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5-03-01乌雅婷
乌雅婷 乌 蓓
(1.包头师范学院 马克思学院2015级;2.包头市环保局九原分局)
新媒体时代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乌雅婷 乌 蓓
(1.包头师范学院 马克思学院2015级;2.包头市环保局九原分局)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加强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作为受众群的高校学生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上受到了深刻的影响,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通过研究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在新时期如何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高校 意识形态 新媒体
高校是理论研究和创新的主要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讲堂。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使命,而且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素质和培养质量。[1]
当前,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巨大变革,网站、微信、微博、QQ、贴吧等新媒体已成为发展最迅猛、影响最深广的强势媒体,新的信息载体和传播方式引发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2]
一、新媒体时代下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媒体以其多元化、互动性、虚拟性和娱乐性等功能优势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然而它像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正反面的双重影响象,如果不及时引导,后果会不堪设想,在高校严格开展意识形态的引导管控工作势在必行。[3]
1.高校是大学生形成意识形态的重点场所
高校之所以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高校是大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思想观念形成的主要场所,高校不仅只是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和人生观的重任;其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充斥着各种新思想和新观念,东西方思想的交融新观念和旧观念的冲突,很容易使一些政治立场不坚定的大学生深受其害,偏离正道,使其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2.高校是新媒体应用的密集地
在高校中,新媒体是师生进行教学和交流的主要媒介,可以显著提升教师办公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与社会其他场所相比,高校的网络建设情况以及信息化水平均处于领先地位,而大学生往往处于新媒体科技的前沿,是新媒体的第一批体验者,因此高校可以认为是新媒体应用的密集地。而新媒介在高校中的快速传播,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必然会带来很多负面的效应,所以高校不仅要应用新媒介,更要在新媒介应用过程中重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4]
3.新媒体的虚拟性特质可能引发道德弱化的问题。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的实物媒体,虚拟性是其最显著的特性之一。新媒体借助于网络,可以传播各种类型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具有煽动性和误导性的信息,这类信息往往打着“追求自由”、“改革创新”的口号,实质上其真实目的是为了弱化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高校,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场所,更容易被这些信息所腐化,大学生还未真正踏入社会,思想并不成熟,容易被这类信息所俘获,造成道德观念的弱化,更难以形成健康的意识形态。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考验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路径更为丰富,传播空间更加开放,这必然使得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面临更大的考验。
1.高校的意识形态防御能力面临考验
我国高校教育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社会主义接班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西方国家一直尝试利用各种信息来西化中国,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其中高校大学生是其主要的切入口。新媒体时代,这些西方国家更是利用新媒体信息开放的优势,进一步侵蚀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主要途径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散播一些不良信息来弱化大学生对于党和国家的认同,其二是抓住大学生喜欢挑战和尝试新鲜事物的特点,加紧灌输不良言论。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高校的意识形态防御能力正受到严峻的考验。
2.高校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面临考验
在新媒体时代之前,我国高校在意识形态教育方面主要采用思想政治课、报纸、讲座、宣传栏等手段,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讲座、研讨会,这些信息载体多数属于实体性的媒体,而教育手段往往具有单向性和强制性。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呈现双向性,大学生不再是简单的被动接收,而且可以自己制作信息,自由发表言论,这对于高校传统意识形态造成强烈的冲击。[5]
3.高校意识形态管控能力面临考验
自从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而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为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导致很多负面效应,对于高校的意识形态管控能力是一种新的挑战。纵观当前的高校校园,存在大量的“低头族”,无论是在用餐时间还是在上课时间,低头玩手机现象均随处可见。此外,微信、微薄、QQ等新媒介也备受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媒体随意发表各种言论,分享各类知识。显然,这些新媒体的确可以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具有较大的帮助,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忽略现实,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的意识形态管控能力将受到考验。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议
新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效消除不良影响,构建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需要多角度的努力。[6]
1.增强高校对网络信息的政治敏敏锐性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信息仍然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多数大学生简单地认为新媒体只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工具,其可以使言论更加自由,信息传播更加广泛。事实上,很多网络信息均属于政治性话题,如果不对其进行深刻的辨别,往往会造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摇。因此,高校工作者必须一方面培养自身坚定的政治立场,另一方面保持敏锐的政治敏锐性,对于新媒体中传播的各类信息进行及时辨别,防止其在高校中肆意传播,如此才能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7]
2.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阵地建设
新媒体时代,高校要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阵地的建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网上建设。当然,建设工作实施主体不仅局限于高校,还要综合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协会、宣传部门的力量,开展对网络技术的研发、资料的收集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网上宣传。与此同时,高校更应该建设一支能够熟练应用新媒体的党建队伍,弥补传统党建队伍只懂网络技术不懂党建或者只懂党建不懂网络技术的缺陷。
3.建立大学生认同的网络宣传教育体系
当前的网络宣传教育体系难以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很多宣传手段仍然局限于学报、杂志或者学校网站,这样的宣传方式很难受到大学生的关注。事实上,高校可以抓住大学生青睐新媒体的特点,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模式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此外,高校工作者应该及时调查和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兴趣爱好,将当前最受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融入宣传话题之中,这样可以使大学生更加关注宣传内容,更加乐于发表自身看法,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意识形态具有重大的意义。
4.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管制度
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建立整体意识、政治意识、科学意识和防范意识,实时关注国内外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加强安全监管制度的实施。安全监管制度中应该落实舆论引导机制、高校网络信息安全评估机制、信息造谣惩罚机制,针对新媒体信息应该加强审核力度,对于具有政治、安全隐患的信息不予通过,针对信息造谣现象严格进行惩处。此外,高校的党委宣传部可以建立网络信息监控中心,专门针对校园内微信、微博和QQ上传播的信息进行审核和监控,一旦发现负面信息,对传播人进行严格查处,从而保证校园新媒体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提升对于新媒体的监控技术,对于新媒体信息中的一些不良言论直接进行自动过滤和屏蔽,对于言论散播者直接通过学校网站进行公示。当然,高校在实际监管中,必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安全监管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做到与时俱进。
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开放,高校也可以利用更多的媒体资源开展更加高效的意识形态教学。然而,新媒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很多全新的挑战。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种类繁多,来源复杂,当前大学生对于一些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仍然较为欠缺,因此高校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变得极为紧迫和必要。我国高校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相关措施,另一方面可以自主研究,两者结合来保证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实施。
[1]朱孔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M].广州 : 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
[2]朱兆中.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思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魏晓文,邵芳强.论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4(6):29-33.
[4]陈大勇.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
[5]余源培.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建设[J].河北学刊,2013,(1).
[6]刘忠厚.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探[J].理论学刊,2012,(02).
[7]金坤城.论意识形态管理理念的创新[J].理论探讨,2013(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