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义“坪东四楞碑”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2015-03-01彭建兵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兴义驿道碑文

彭建兵

兴义“坪东四楞碑”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彭建兵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兴义“坪东四楞碑”是地方历史文物,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石碑的考察,可以窥见清朝末年兴义郊区与城区之间交通、碑文撰写者及民间集资修路等有关历史情况。

坪东四楞碑;兴义;地方历史

一、古碑概况

在兴义市幸福水景公园的小广场附近,笔者发现了一通石碑——“坪东四楞碑”。石碑表面有一些划痕,字体为楷书,阴刻,大部分字迹较为清楚,少数字迹已经漫漶不清。随后的数天,笔者关注着这块古碑,在数次田野踏勘抄录碑文和民间访问的同时,查阅了民国《兴义府志》、《兴义县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物志》、《兴义市文物志》等相关资料,基本上摸清了这块古碑及其蕴含的有关历史问题。

“坪东四楞碑”是兴义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由兴义市人民政府公布,坪东镇人民政府2001年4月立。该碑在1987年所编《兴义县志》、2004年内部发行《兴义市文物志》中没有记载,但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物志》等资料中有记载。据当地村民介绍,该碑原在兴义市县城西郊坪东乡四楞碑村,在龙头山下古驿道边,那里至今存留古驿道石板路。石碑立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叙述了光绪十七年(1891年)修筑从木贾至兴义县城石板路的历史情况。距离石碑不远的龙头山山脚的一块巨石上,有光绪十六年(1890年)当地士绅蒋金奎所题“永奠康庄”摩崖。该摩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凿毁部分,现尚能辨清字迹。这个地方原来叫四楞碑,现名幸福花园小区,是云南、贵州之间的交通要道,有石板路,是古驿道,为木贾经小寨进入兴义县城黄草坝的必经之地。现在,古驿道被一条崭新的现代公路代替。

“坪东四楞碑”立于三层台阶底座上,原碑帽、底座已缺失。听当地居民说,“文革”中该碑被毁坏,四角攒尖葫芦宝顶碑帽很大,被一名本地人拿回家当水缸盖板了,底座则不知去向。至于原来的底座是什么形制的,当地许多人已不能详细描述,只是说“很大,很大”诸如此类之话。后来,笔者找到蒋氏家族后人蒋天信,他还记得碑帽的具体形状,在纸张上描绘石碑的碑帽形制。他认为,可以给碑加上原来那种碑帽以使古碑完全,将此建议反映给兴义市文物部门了,但现在没有结果。老人家有他的考虑,不管考虑得是否周全,可鉴其珍爱家族历史和维护、保护历史文物的积极态度。

石碑为长方体形制,高206厘米,宽度不一,叙述修路之事的正面及文字的背面均宽52厘米,有捐款人姓名及捐款数目的左面和有捐款人姓名及捐款数目、立碑时间的右面均宽47厘米。现底座为新近所修,石板还非常地新,为三层台阶式,每层高18厘米,总高54厘米。其中最上层长239厘米,宽235厘米;第二层长296厘米,宽293厘米;最底层长359厘米,宽350厘米,均为现代青石整块砌就而成。底座大的青石长65厘米,宽56厘米,厚18厘米。其他的青石要小一点,但长、宽、厚度均匀,都是长58厘米,宽30厘米,厚18厘米。

该碑字迹基本清楚,保存大体完好。立碑时间是大清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春三月十五日。此碑叙述清朝末年本地绅民修路故事,是古代历史文物。石碑原来立于山脚,现已移到幸福水景公园广场一侧绿化带中间,估计是基于表现兴义历史文化底蕴的考虑。由于该地区处于开发状态,故对之搬迁式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古碑已存在一百多年,长期处于露天之中,日晒雨淋,尽管目前字迹较为清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化状况一定会出现。现在,石碑有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有的是人工破坏的,有的则是自然风化而剥落的。我们可以对之进行保护,如在清洗干净碑文的前提下,对之进行字迹清晰化处理,可以拓之字迹,且将拓片保存。我们可以在石碑所在地对碑文进行拓片展示,用钢化玻璃对碑体进行围框式保护。这样,既保护了古碑,又使大家对古碑叙事情况充分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碑文内容辑校

该碑文内容,《普安州志》、《兴义府志》等地方志书籍未载,即使是民国三十七年修纂的《兴义县志》也未具录此碑文。1987年4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物志》对碑文进行了抄录和介绍。2014年出版的《兴义风物之文物古迹》、《兴义文史资料解读》两书均据上书对“坪东四楞碑”的内容进行了辑录。经笔者多次实地踏勘,发现原来由他人所抄录的文本有讹误之处,需要订正。现在田野踏勘的基础上,对照《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物志》(以下简称“《州文物志》本”)、王仕学《兴义文史资料解读》(以下简称“王本”)、周仕敏、刘俭敏《兴义风物之文物古迹》(以下简称“周本”)对该碑文进行辑校。

笔者经六次核对碑文,终于摸清碑文的具体内容。古碑三面有字,正面十二行,背面无字,左面十一行,右面十行。立碑缘起在碑之正面叙述,捐资功德人名及具体捐资数额在碑之正面、左面、右面三面皆有表述,其中碑左、右两面全是捐资人名及捐资数目,最后于碑右末尾具明立碑时间。

1.石碑正面文字

对于碑文主体内容,笔者尽量保持其原文写作风格,分行、据实抄录并断句、校注。对于第八至十二行之捐款人名姓及捐资数额,则不再分行抄录,以方便识读,不致引起歧义。

第一行,48字:西乡入城一道,向无1定途,行人屡易2,后取道於河干。每3至冬夏雨时,则渲泥4在望,几同蜀道之难。征夫裹足,致洒穷途之泪。临

第二行,46字:岐浩叹,跋涉维艰。前此诸先型有心未果。至光绪十七年5与同人计议6,众志协一。於是量力捐7挂,得数若干。於三月初旬

第三行,48字:举工8,至十月告竣。凡八阅月而功始成。然鸟道新開,所过不无稍损。度阡越陌,惟取乎9直所。幸10诸君子慨然相许,各乡友积11腋

第四行,47字:成裘,同事者更番监视。又值荏斯土者,乃馨山盐12公贤邑侯也,闻斯举而乐焉,沿途晓谕诰诫维殷。以故百年未竟13之功成

第五行,48字:於一旦。功竣之日,冠盖相属,守官各员,同临14踩视,亦一时之盛事也。乃知善事之成,固在乎人而亦有其时焉。不然,前此非无

第六行,33字:人财,何致迁就于此日?所望后之君子相因培补,勿使倾颓,是则厚愿也夫。蒋金奎叙。

第七行,10字:谨将功德芳名刊列于左。

第八至十二行:蒋金奎捌十千 黄锦荣玖十千 黄锦清叁十千 黄金秀叁十千 杜先贵拾三千 刘绍钦一五千 刘正发一五千 □□□一五千 熊德祥一千文 谭懋功一千文 刘先汉十千郭□业 八千 彭学宫六千 □济州五两 廖盛五千 郭光前 周□□金修 关培□ 萧凤□各 助钱五仟 孙有富 王臣爵 □发□ 黄□□ 王来孟 □□光各助钱肆仟文 □□□ □□周 谢圣恩 潘朝祥 查正和 李元富各助钱叁仟文 徐元科 □□□ 张□裕 韦治邦 贺良德 郭连仪 陈永祥以上各助钱叁千

2.石碑左面文字

古碑左面文字十一行。文字如下:

叶春景二千五 贺良德二千五 张金贵二千五 潘朝俊 □元德 刘成思 侯仕清 陈廷富黄年福 罗远贵 郭建礼 以上各助钱弍千文关正富 陈登纪 田应兴 张光□ 梁占魁 晏学礼 梁成美 唐续宋 谢盛典 谢盛书 何联共 以上十一人各助钱弍千文 关正□ 颜宗儒史双林 陈新贵 王清怀 段成□ 胡有贵 钟大华 钟正统 查绍友 查正科 以上十一人各助钱壹千文 查黄氏一千六 彭正谋一千六 杜先善 潘朝银 唐长福 陈朝方 陈有富 查光一 杨天喜 杨志开 何宗秀 以上各钱壹千伍百文 何□修一千三 陈廷昌 王礼周 吴应林银春魁 晏发吉 钟大喜 各助钱壹千弍 杜先发 傅应科 钟学礼 苏成银 各钱壹千 □国光 何天喜 夏鼎中 萧成荣 陈云开 韦仁冠韦义冠 高朝贵 潘朝正 于有才 谢盛君 以上十一人各助钱壹千文 刘绍恩 蒋国锐 贺福宗 何钟华 何联荣 查名成 魏元贵 何先伦陈文彩 田应龙 以上十一人各助钱壹千文 陈登甲 陈朝文 韦儒冠 韦汝兴 王成美 潘廷兰 潘元鼎 陈廷贵 郎必昌 陈廷汉 曾昌荣以上十一人各助钱壹千文 何□□ 钟正品 查应泰 李毓英 王廷壁 各助钱壹千 高阳春王义林 薛万金 王忠发 樊春贵 韦金鼎 各助钱捌百文

3.石碑右面文字

谨将圆事功德姓名列□□

赵发元 杨定生 容和林 □明秀 各钱陆百 韦勤科 韦金必 查洪魁 查绍武 黄治中各助钱捌百 黄廷礼四百 蒋正坤 谢盛礼 夏刘氏 文和先 杨□名 王忠臣 张文焕 张甫 以上各助钱陆百文 □金年 李甫廷 孙德发 梁 绅 杨各彩 李文彩 梁同安 冷福春蒋国香 以上九人助钱陆百文 李云祥 何宗炳肆百 查明发 郎兴昌 □金奎 王德富 李元品 叶自清 林学远 以上各助钱陆百 张名贵胡有贵 黄大顺 各伍百 查应元 谭发科 韦绍唐 赵定科 冯大才 陆光高 各助钱肆百文史三贵 韩国太 李万清 陈昌荣 张□梅 查正一 孟有贵 彭正全 钟大伦 以上九人各助钱肆百 蒋正风 贺福云 蒋国栋 徐绍先 殷忠臣 梁登福 杨长生 查明国 吴应开 以上九人各助钱肆百 李廷相叁百 郎宗明肆百 邓文有拾捌千文 黄开明拾叁千捌 韦勤科拾叁千叁 韦德清拾叁千叁 李能保银拾两 赵福有拾叁千 韦盛冠柒千文 张孟荣肆千文 毛凤喜王自新壹千文

大清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春三月十五日立

【校注】:

1.笔者按:今“无”字处石块已脱落,字体上端已经残缺,字迹难辨。

2.易:《州文物志》本作“累”字,实为“易”,意为:变更道路。

3.每:《州文物志》本作“今”,王本、周本因之,实为“每”。

4.渲泥:《州文物志》本作“泥泞”,王本、周本因之,实为“渲泥”。

5.十七年:《州文物志》本、王本、周本均无此三字,实有之。

6.计议:《州文物志》本、周本有此二字,而王本无“议”,实为“计议”二字。

7.捐:今该字上部已残缺,但尚可辨清字迹。

8.工:《州文物志》本、王本、周本均无此字,实有“工”字。

9.乎:《州文物志》本、周本均有此字,而王本作“夫”,实为“乎”。

10.幸:《州文物志》本、王本、周本均置此字于前句末。

11.积:《州文物志》本、王本、周本均作“集”,实为“积”,错字也。

12.盐:《州文物志》本、王本、周本均作“盐”。今该字已残缺,难辨字迹。馨山盐公,名姓待考。

13.竟:《州文物志》本、周本均作“竞”,而王本作“竟”,实为“竟”。

14.临:《州文物志》本、王本、周本均作“监”,实为“临”。

三、相关问题研究

关于该碑立碑时间及撰写碑文者在碑文中均已明示,立碑时间是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碑文叙述了光绪十七年(1891年)当地绅民捐资修建木贾小寨至黄草坝一段道路的情况。撰写碑文者为蒋金奎。

1.石碑定名

此碑的定名,黔西南州本地文史工作者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文物志》一书定名为“坪东四楞碑”,[1](P133)《兴义风物之文物古迹》一书名之为“坪东四棱碑”,[2](P155)均是根据碑的形制来作出的判断。古碑之所在地名为“四楞碑村”。地名因碑而名,还是碑名因地而名,好像都可以,但有点牵强,定名并不确切。我们对碑之定名除了考虑它自身的命名和碑之所在地的因素外,还要注意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碑文之主体内容。碑文主体内容叙述了时人为什么要立这个碑,是我们对一些古碑定名的重要依据。所以该碑名之为“坪东修路碑”[3]P190较为妥当。碑文因此而名为“坪东《修路碑记》”[4]P125也就顺理成章了。

2.蒋金奎其人

碑文的撰写者为蒋金奎,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卒于民国六年(1917年),曾任清朝云贵总督岑毓英秘书,是清末民初兴义木贾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光绪十七年(1891年),蒋金奎倡修并捐巨资修建木贾小寨至县城的石板路,并撰碑叙。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蒋金奎等人将“坪东四楞碑”立于兴义西乡木贾小寨至黄草坝古驿道边。蒋金奎墓现存兴义市木贾小寨神树脚。

蒋金奎,清末贡生出身,民国《兴义县志》中有记载,“蒋金奎,字小坪,西乡木贾人,性聪敏,工诗词,文挥洒自如。居,尝摩挲小仓山房诗文集。清同治时入文庠,食廪气。旋补明经,设私塾于乡中,分幼童高材两班,及门刘以诚及侄介人均能诗。金奎著作等身,多散佚。年七十余以寿终。”[5]P362据民国《兴义县志》载,蒋金奎于同治七年(1868年)被举为岁贡。光绪五年(1879年),其兄弟金锡、金瑞同被举为岁贡,金科于光绪年间亦被举为岁贡。清朝末年前后十年内,兴义木贾蒋氏家族出现“一门四岁贡”的可喜局面。今蒋家后人认为,蒋金奎等四人为进士,说以前看到过进士匾,也说当时流行的一句俗语:隔河四进士,上下两翰林。“四进士”属于蒋家,翰林则为陈、郭两家,而地方志中并没有载明蒋金奎等四人为进士。由此,清朝末年蒋家“一门四进士”之事实究竟如何,尚待考证。

蒋金奎所撰诗文,效袁枚《小仓山房》之文风,深受袁氏文风影响。其著《北窗余绪》等著作,又撰《重修木贾武庙序》等文章,皆文辞精美,行如流水,俨然美文。其倜傥文彩,名重一时。蒋金奎的书法亦佳,笔力遒劲,自成风格。他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所题“永奠康庄”巨石摩崖至今犹存兴义市木贾街道办事处小寨龙头山原古驿道边,是清末兴义本地书法之精品。

3.清末兴义郊区与城区之间交通

“坪东四楞碑”讲述了清朝光绪十七年当地民众民间集资修建从木贾小寨至黄草坝这一段道路的历史。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建置兴义县,县治设黄草坝。兴义县与滇、桂周边省份之间的交通联络作用突显,从此成为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的贸易中转中心,官民商贩往来此间络绎不绝。清朝时期兴义设县之后,县属建有“铺”这一驿传机构。原有十三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裁撤水倒流、顾屯、柳树井三铺,移邓屯铺于龙光。《兴义府志》卷三十记载,至咸丰三年(1853年)时兴义县有十铺,即在城铺、腰塘铺、龙井铺、木笼铺、顶效铺、郑屯铺、三家寨铺、龙广铺、马鞭田铺、木咱铺。[6](P317-318)县境内修建有驿道,部分古驿道至今犹存,如马岭、木贾、万屯、乌沙等处。

中国古代城市一般以城墙形式维护统治中心,在城墙各面修建门楼以交通内外。据咸丰《兴义府志》之“兴义县城图”记载,兴义县城建有北门、东门、西门、小西门。[6](P56)清朝兴义县建置前后,尤其在建县之后至清朝末年,以县治黄草坝为中心,形成几条主要的城市与郊区的道路交通干线:(1)由顶效经马岭河峡谷踩水渡沿今桔山街道办事处,经东门入城。(2)由顶效经纳省、马岭木桥,沿今马岭镇营上古寨,至今桔山街道办事处滴水社区,经北门入城。至今马岭河峡谷仍存踩水渡驿道遗迹,万屯镇坡落布依古寨存留一段古驿道石板路。这两条道路是兴义与兴仁、贞丰之间和贵州西南部与安顺、贵阳之间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兴义经顶效、万屯、龙广至安龙县,与安龙县、册亨县、望谟县之间和贵州西南部与广西之间的交通要道。(3)由马岭镇瓦嘎、营上古寨、滴水,经北门入城。这是兴义与普安、晴隆的一条交通要道。至今马岭镇瓦嘎、营上古寨存留古驿道遗迹。(4)由乌沙或枫塘,经坪东木贾小寨,自四楞碑从小西门入城。(5)由乌沙经下午屯,自西门入城。第4、5条道路是兴义与云南之间的交通要道。乌沙镇境内至今仍存留永康桥、江底桥、抹角桥以及古驿道等古代滇黔交通遗迹。坪东、木贾境内也尚存数段古驿道石板路。(6)由巴结,经菁口、则戎,沿安平九寨,经下午屯,自西门入城。这条路是兴义与广西之间的交通要道。

“坪东四楞碑”是见证清朝末年滇黔桂边境之间交通的重要历史文物。经兴义往来于云南之间的人员,大都经过今木贾四楞碑、小寨的一段石板式古驿道。据当地人介绍,几年前该地还存留着数段古驿道,现在随着城区扩展,四楞碑这一带已经开发成物流贸易中心和商品房住宅小区,现在新修的一条水泥路将原来主要的一段石板路覆盖了,只留下很少的一段了。

4.民间集资修路

“坪东四楞碑”表明,当地民众自发捐资修建了今坪东木贾小寨经四楞碑,进入县城黄草坝的一段路。这段古驿道在光绪十七年重修,从三月初至十月历时八个月修成。在修路的过程中,乡人捐钱投劳,同心协力,保证了道路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捐资人员既有当地士绅如蒋金奎等,又有一般老百姓,体现了道路修建的民间性特点。捐资遵从自愿原则,“量力捐挂”,因此捐款数目不等。根据杨端六《清代货币金融史稿》研究成果,咸丰七年至宣统三年,一两白银折算1500文,可知捐资最多者为黄锦荣白银九十千文,最少的捐了四百文,其他人员捐几百、数千文。无论捐资多少,都反映了彼时当地士民对道路交通建设的重视。“幸诸君子慨然相许,各乡友积腋成裘”是对乡人群策群力修路的表述。这一修路善举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得到了地方士绅、官员的大力支持。馨山盐公,具体何人待考,但从碑文中得知,他是“贤邑侯”,肯定是当时兴义县本地的势力人物。他对道路修整积极支持,协调有关关系,“闻斯举而乐焉,沿途晓谕诰诫维殷”。以至于道路修成竣工之日,兴义县诸多官吏来贺。尽管我们从捐资人员姓名中难以判断当地官员是否参与捐资事宜,但可以看出,他们对修路采取的是一种积极支持的态度。这是要肯定的。

[1]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史志征集编纂委员会.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文物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7.

[2]周仕敏,刘俭敏.兴义风物之文物古迹[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4.

[3]罗松.石头记忆[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4.

[4]王仕学.兴义文史资料解读[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4.

[5](民国)卢杰创修,蒋芷泽等纂.兴义县志[M].黄加服,段志洪.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第30册)[Z].成都:巴蜀书社,2006.

[6](清)张锳修,(清)邹汉勋,朱逢甲纂.兴义府志[M].黄加服,段志洪.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第30册)[Z].成都:巴蜀书社,2006.

The Study on Pingdong Four Rowed Stone Stele in XingyiCity and Related Problems

PENG Jian-bing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Pingdong Four Rowed Stone Stele in Xingyi City is a local historical relic and has certa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Investigated by the stele,we can know about the Xingyi transportation between suburb districts and urban areas in last years of Qing Dynasty,the inscription author and the situation of road by ay of raising flok funds.

Pingdong Four Rowed Stone Stele;Xingyi;local history

1009—0673(2015)02—0040—06

K872

A

2015—01—14

彭建兵(1972— ),男,湖南益阳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南北盘江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政治与历史学院副教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敦煌学与中国佛教文化、布依族历史文化、贵州地方史和旅游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韩继伟

猜你喜欢

兴义驿道碑文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慧思陶勒盖碑文解读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重返三叠纪——兴义国家地质公园
海丰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设计的思考
兴义万峰林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骑行在兴义
赏花——兴义万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