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研究综述

2015-03-01杜艳艳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化

杜艳艳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454000)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近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研究综述

杜艳艳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454000)

近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学术界主流的观点认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关于二者关系研究的焦点问题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也有部分学者不同意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划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深入研究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综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二者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十八大报告对于两大理论成果关系的新阐述又引发了新一轮对两大理论成果关系研究的热潮。本文拟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研究现状作一述评,并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一些看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对于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表述,即二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者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学术界普遍赞同这一提法,多用一脉相承、继承发展、开拓创新等来表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学者们深入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不同方面论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部分学者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学者们从两大理论成果的理论脉络出发,深入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内部联系。

徐光春提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吸收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精髓,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特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两者是一脉相承,一体相依的关系[1]。

杨瑞森指出,两大理论成果在内容上具有内在联系性:第一,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第二,毛泽东思想有的部分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直接继承下来,有的部分则赋予了新的时代特点而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新的理论形态;第三,是理论特色和理论品格的继承,两大理论成果都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性[2]。

武星亮等提出,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了艰辛探索,初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即“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不过毛泽东的探索没有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和实践的高度[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继承

一些学者从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角度研究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进行了理论创新。

石仲泉指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实践标准观、实事求是观、矛盾观、生产力决定作用观、对立统一观等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实践中的发展[4]。

苏伟提出,毛泽东构筑了一个系统的“怎样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理论,并对“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社会主义”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解决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指导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5]。

(三)两大理论成果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有的学者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研究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指出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继承关系,而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由量变到质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飞跃。

李捷提出,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规律,是前后接续、螺旋式上升的关系[6]。在另一篇文章中,他又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平发展的时代观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方面,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重大突破,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是一般性的、平面的,而是产生了质的飞跃[7]。

江青松从整体视域上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进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划分为五次过程性的部分质变和飞跃:毛泽东思想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过渡时期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果是认识过程中的量变阶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了必要准备,但还未构成认识上的飞跃[8]。

二、两大理论成果关系研究中争论的焦点问题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主体部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区别,学术界是没有争议的。目前关于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主要争论的焦点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学者们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含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含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的学者主要从以下方面表述了自己的看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不成熟;毛泽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路与改革开放后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思路具有重大区别;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等。

杨凤城提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相对薄弱,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均未突破苏联模式,“中国模式”形成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时,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背景而将两者抽象地进行关联,过度阐述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当代化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9]。

王文兵等提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是通过革命改变生产关系,然后发展生产力,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思路,两者具有根本的区别[10]。

秦宣认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仍然属于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11]。

还有部分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做了研究,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因而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区分开来。

一种观点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当代中国”的历史起点,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起点必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2]。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1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孙武安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始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发展的开端和历史起点,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应该是1956年。如果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是1978年,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排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外,就很难解释过去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14]。

付闪认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主题,“第二次结合”的时间起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是“第二次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础,因此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应当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15]。

(三)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连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链条

有的学者提出,在探讨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时,不能简单地将二者对立起来,应当以联系的方法看待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在两大理论成果关系中的地位。

某种程度上,我国监察制度的发展与政体自身的发展演变密不可分。我国现行的纪检监察派驻制度,一定意义上是中国历史、传统、国情共同发展的结果,既有先天文化优势,也有明显不足之处,尤其在国家与社会、权力与权利的联动监督方面。由于主要依据权力系统内部自上而下监督,消极意义日益凸显。“统一领导”强化派驻监督组织运作独立性权威性的同时,自然难免造成监管方式、途径、方法的单一性,从而影响到监督效力。派驻机构自身的监督如果单靠上级派出机关进行,难免陷入主体单一、渠道不畅、行政回应性较弱等问题,无法真正实现对派驻机构绩效的客观全面考评,从而最终影响其监督效能。

肖贵清等指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重要的思想观点又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直接加以吸收和继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是连接两大理论成果的有机链条[16]。

秦宣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思想成果,表现在:第一,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系统阐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第二,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的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下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思想来源;第三,在新时期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思想成果[17]。

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划分的争论

部分学者不赞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划分,对于划分方法提出了新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划分为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毛泽东思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这些不同意见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观点。

(一)“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部分学者提出“新民主主义论”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认为毛泽东思想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张静如等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也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怎样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是关于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18]。将新民主主义理论划分为两个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这两种理论分别解决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革命和建设问题;新民主主义理论初步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开启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19]。

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如卢洁、梅荣政等提出,这种划分方法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排除在了毛泽东思想之外,是不恰当的,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20]。顾海浪提出,毛泽东思想经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过渡时期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不能涵盖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涵,不能把毛泽东思想替换为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这种划分方法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21]。

(二)对两大理论成果之间“包含关系”的争论

石仲泉提出,两大理论成果是并列关系,而非包含关系,将毛泽东思想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做法,是将两者由平行的并列关系降为了从属的包含关系,实际上是贬低了毛泽东思想的地位[22]。

杜鸿林提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端和初始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包括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成果。如果将毛泽东思想排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外,那么后者就失去了思想来源和理论根基[23]。

刘俊等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毛泽东思想观”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毛泽东的“毛泽东思想观”阶段(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和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毛泽东思想观”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革命和建设”是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24]。这种论点实际上是将两大理论成果整合于毛泽东思想之中,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四、深化研究两大理论成果关系的原则

对两大理论成果关系的研究关系到如何对待我们党的历史,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以及如何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为了警惕目前各种反社会主义思潮,应深化对于两大理论成果关系的研究,辨明二者关系的性质,深入研究二者内容上的内在联系性。对于两大理论成果关系的研究,应遵循科学的原则。

(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宏观立场来考查二者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成果,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者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一脉相承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容上与毛泽东思想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同时又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在考查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时,应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宏观立场上,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研究二者的关系,不能将二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阶段中割裂开来,这会失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走向历史虚无主义。

(二)深入对两大理论成果本身的研究

深入对两大理论成果的基本内涵、具体内容、方法论及其发展脉络的研究,使研究更加深入化、系统化。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是一条贯穿两大理论成果方法论的主线,在此基础上二者具有理论内容上的关联性,理论品格上的一致性,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是连接二者的关键环节。只有深入对两大理论成果本身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避免言之无物、大而空泛的论述,避免脱离两大理论成果本身的基本内涵而错误地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深入学习研究党的文献对于两大理论成果的论述

党的文献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作了准确一致的阐述。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地位起,党的历次重要文献都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一脉相承和继承发展关系,这对于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研究二者关系时,要深刻领会党的重要文献对于两者内涵及其关系的论述,准确把握二者关系的性质,厘清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主要区别。在学术范围内有不同的意见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因一味求新求异而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这会导致思想上的混乱,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

[1] 徐光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J].求是,2013,(18):18-21.

[2] 杨瑞森.两大理论成果关系的哲学揭示与阐发——兼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J].教学与研究,2013,(11):5-18.

[3] 武星亮,姚 琳.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的一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1):1-5.

[4] 石仲泉.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2):5-12.

[5] 苏 伟.毛泽东对“怎样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方法论的开创性探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2):7-13.

[6] 李 捷.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探源[J].教学与研究,2008,(6):5-19.

[7] 李 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5):54-58.

[8] 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哲学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5):64-69.

[9] 杨凤城.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4):10-16.

[10] 王文兵,申忠民.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差异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3-17.

[11] 秦 宣.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理论前沿,2007,(22):13-16.

[12] 石仲泉.对“始于毛”的说法要作具体分析[J].广东党史,2008,(1):60.

[13] 徐崇温.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2):11-14.

[14] 孙武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5):27-33.

[15] 付 闪.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分会2011年年会综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2):70-73.

[16] 肖贵清,刘爱武.整体性视阈中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1):27-32.

[17] 秦 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求是,2009,(22):15-17.

[18] 张静如,李向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大理论体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2):9-11.

[19] 卢 洁.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兼评毛泽东思想是关于革命的理论而不是关于建设的理论的观点[J].党的文献,2007,(1):52-56.

[20] 梅荣政,李红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11-15.

[21] 顾海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视域[J].中国高等教育,2009,(2):10-11.

[22] 石仲泉.再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4):13-20.

[23] 杜鸿林.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1):10-15.

[24] 刘 俊,王 英.“毛泽东思想观”史论[J].求实,2013,(11):10-13.

(责任编辑:蔡宇宏)

Research 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in Adapting Marxism to Chinese Conditions in Recent Years

DU Yanyan

(Marxism College,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in adapting Marxism to Chinese conditions becomes an issue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Statement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is the prevailing view;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is the two grea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relationship Mao Zedong thoughts o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socialism; some theoreticians don't agree with the division of the two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points. When we deeply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it is necessary to use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Mao Zedong thoughts;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socialism; research review

2014-11-26;收修日期:2015-01-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KS006)

杜艳艳(1983-),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D610

A

1003-0964(2015)03-0011-05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化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