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作业,达到减负与提高双赢
2015-03-01吴颖
吴 颖
(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小学 北京 100031)
巧妙设计作业,达到减负与提高双赢
吴 颖
(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小学 北京 100031)
在语文教学中,作业训练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是教与学交互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真正的语文训练也必然是思维、情感、人格、审美等的训练,通过训练形成能力。因此,在提倡语文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将评、辩、画、编、演、参观、访问、收集等创新性的作业形式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等作业模式巧妙结合,为学生巧妙设计富有一定创造性、实践性的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就新课标下语文作业设计,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如下策略: 一、尝试角色作业,培养创新潜能和合作能力。二、画语文作业,体验创新乐趣。三、做“新作者”的续说续写作业,培养想象能力。四、“动手操作语文”作业,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动手能力。
巧妙设计 积极主动 减负与提高
沉重的书包,繁重的作业,高度的近视已成了现代小学生们形影不离的朋友。而知识经济竞争的社会,发展中的中国又在渴望着新一代的接班人。近年,国家教委发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其中第四条减少作业。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要积极与家长互动,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
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课外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提出:“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语文教学的灵魂是什么——创造”。的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培养创造力的特殊功能。在语文教学中,作业训练又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是教与学交互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真正的语文训练也必然是思维、情感、人格、审美等的训练,通过训练形成能力。因此,在提倡语文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将评、辩、画、编、演、参观、访问、收集等等创新性的作业形式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等作业模式巧妙结合,为学生巧妙设计富有一定创造性、实践性的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与纵向渗透,满足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潜能。最主要的是我所教的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由过去被动写作业,变成为如今主动做作业。从而,积极主动地提高了各种能力。我针对新课标下的语文作业特点做了一些尝试与探讨,着重就新课标下语文作业设计,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如下策略:
一、尝试角色作业,培养创新潜能和合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作业设计若能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学生就会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 放手让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想办法,鼓励他们自己找原因,自己排除故障。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力。让学生充分解放自己,能够自主地处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自主地处理学与玩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方向上前进。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力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无疑是课堂教学担负的一项主要任务。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扮演不同角色,进一步挖掘教材,表述自己的所学所得,能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特殊的语言艺术,能促使他们进入积极思维、探幽觅胜、主动创新的学习境地,教学过程也将在学生盎然情绪的作用下出现高潮。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作者极尽笔墨描绘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感染力强。怎样真正让学生走入这迷人的西沙群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呢?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读透读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西沙群岛,美的感受喷涌而出,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抓住这一契机,我为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可以抓住物产丰富、美丽富饶等某一个方面作专门介绍,也可以全方面介绍,还可以把自己课外了解到的有关知识,穿插其中一起介绍。学生听了一片哗然,有担心说不好的,也有想急切尝试的。我对作业的注意之处做了提醒,如称呼、礼貌用语、方位的改变等,便让学生或说或写或先说后写,此时的课堂像一个大舞台,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场面热烈,气氛活跃。实践证明,其效果喜人。学生说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均得到锻炼,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文中优美词句的掌握运用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此后,我又安排了两次导游作业:1、介绍自己的学校。2、介绍你熟悉的一个景点,让这种能力得以巩固和发展。
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在创新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携手合作,互相启发,就会出现一大于二的效应,创新的效果将更为丰富。在复习阶段,我有时布置学生自己给自己出复习卷,答完后请你信任的同学批阅,再互相挑选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几道题,在小组内组合成一份高水平试卷,推荐给班内其他同学。有时布置学生互相出题,你出我做,答题遇到困难时一起探论解决。这一形式深受学生欢迎,他们在这种全新的训练中增强了学习兴趣与自信,知识的掌握也更为牢固。在学习一些富有情节性的课文,如《我看见了大海》一文,我布置学生排演课本剧,让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进行表演。从中培养他们互相学习,友好合作的优良品德。
二、画语文作业,体验创新乐趣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教育首要任务之一是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努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单调乏味的说教作用甚微,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将作业设计进行有机渗透,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教学古诗《梅花》一课时,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意并能背诵默写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见过哪几种梅花,谈谈当时赏梅时的感觉。再结合诗句,说说最喜欢梅花的什么方面。有的学生说喜欢梅花的清香脱俗;有的说喜欢梅花的不畏严寒;有的说喜欢梅花不争春天之艳,而在花朵最稀少的冬季开放,给人们带来芳香等等,发言非常热烈。这时,我布置了一项作业:不管用什么手法画一幅梅花图,尽可能地从画中表达出你所敬佩的梅花的特点。这一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他们个个跃跃欲试。
第二天,蜡笔、水粉、水墨等形式不同的梅花图堆满讲台。我又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说明讲解,尽量说得有特点,与众不同。接着,在肯定每一个学生作业长处的同时,组织评比出最优秀作品,给予鼓励。课后,我又利用这些作品布置了一栏《学习园地》,主题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在观赏时向我询问这句话的含义,我便有目的地、适时地让学生明白了“要学好本领必须刻苦努力”的道理,且进一步深化,举了一些他们经过苦练取得成功的事例,说这就叫“梅花精神”,并当即授予“梅花奖”。
从这项作业中,学生说话、绘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老师赏识的话语中增强了自信,懂得了道理。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兴致勃勃,他们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倍增。甚至有的学生依然意犹未尽,要求今后多做这样的作业。细细想来,这种形式的作业,比起以往抄写几遍古诗有趣的多。
三、做“新作者”的续说续写作业,培养想象能力
作业的内容不完全拘于课本,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是促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的有效手段。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和基础,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跳水》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把事情过后,孩子、船长和水手们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写下来,给课文续个结尾,篇幅不限。交流时,发现学生思维活跃,写的面挺广,有写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尊互爱的;有写人与动物之间友好相处的;有写活动时应注意安全的;有写从船长的行为上所受启发的。续写的情节既合理又大胆,并且符合人物的性格。这样的作业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动手操作语文”作业,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动手能力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应注重培养我们的孩子有本领充分展示,有不同见解大胆提出的勇敢精神。为使每个同学完成作业都不感到困难,且都能在作业中有所得,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我设计出不同要求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如:背诵你最喜欢的课文片段;摘录你最欣赏的好词好句;选择自己掌握最好的词语为同学做解释或说一句话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在作文训练上减少命题作文量,鼓励学生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题材、内容不加限制。在作业格式上也常与学生讨论沟通,选择出大家最满意的。这种民主、开放的作业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深受学生欢迎。
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作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使创新思维的成果物化,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每教完一个单元,我都要求学生图文并茂地把自己的最大收获做成一张手抄小报,巩固所学知识,加强综合训练。我还布置学生学做小编辑,剪贴、手抄一本有主题的集子。首先要为自己的集子取一个动听而有针对性的名字,接着,开始收集相关资料、排版与美术设计,最后完成剪贴、写目录、写编者的话、绘画、装饰等。评比时,一本本新颖别致体现不同个性的“书本”展现在大家眼前,每一本都体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
总之,在《课程改革》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在教学改革创新的今天,学生们的各种能力被充分调动和展示出来。然而,学生们为了将来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家长施加的负担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我们教师能给孩子们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不但解决了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问题,还给了孩子们享受生活的权利。苏霍姆林斯基说:“确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为目的的那种作业性质,提出为此目的服务的独立作业的课题,是具有高度教学艺术的事情。”通过多年的精心设计和尝试,使我深深地体验到,创造性、实践性的小学语文作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也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良好途径。愿这一突破口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愉快体验、展示个性和大胆创新的乐园,愿意更多的学生能因此而主动学习,达到减负与提高双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