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及翻译对策
2015-02-28孙一博
孙一博
(黄淮学院外语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中英文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及翻译对策
孙一博
(黄淮学院外语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就中英文翻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空缺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语言翻译不单单是简单的词汇互换,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两种语言所在地区的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灵活的对翻译中的异化法或者归化法进行灵活运用,从而使翻译出来的内容达到预期的目的。
中英文翻译异化法归化法文化空缺
人类的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语言之间的翻译和文化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站在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不管是原作还是已经被翻译过的著作,其中均蕴含着一定的文化精髓。翻译并不是单纯的将两国语言进行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过程。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翻译的过程中并不是对某个词汇进行翻译,而是对整个文章的翻译。[1]
一、中英文翻译和文化的联系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些文化是在佛教、道教的文化基础上积淀而成的。而英国文化主要是在古希腊以及基督教的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体现在了两国的语言和词汇上。翻译工作者在进行两国语言翻译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无法运用相对应的词汇进行翻译的现象。这种情况发生就会导致两国语言之间产生一定的文化空缺现象。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一个词汇只能存在与一个民族语言只中,其具备着独特的历史和信息,同时也是这一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所以在进行中英翻译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翻译的内容达不到希望的结果的情况。
文化空缺包含着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是部分的空缺,另外一种是全部的空缺。这里的部分空缺主要就是对两种语言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虽然不能达到系词汇的完全相同,但是可以找到含义相似的词汇。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不能不能完全表现出文章所要表达出来的意象,但是还是可以勉强翻译出大概意思的。然而,完全空缺指的是,在对两种语言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找不到任何含义相同的词汇或者词义相近的词汇。例如中国的“饺子”一词,在欧美国家就完全找不到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词汇。在中国,春节时吃饺子是十分幸福的事情,然而在欧美国家却不能体会到这样的感觉。[2]
二、文化空缺的翻译策略
1.异化法
异化法指的是在进行中英语言翻译过程中,依靠原有的语言文化,将原来材料中具备的文化信息直接传递给翻译者。这是翻译工作者经常用到的翻译方法。
1.1音译法
音译法就是将原文中的发音,采用目的语中的相似发音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适用于两种语言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同或者相类似的词汇。例如中国词汇中的:太极、包子、功夫、唢呐以及阴阳等等。英文中分别将这些词汇翻译成taiji,baozi,gongfu,suona,yinyang等[1]。又如英文中的sofa,ballet,engine以及logic等,中文中直接翻译成沙发、芭蕾、引擎和逻辑等。即便音译法运用起来十分简单,但是运用这样方法进行翻译也存在着一定缺陷,若想通过翻译表现出这一词汇的历史文化中的意义,那么采用音译法是无法实现的。另外,采用音译法进行翻译,翻译不出一个词汇的文学意义以及隐含意义。例如我国的地名“洛阳”。听到这一词汇,大多数人均知道这座城位于洛水之阳。按照中国文化可以知道“山南为阳,水北为阳”,从“洛阳”这一词汇中,人们就可以了解到洛水的大概位置。另外还有山西的晋阳、河南的淮阳、信阳、湖南的岳阳等,这些城市均是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因此对这些词汇进行翻译,是不能采用音译法随意翻译的。因此进行这些词汇的翻译过程中需要将音译法和其他的翻译方式进行融合。例如,采用音译加注法,也就是将音译的后面加上一些其他的文化内涵对其进行一定的解释。就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也就是五行进翻译时,首先采用音译法翻译成Wuxing,然后再在其后面注释上:
“five elements which means the world consists of elements:water,fire,wood,metal andearth that interacts and inhibits each other。”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翻译过程中的缺失减少,从而更容易让读者接受[2]。
1.2直译法
直译法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不违背译文语言的前提下,在译文中适当的保存相应的原文内容和形式。采用直译法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将原文中的民族文化以及地方历史特点等进行保留。例如中国的成语Burm one's boat——破釜沉舟、zebra line——斑马线、dry red wine——干白、win-win situation——双赢局面等。但是,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再加入一些意义的补充。这样,一方面保持了原文的特征,另外尽可能的明确词汇的含义。再如对中国成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可以翻译成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keh Liang,the mastermind。这样翻译就可以使西方的读者明确这其中的意思。[3]
2.规化法
规划法指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依靠人语文化,将原语中的存在异质的部分通过人们熟悉的内容表现出来。站在翻译形式的角度讲,就是抛开原文的语句或者形象,掌握这一语言的用意,在翻译中采用内容相同的其他的表现形式将其展现出来。例如英语中有句成语“to grow like mshrooms”对于这一词汇的翻译,就可以通过对其表达含义的掌握,翻译成中文中的“雨后春笋”[3]。在规化法中,还有一种翻译方式为借译法。其翻译过程主要是将外来词所具备的形态以及构词所采用的原理等进行直接翻译。
结束语:
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需要对两种语言所在地区的文化精髓有着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才能将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充分体现出来,从而使翻译出来的文章显得不那么生硬。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因为两种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较大,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十分困难。
[1]张艳培.汉英翻译的文化空缺现象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51-54.
[2]刘艳玲.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文化空缺现象及其翻译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200-202.
[3]李玉颖.探析汉英翻译的文化空缺及其翻译对策[J].现代妇女(下旬),2014,02:177-178
孙一博(1987-)女,河南驻马店人,黄淮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