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15-03-01杨永兴刘艳

亚太教育 2015年28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第二课堂教学改革

文/杨永兴 刘艳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文/杨永兴刘艳

摘要: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其特殊性,文章分析了目前第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的特点,提出在第二课堂教学改革中紧抓一条主线、突出两个主体、坚持三个结合、完善四个保障,切实发挥第二课堂教学对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第二课堂;教学改革

一、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必要性

1.中外合作办学背景学生特殊性

1.缺乏自律,学习意识差: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学院录取控制线低于本科二批录取线,学生多存在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欠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虽然有国外学校合作背景,但是学生英语成绩普遍不高,且水平差距大,为教育教学共组带来一定的压力。

2.生活优越,心理素质弱:具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的学院收费较高,录取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在加上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受到的呵护多,自我意识强,自立和自理能力差,在社会交际、学习生活、感情上遇到问题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需要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和适当的心理引导。

3.思想活跃,活动能力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招收的学生多数思想活跃,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在文体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表现欲望强,对集体性的文艺活动具有较强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语言表达、活动组织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理想远大,生活定为高:中外合作办学的部分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人生选择定位较高,不少家庭愿意支持学生出国留学。这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很高的期望,渴望成功,因此他们很注重个人的发展,远大的理想的理想和较高的生活目标如果利用得当有利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2.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必要性

第一,第二课堂改革是第一课堂教学实施的有益补充。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要阵地,传统教学中第一课堂多以理论灌输为主,难免枯燥乏味,而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书本中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从而间接获得新的理论知识,从而对第一课堂进行升华与延伸。

第二,第二课堂改革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和品格完善与健全不可缺少的环节。第二课堂活动既需要调动学生实际的感性生活体验对现象进行观察、测验,又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观察、测验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概括,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性、开拓性的品格对培养锻炼创新能力、养成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第二课堂改革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是中外合作办学追求的目标,其与国外学校对接的优势有利于吸取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二课堂开展的先进经验,从而使教师、学生的传统观念得以改变,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念,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第二课堂实践存在的问题

首先,思想上对第二课堂开展不重视。传统教学将注意力多放在第一课堂上,无论是师资配置还是教学设计都予以倾斜,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在整体上未纳入正规呃年度专业培训计划,没有按照专业培训课程设置设立相应科目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认为学生第二课堂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群体性活动,存在随机性强、受客观因素影响大等问题。

其次,行动上对第二课堂开展不积极。受思想重视程度的影响,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随意性较大,一方面开展次数有限,规模上多以学校、学院举办的活动为主,以系、专业、班级为主的活动较少。时间上多以学期为界限,具体到每月、每周的活动较少。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不高,多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社团成员为主,达不到第二课堂开展的全员参与目的。

最后,形式上对第二课堂开展不丰富。受第一课堂教育模式影响,教学内容的被动性选择使得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受到限制。当前第二课堂的许多形式仍是定期或不定期的知识讲座、体会交流、演讲比赛等,没有紧密与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提升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1.抓紧一条主线:即将第二课堂教学同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如何将第二课堂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改变以往第二课堂只是单纯完成学生处、团委布置的活动的模式,以就业升学为目的,突出能力培养。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应围绕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的原则,同时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培养、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学生成人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2.突出两个主体:即重视辅导员能力提升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两支力量之一,是第二课堂改革和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第二课堂是辅导员教师的主阵地,辅导员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入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投入到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落实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党团组织、班级和社团等组织来进行,一支信得过、靠得住、有凝聚力、工作扎实的学生干部队伍是第二课堂活动得以有声有色开展的基础。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通过他们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发挥第二课堂对于学生成才的促进作用。

3.坚持三个结合:首先,坚持与第一课堂相结合。树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的育人观念,建立双向互动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及一体化课程体系,健全系统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分学管理制度,不断强化两个课堂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其次,坚持与社团组织相结合。学生社团活动可在各个环节发挥其第二课堂的作用,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组织、创新等能力,同时社团通过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可以拓展第二课堂开展的领域。最后,坚持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第二课堂改革要形成学科方面的特色,强调学习的实践性,专业的知识性要不断拓展,专业内涵要不断深化。

4.完善四个保障:第一,机构设置是第二课堂开展的组织保障。第二课堂相应机构主要负责制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组织协调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程方案制定及其活动的开展,同时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对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价。第二,师资培训是第二课堂开展的人员保障。

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二课组织经验,邀请有经验教师传授心得,特别是要通过不断的培训提升辅导员二课活动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三,经费投入是第二课堂开展的物质保障。建立健全第二课堂经费使用制度,规范预算,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合理使用经费,配置开展活动所需的场馆、器材、电子设备等。第四,考核评价是第二课堂开展的制度保障。完善岗位设置、严格绩效考核,鼓励第二课堂工作量与第一课堂等同计算,对于第二课堂相关的科研成果予以认定,从而激发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引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干部组织、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创新性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应作为其评优评先等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

[1]谢相勋.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10.1

[2]王娟.基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的教学管理策略研究[J].才智,2014.10.5

[3]闫炎,郭杰.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分析[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a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ICCCT2010),2010.10.13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2015) 10-0108-02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第二课堂教学改革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