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偶像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2015-03-01李超阳

亚太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偶像明星人格

文/李超阳

偶像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文/李超阳

一、偶像的含义

中国关于“偶”的解释很早就有,至少在殷商时期就有“偶像”的相关记载。古代偶像的含义主要是指神像、佛像,也有权威的意思,大多是指用来束缚人的思想观念。《辞海》以“偶像”、“幻象”为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以“假象”立目,指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如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一书中指出反抗被称之为一切传统理性和道德,倡导推翻偶像。在当代社会随着消费文化的快速发展,偶像被应用的更加广泛,他的含义也更加模糊和广泛。从以前的精神偶像为主转变为以娱乐明星偶像为主。“偶像”,是指个体或群体自我选择和认同并受到极度尊敬、钦佩或及其欣赏、喜欢和向往的形象化的人格符合。①

二、偶像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偶像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发展大学生的个性、激发潜力、提高素质,同时也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上产生消极的影响。

偶像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社会上各种偶像的存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可以借鉴的人格资源,可供参照的人生范式。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大学生之所以会偶像崇拜,说明偶像有他们欣赏和学习的地方,现实中也有很多明星是通过模仿、追逐明星而成长起来最终使自己也成名的。

第二,为大学生提供精神动力,激励自我奋发上进。偶像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偶像的言论产生的影响力相对与父母和老师的大的多。大学生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他们热情、奔放,有无情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他们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良好条件,所以,对偶像的崇拜,只要引导得当,就可能带来丰富生活、开拓眼界、塑造良好人格、积累知识经验等效果。有位新加坡少年说:“刘德华不只歌唱得好、戏演得好,而且还有热心为社会服务。他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业,常常要我们把成绩表拿给他看,鼓励我们把书读好。所以,我认为崇拜偶像,只会让自己更好。”这种发自内心的偶像崇拜,最有激励作用,最有持久的时效性。

第三,偶像崇拜有利于大学生宣泄情感,促进心理健康。人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如意的时候,尤其是大学生,从以前的重视考试成绩同一管理到现在的自行学习,他们会一下子找不到人生的目标,陷入迷茫之中。偶像崇拜让大学生发泄了内心的情感,确立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

但另一方面,偶像崇拜的消极影响也是很明显的,这些消极性的影响来自于偶像本身的性质、特点,大众媒介的引导,也来自大学生自身对偶像追崇的方式。

第一,盲目崇拜,缺乏自主精神。偶像崇拜的无限度渲染放大,容易导致盲目跟风,从而使大学生失去判断能力,淹没于“偶像”热中。片面夸大个别杰出人物和明星,容易陷入唯心史观。一些学生并不想追星,但碍于面子,怕别人说他是“老土,OUT”,也盲目跟随崇拜,迷失自我的人格。

第二,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选择偶像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不一定所有的偶像教育价值都是正面的,尤其大众媒介占主导的现代社会,大学生了解的公众人物都是通过大众传播的得知的,尤其报道的全面性,尤其是喜欢大肆报道明星的负面新闻,从而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误导。如:近期频频爆出明星吸毒事件,看到自己喜爱的偶像原来是这样,会使大学生建立起来的美好理想和价值观遭到粉碎。

第三,导致审美观低俗、肤浅。尤其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偶像实际上已经成为消费主义和商业文化的产物。企业为了打造明星的完美形象,不断宣扬打造“人工美女“,致使大学生也盲目跟从,掀起一股学生整容热。

三、大学生树立正确偶像崇拜观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盲目崇拜娱乐偶像产生的诸多影响中,消极影响已经占很大比例,这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注意,对学生偶像崇拜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在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崇拜欲望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指导,主要有以下两点:

1、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现代是媒介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对偶像的了解也主要是从媒介中获得的,因此,只有让大学生充分的了解媒介,学习媒介知识,从而辨别媒介内容的真实性。大学生才能真正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崇拜偶像;什么样的偶像值得崇拜;应该如何进行偶像崇拜,认识这些才能在崇拜偶像的过程中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使自己的价值观得到提升和改善。

2、引导大学生关注精神偶像。现在是个消费文化占主导的经济社会,媒体和商家为了取得巨额的经济收入,开始大量塑造和传播娱乐偶像明星,大批精神偶像遭到冷落。娱乐文化也从邓丽君为主流的艺术氛围变为以赵本山为主流的低俗文化氛围。媒体大肆揭露明星的丑闻,宣扬明星的恶习,这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崩塌,甚至厌恶社会,严重的可能会危害他人。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给大学生讲解偶像的含义及相关知识,多给大学生举一些精神偶像的例子,社会和媒体也应该多宣传一些道德模范、行业精英这类精神偶像,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偶像价值观。

[1]于 晶.形象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秦 .现代教师职业形象的内在精神及其建构[J].教育探索,2006,(2):123.

[3]周 正,戴 平.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形象浅论[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11):132-133.

[4]范运祥.体育教师信息能力的构成及培养途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79.

[5]王爱平.试论师范大学生教师形象塑造[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6):19.

[6]马卫平.体育与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邱卫东.现代教师形象的设计策略[J].教育探索,2003,(3):39.

注解:

①于 晶.形象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李超阳(1990-),女,硕士研究生,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

G

A

2095-9214(2015)02-0191-01

课题编号课题名称ZTSZXKT201407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重大作用L14BSZ041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价值研究

猜你喜欢

偶像明星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偶像报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交通安全小明星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