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雨卢沟

2015-02-28陈楠枰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卢沟桥日军

文 / 本刊记者 陈楠枰

风雨卢沟

文 / 本刊记者 陈楠枰

自古以来,横跨于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就是一个重要的渡口,也是军事要地。

兴建铁路前的和平年月里,作为京师西南之门户,卢沟桥上车马辐辏,人们行旅兼程,坦野出熹,石桥、狮雕、行柳、扁舟、湍流、犬吠、鸡鸣,伴以疏星晨月、离愁别绪,串联起城里与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抗日战争年间,“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五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

听卢沟桥的石狮子说

中外闻名的卢沟桥,距北京城十余公里。

让它走向世界的,先是因为一个人,后是因为一个事件。

元朝时,马可·波罗曾来到卢沟桥,盛赞其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从此,西方人知道了这座桥,甚至直呼其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卢沟桥边枪林弹雨,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有人猜测,卢沟桥上几百只神态各异的石狮子,有喜有怒,有庄有戏,透露出的可是它风雨百年中说不尽、道不清的复杂情感?

远在战国时期,卢沟桥一带就是燕蓟地区沿着太行山东麓,通在华北平原的要津。《日下旧闻》载,隋大业年间,“炀帝遣诸将于蓟城南桑乾河上筑社稷二坛”,屯兵驻守。后《金史·河渠志》有载:金大定二十五年,卢沟河发大水,决堤漫流,金世宗认为,卢沟河是“使、旅往来之要津”,于是决定修建石桥。

历史记载,卢沟桥最初建于金代,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卢沟桥全长212. 2米,加上两端引桥,总长266.5米,宽9.3米,为11孔不等跨圆弧拱的联拱大石桥,是北京现存最古老、最长的联拱大石桥。

金建桥后,至后来的元、明、清和民国,卢沟桥一直居于拱卫北京城,沟通南北东西的战略地位。清康熙皇帝为其亲自题写“卢沟晓月”之御碑。

桥墩的形式,平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在每个分水尖上安置了一根约26匣米边长的三角铁柱,以其锐角迎击流水冰块,保护桥墩。当地人为三角铁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神话,称“恶龙至桥,见了‘斩龙剑’不敢兴风作浪,就很驯服地从桥下过去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桥上望柱头上姿态各异的石狮子,坐卧起伏,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仿佛彼此传语中。

1931年,北京市文物工作者在卢沟桥进行勘查工作,对石狮子采取编号清点办法,共数出485只石狮子,其中望柱头上的大狮子281只,大狮子身上的小狮子198只,顶栏杆的大狮子2个,还带着华表上坐着4只狮子。

北京地区三面环山,一面敞向华北平原,南北旅客无论从华北平原北上,还是从山区南下进入华北平原,都要横渡卢沟。特定的地理环境促使北京城市和卢沟渡口的发展相辅相成,数百年的封建社会变迁中,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忘不了疏浚卢沟河道以及修缮卢沟桥,足见这一地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

卢沟晓月驻长空 怎忘当年战火浓

王冷斋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时,“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王冷斋弃武从文,出任河北省第三区行政督查专员兼卢沟桥地区宛平县县长。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王冷斋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并以卢沟桥地区的一县之长身份同日方多次交涉。

元朝时,马可·波罗曾来到卢沟桥,盛赞其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从此,西方人知道了这座桥,甚至直呼其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卢沟桥边枪林弹雨,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无端挑衅原是缓兵之计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掩盖其有预谋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动侵略中国的罪行,运用了障眼法。当年驻丰台的日军以一名日本士兵失踪为借口,首先向我方开了第一枪。”王冷斋在讲述起日本侵略者如何在卢沟桥挑起事端、悍然发动侵华战争的经过时义愤填膺。

那是午夜12时后,北平市长秦德纯致电王冷斋,转述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向中方提出的最新交涉内容,日方声称:“有日本陆军一中队在卢沟桥演习时,仿佛听见由驻宛平城内的军队发出的枪声,使演习部队一时纷乱,结果失落日兵一名,日本军队今夜要入城搜索。”

秦德纯严正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指派王冷斋迅速查明真想以便处理。

王冷斋随即通知城内营长金振中查询各守兵,“经查,我军每人所带子弹并不缺少一枚,且城中未发现所谓失踪日兵的踪迹。”当王冷斋向松井传达所查事实并试图谈判时,遭到了松井强词夺理地蛮横态度。

“是否效仿当年南京日领事藏本自行隐匿的故技,企图作要挟借口?”王冷斋提出质疑。松井对此否认,并最终达成谈判结果,决定第一步先由两方面各派员3名前往宛平城调查,情况明了后再议。

这时,王冷斋却接到报告:“驻丰台日军一大队约500余人和大炮6门,由大队长一木清直率领向卢沟桥出发,事态甚为严重。”

6人共乘两辆车前往宛平城,离城约2里地,“公路右侧及铁路涵洞一带均已被日军占据,枪炮摆列,作战斗准备。”

进城后,城外日军忽然无缘由向城内开火,双方射击约一小时始停。两个多小时,日军又继续向城内射击,并以迫击炮攻城,命中专员公署和群众房屋,造成人员伤亡。

在王冷斋的记忆中,为收复卢沟桥,驻守宛平城西的我军一个排在当地居民的支持下,手持大刀、手榴弹乘黑夜突袭敌人。一名19岁的战士,连砍日军13刀,自己也壮烈牺牲。

“战斗持续到8日下午6时左右,金振中及保安大队副都负了伤。”王冷斋直到9日上午接电说日军失踪士兵已找到,终于确定了自己早前的质疑。“当时日方提出进宛平城寻找那个日兵,完全是为发动侵略战争而制造的借口而已。而其后几日的无端挑衅,也是日军的缓兵之计,以便争取时间调集更多的军队,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

卢沟桥事变就这样爆发了。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是北平唯一可以进出的门户。大家清楚地知道,若卢沟桥被日军占领,北平将变成一座孤立的死城。

针对装备精良、气焰嚣张的日寇,秦德纯命令我守军:“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县城,不准日军一兵一卒进入,不能放弃一寸国土。卢沟桥和宛平县城就是我军官兵最光荣最重要的阵地,要与城池共存亡。”

誓死保卫卢沟桥,7月7日起,在卢沟桥地区驻守的我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的官兵与民众一起顽强抗敌24天。

最先向日本侵略者反击的前线指挥者是金振中。“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以卢沟桥北面的平汉铁路和回龙庙为战略要地,金振中亲临一线与战士冲锋陷阵,喊出保卫卢沟桥的响亮口号。

守卫在卢沟桥附近的中国军队虽然人数不多,工事又很简单,官兵们却没有一点儿畏惧,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用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顽强地阻止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一人者轻,而系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南苑激战前的作战会议上,29军副军长佟麟阁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兵发布命令: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史料记载,有一队日军绕过宛平县城,企图抢夺铁路桥时,我219团的官兵抽出背上的大刀,与敌人短兵相接,血战了一个多小时。有一个连的战士最后只剩下4人,其余全部壮烈牺牲,日军也伤亡约二三百人,可见战斗之惨烈。

其后,平汉铁路落入敌手。

在王冷斋的记忆中,为收复卢沟桥,驻守宛平城西的我军一个排在当地居民的支持下,手持大刀、手榴弹乘黑夜突袭敌人。一名19岁的战士,连砍日军13刀,自己也壮烈牺牲。“满怀义愤的士兵们,在劣质装备的条件下,英勇地与强敌拼杀,其情其景,可歌可泣。”王冷斋感叹。

从7月7日至21日的五六天里,以金振中营为主力的我军官兵,三次从日寇手中夺回阵地。尸体横七竖八,鲜血染红了高粱地。

7月29日,北平沦陷。

猜你喜欢

卢沟桥日军
卢沟桥建桥八百年
守卫卢沟桥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捶醒穿日军制服、行纳粹礼的无知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卢沟桥,跨越历史之桥
游卢沟桥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申仲明血洒卢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