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作业形态 优化数学学习
2015-03-01安徽亳州市涡阳县梁岭小学233600范广杰
安徽亳州市涡阳县梁岭小学(233600) 范广杰
“数学中的计算太枯燥了,我不喜欢学数学”“数学问题中的关系太繁琐了”……这是部分学生的心声。从中我们能体会数学训练的乏味程度,那么我们如何改进数学作业形态呢?
一、说——发掘思考的深度
用说的方式来促进学习思考,改变埋头苦做的格局,无疑能让数学作业充满活力。说有利于学生科学的表达,更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还能促进学习有序思考的推进。
如,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学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数学练习。“把今天的学习内容有序地说给同桌听”“说说课中你还有什么没有彻底弄懂的地方”“说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特殊之处,说清楚这里的除以2对应着什么内容”等。这一组数学训练,看似简单,但远比照葫芦画瓢地做几道习题更有价值,更具深远意义。
说不仅促使学生有序地回顾课堂的学习进程,使知识的呈现脉络清晰无比。同时,学生能够清楚地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现出来,一方面让学生再度享受知识探索的历程,明白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成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深入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这些图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够牢固地理解公式中除以2的本质。整个过程是在梳理学习的过程,是在不断提炼学习的过程。说还有利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数学学习充满活力与情趣,更让数学学习充盈着个性的色彩。
二、做——改进学习的质态
孩子的智慧来源于指尖。这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也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创新数学作业,把实践活动与数学思考、数学巩固有机地整合起来。如果我们的数学作业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尝试,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更加的灵动,富有活力。
如,在教学“时、分、秒”之后,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玩中感悟时、分、秒的本质,体会钟面的构造,领悟时针、分针的构成,并在活动中加速时、分、秒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指导学生做出一个漂亮的钟面,让学生刻画大格、小格,并引导学生说出大格是什么,怎样刻画出小格,进而理出大格和小格之间的联系,强化分针转动、时针转动过程中的内在关系。其次,指导学生做出时针、分针、秒针,并转一转分针,感受到1分钟在钟面上的构造,再用秒针拨出1分针,体会秒针转动的格数。学生在两次拨动的过程中直观地感悟到1分钟是60秒,有厚实的感性积淀,克服了空洞的记忆。
活动是有效学习的载体,它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保持旺盛的精力,更能丰富学习感知,有利于学习思考的深入,有助于学习灵感的生成。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此,把实践活动演变为数学作业的一种形式,更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促进认知的科学建构。
三、问——叩开思维的钥匙
问是创新的试金石,更是支撑未来学习的砥砺。数学教学又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问题意识,即: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发展应用意识。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善于指导学生问、追问,从而养成善思的好习惯,并在学习中勇于质疑,敢于追问和提出不同意见,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如,在“认识循环小数”的教学中,教师就得充分抓牢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因势利导,设置学生质疑问难的情境,引发学习争议,凸显学习问题,促进学习探究的深入。因此,在新知学习的开始前就布置一组预习训练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设计三道习题:①420÷15,②96÷15,③50÷15。教学中由教师适度引领,“从自己的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想法?”“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在提示下产生新的思考。学生的质疑追问无疑会让学习更具目的性。当学生在讨论中发现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计算不需要再继续下去,后面的商永远都是3时,循环小数的引入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点质疑,刨根问底,就一定能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习变得更具理性。数学是由“问题”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此,用活质疑机制,让学生在问中把握知识的要领,在问中学得研究的方法,在问中获得必要的研学经验。
当然,数学作业的形式不只是上述描述的几种,还有像“数学日记”“数学小报”“数学游戏”等,这就需要我们创新作业设计的思路,使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的喜爱,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数学练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累,丰富学生的数学练习经验,从而让再学习、再创造、再发展成为数学作业的灵魂,让学生在数学作业这个乐园中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