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的中国视角
2015-03-01高晓伟
文/高晓伟
看日本的中国视角
文/高晓伟
这是化一的本日只本看》书—名——就—能《让中国你眼睛一亮的书。难道日本变得像中国一样了吗?书的作者是日本历史学者與那霸润,1979年出生,现任爱知县立大学日本文化学部历史文化学科准教授。该书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包括各大报纸杂志在内的主要媒体都发有专稿或访谈,日本记者俱乐部还专门邀他演讲。
與那霸润/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中日关系如此敏感的今天,把“中国化”作为定语冠在“日本”的前面,就足以吊起人们的胃口。“中国化日本”关键在“中国化”。與那霸润所谓的“中国化”,“指的不是现实中日本与中国之间的明争暗斗你拉我扯,而是‘日本社会的状态与中国社会状态相似’之意”。他说,“此处‘中国’的焦点,既不在古代史上,也不在(狭义的)近代史上,而是在两者中间,‘近世(初期近代)’的中国上”。“近世的中国”指的是宋朝的中国。與那霸润认为,“宋朝这一王朝,实行了与到唐代为止的中国完全不同的体制,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划时代’的王朝,而且还可以说,这个宋朝开始实行的社会体制,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以外的)全世界,一直持续到今天”。
與那霸润的“中国化”史观,不是他自己的发明,而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的内藤湖南提出的“宋代近世说”的翻版。内藤湖南把中国历史分成上古、中古、近世三个时期,第三期近世是宋代以后到清代。近世是中国固有文化复兴和进步的时代。这一时期,此前的贵族没落了,君主得以建立独裁政治,与此相应,中国官僚群体最后形成,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文化回归到庶民手中,形成中国特色的近代。内藤湖南发现“宋代以来的近世”是中国目前(上世纪30年代前)弊端的根源,是中国走向未来所必须克服和超越的对象。
與那霸润认为近世中国(中华文明)有五大特征:A.权威与权力一致;B.政治与道德一体化;C.地位的一贯性上升;D.以市场为基础的秩序的流动化;E.人际关系网络化。而日本文明的特征正好是把近世中国的五大特征颠倒过来:A.权威与权力分离;B.政治与道德分离;C.地位的一贯性下降;D.农村模式秩序的静态化;E.人际关系共同体化。
由此,與那霸润获得了一个看日本的中国视角。“中国化”是他的标尺,以此衡量日本文明的前世今生。在“中国化”的标尺下,我们会发现,日本自后醍醐天皇时代一直到今天以来的历史,就是一个抗拒“中国化”的历史。日本为什么接受了中华文明的哺育,又走上了与中国不同的发展道路的奥秘,在“中国化”标尺的衡量下得到了解答。
比如,在宋朝成熟并成为宋朝以后新的中国社会的核心,使身份自由化以及消灭贵族成为可能的科举制度,在那时的日本为什么没有引进呢?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在当时的日本,纸张属于贵重物资,也没有印刷技术,根本没有实行科举制度的物质基础。所以,日本天皇没能像中国皇帝那样权威与权力一致,只能在幕府将军时代成为日本的象征。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天皇能像慈禧太后那样大权在握,明治天皇怎会与那些在幕府政治里有名无权的大名和低身份、低待遇的下级武士一起联手搞什么维新?历史就是这样令人着迷,只有结果,没有如果。
作为一本只有15万字的小书,它甚至都算不上历史专著。但作者希望能从“中国化”的视角来总结日本文明的得与失,为日本、中国以至世界的未来思考的情怀,让《中国化的日本》有了值得一读的价值。
□本栏编辑/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