阶段有所提升,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广泛,对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有争议的学术问题以及学科的前沿问题都比较敏锐。③自主学习能力更强。研究生有较强的求知欲与进取心,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强,能自己发掘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运用理论、结合实践、验证假设、解决问题、提出见解、寻找创新点,更加注重个人见解的独到性、新颖性与实用性。④参与意识更强。研究生注重自身主体地位的发挥,参与意识较强,对专业问题有差异化的观点,注重营造互动参与的学习氛围。
研究生的以上特点要求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方式更具指导性与方向性,内容更具学术性与实用性,过程更具探索性与激励性,教学关系更具互补性与参与性,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研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在教学方式上,变“讲授式”为“研讨式”;在教学目标上,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在教学形式上,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在师生关系上,变“主—客”改造关系为“主—主”合作关系[7]。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采取研究和讨论为课堂教学主要形式,把传授方法、培养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适应了我国当代研究生的新特点。
三、在研讨式课堂教学中采用“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在研讨式课堂构成要素中,除了善于引导的教师和主动参与的学生外,还需要有轻松的氛围和恰当的管理手段,充分体现课堂民主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表达意见,不断产生新的创新点和研究焦点[8]。可见,恰当的管理手段是顺利开展研讨式教学的有力保障。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研讨式教学具有显著的特征,教学管理手段要与之相适应。一般来讲,研讨式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
1.师生关系平等
在研讨式课堂上,师生关系从教师权威转变为师生互补关系,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补充、相互补给、相互补正和相互补益的关系[9]。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只有营造平等的关系才能真正让学生敢于参与课堂研讨。高顿建立的新的课堂管理模式——高顿模式(the Gordon Model)就要求教师应以包容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以自由、关心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分歧[10]。高顿模式同样适用于研讨式课堂的建立。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展现个性,通过柔性管理来减少外部压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研讨。
2.课堂氛围民主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强调要建立一种安全的、和睦的课堂心理氛围。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可以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并意识到自己的潜能。教师扮演着一个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11]。研讨式教学要求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情境中学会学习、挖掘潜能直至完成自我实现。民主的课堂氛围也能够感染学生,使其在研讨过程中对不同的观点时刻保持包容与接纳的态度,减少学生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的激烈争执。
3.教学过程互动
研讨式教学改变了教师讲授的垂直性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可以针对问题与教师进行探讨或在讨论小组内进行思想的碰撞,这种不断互动的过程可以弥补“教”与“学”之间的断裂,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主动学习。此外,互动还体现在学生之间的活动中。由于研讨式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教学,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些都需要学生的分工与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既要学会独立思考,又要乐于与同伴互相帮助。通过协商,学生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同时相互启发,相互争论,进一步取得突破性的知识成果[12]。
4.管理方法与课堂的激励性
激励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方法和课堂本身的激励性两方面。在教学管理方法的激励性方面,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比较胆怯甚至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研讨式教学中不断激励学生,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形成自己观点的基础上,逐渐敢于发言,甚至对权威发起挑战,逐步建立起表达观点的信心。在此基础上,课堂本身也会产生激励性。由于观点得到肯定而产生的成就感会对学生产生极大鼓励,促使其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课堂研讨,以便得到教师的更多激励。以上两方面激励所形成的良性循环能够不断提升研讨式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研讨式教学的特征对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的管理手段无法与之相适应。纵观现阶段研究生课堂管理,不少教师仍然倚重点名、扣分等刚性管理方法;部分教师甚至会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讽刺和训斥。这样的管理方法不仅不会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反而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甚至会向教师权威发起挑战。研讨式教学的特征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课堂教学管理新模式,该模式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刚性管理作为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柔性管理的优势,使柔性管理贯穿于学校整个规章制度里,体现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科知识的内生动力。因此,教师要借助“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课堂教学管理新模式,以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为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把课堂作为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来提升自我,进而达到研讨式课堂的教学目标。
四、“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教学管理模式在研究生研讨式课堂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刚性管理要求制度化、标准化、数量化、程序化,是物化管理,而柔性管理则体现在非制度化、非标准化、非数量化、非程序化和人性化管理,两者各有利弊,最好综合两长而用之[4]。完整的研讨式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课前准备、课程导入、知识讲解、研讨活动的组织、研讨活动的评价等环节。下面将探讨如何围绕这些教学环节,实施“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教学管理新模式。
1.课前准备
卡尔·罗杰斯认为,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意义学习的四个因素之一,即便刺激来自外界,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13]。教师应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抓住机会激发学生潜力,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因此,在课前准备时,教师要安排学生提前研读本节课的学习资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来上课。教师也可以运用刚性管理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针对问题提交预习报告,并对课程内容进行“研读思考”,形成一种课前准备制度。课前准备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选取研讨问题,应该尽量避开已有既定答案或者学术界已有共识的话题,针对学生从课本上或者以前认知结构中难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进行研讨,让学生尽可能少受既定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影响,这将有助于学生在研讨阶段积极思考、各抒己见,真正产生“碰撞的火花”。
2.课程导入
在课程导入环节,首先是确定到课人数,可以采取刚性管理方式进行必要的点名。点名既可以达到管理学生的效果,也能为接下来的学生分组做准备。其次,柔性课堂管理要求教师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形成独特的课堂文化。教师要投入自身的情感,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学习交流,通过让某个学生简要介绍与课程相关的一个热点话题等热身活动,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3.知识讲解
柔性管理要求教师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认识和结论,不迷信权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14]。因此,在研讨式课堂的整个过程中,知识讲解环节主要起到引出研讨主题、激发研讨兴趣的作用。教师除了对教学的基础内容进行逻辑性梳理外,还要通过启发式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研讨问题展开思辨,尽量少用绝对性与决定性词语,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破除对“同一”、“唯一”的迷信,让学生表达不同观点,及时寻找创新点。除此之外,在这个环节,大多由教师进行讲解,部分学生参与感较弱,易出现交头接耳、玩手机等现象。教师要采取刚性管理手段,提前针对课堂行为制定纪律要求,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警告或批评,维持好课堂秩序。
4.研讨小组的划分
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划分研讨小组,注意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合理搭配小组成员,达到成员之间智力和性格互补。柔性管理通过让被管理者心中产生潜在说服力,将组织意志变为人的自觉行动。利用权威对被管理者进行的管理仅会让被管理者因屈从于权威而接受管理,只能完成行为控制,思想观念得不到管理。如果让被管理者进行相互管理,每一位被管理者以身作则,就会让其在行为和观念上都得到有效管理。在科学划分的研讨小组内,学生都会把自身当作一位管理者,开展自我管理,不仅监督他人行为,更会约束自身行为来做榜样。
5.研讨活动的组织
学生进行研讨是研讨式课堂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着整节课的效果。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要参与整个研讨过程。例如,在研讨过程中,可以采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的方法,给学生说明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别人的观点都要进行记录,但不要轻易判断对与错,防止一些个性胆怯的学生在观点被否定后就失去发表见解的勇气。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意识,也会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同一个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
研讨过程主要由学生主导,教师控制力较弱,为了保证研讨有序进行,首先要进行刚性管理。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制定活动规则并要求学生熟知,当发现有违反规则的学生时要及时提醒,如提醒无效,则可减少其课堂评价分数。研讨顺利开展之后,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发挥最大潜力去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作用不仅是教给学生如何研讨,判断他们观点的对错,更要为学生创造轻松的研讨环境,允许学生在互动中犯错误,不断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柔性管理中有关激励的方法是这一环节最主要的管理方法。对于积极思考并敢于发表个人观点的学生,教师要适时进行激励,可以采取言语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竞赛激励、奖惩激励等多种途径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直没有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较多的关注,在启发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继续深入思考以产生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就要及时带动其他的小组成员一起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逐渐产生信心,踊跃发言。此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性,让组内成员自我管理,切忌操纵学生的研讨行为。对于研讨中产生的辩论甚至争执行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在组内进行调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6.研讨活动的评价
评价总结是研讨式课堂的最后环节,可以分为教师评价与组内评价两部分。教师评价并不是对学生的观点评判对错,而是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研讨问题紧密联系和对比,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更准确地理解问题、更深入地分析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柔性管理中的激励性教学评价的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参与积极性、交流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等方面肯定学生,使之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调动他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在组内评价方面,要重视学生的群体言论与集体规范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培养自律品质的作用,让组内成员针对学习态度、课堂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对每个成员进行开放性评价。开展组内评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师过多管理的反感,更会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中明晰自己的优缺点,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为了防止学生“浑水摸鱼”,借助小组整体表现掩盖自身问题,教师要以刚性管理中的标准化、数量化管理为保障,进行必要的定量评价,综合运用评定分数、等级、统计正确率等方式对每个学生给予评价。为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个体评定,采用“标准参照(与预先设计的标准比较)”、“与学生能力比较”、“与学生改进比较”等比较方法,把学生课堂上的收获和进步与课程教学目标联系起来进行评定[15]。在此基础上,把激励性、开放性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作出最终评价。
研讨式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创新潜质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形式的顺利运行,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为辅的管理手段,柔中带刚、刚柔并济。通过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课程特性和自身授课特点寻找适合课堂教学的管理方法,通过不断创新的管理手段确保研究生课堂高效运行。
[1]周游.略论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关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5):109-110.
[2]薛向群,李英,程建青.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刚性与柔性原则[J].教学研究,2008(2):79-80.
[3]颜春华.柔性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5):44-46,55.
[4]周炳群.高校管理中的刚与柔[J].学术论坛,2010(1):202-205.
[5]龙宝新.论“研究性课堂”的架构与创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7):33-38.
[6]孙力.寓教于“议”:创造性思维方法与研究生课堂教学的融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3):62-64.
[7]陈钧.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教学模式——《群言》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6):92-93.
[8]施莉.研究生课堂讨论教学法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8(5):21-23.
[9]余虓.论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的特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4):56-59.
[10]樊建华.课堂管理的主要理论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1995(3):15-18.
[11]程艳.浅析“非指导性教学”[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 (11):153-154.
[12]彭婷.大学本科课堂研讨式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13]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4]王攀峰,赵云来.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文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8(9):16-19.
[15]RUSSELL M,AIRASIAN P W.Classroom assessment: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7thed.New York:McGraw-Hi11,2012:259-267.
(责任编辑周玉清)
张卫国,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院长,副教授,太原 030006;李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太原030006;李剑敏,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太原030006。
山西省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地方高校财经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编号:K32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