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隐性逃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5-02-28

许昌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隐性问卷知识点

杨 枝 茂

(许昌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高校学生“隐性逃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杨 枝 茂

(许昌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大学生逃课现象分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显性逃课即旷课,“隐性逃课”是指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课却从事与课堂教学无关事情的心理旷课行为。“隐性逃课”较显性逃课更加隐蔽,没有起到课堂学习的作用,势必会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学生专业素质的综合提高。对“隐性逃课”现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校“隐性逃课”的现状,可以结合高校实际提出减少“隐性逃课”的对策。

隐性逃课、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职业规划

一、高校“隐性逃课”现状分析

本文通过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分析高校“隐性逃课”的现状、呈现的特点,以期针对现状提出有效减少“隐性逃课”的系统化建议和对策。

(一)问卷设计和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04份,其中男同学占52℅,女同学占48%,涉及某校18个教学院部,有文科、理工类、体音美类学生,问卷代表性强,可信度高。问卷共设计基本信息题3道,包括性别、年级、专业,便于分类了解不同学生对“隐性逃课”的看法、态度等。问卷有单项选择题8道,包含学生成绩情况、“隐性逃课”比例、心理感受、“隐性逃课”最严重的课程、主要原因、对成绩的影响、对“隐性逃课”的态度和看法等。这样可以从多角度比较分析“隐性逃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不定项选择题有3道,包括“隐性逃课”时同学经常做什么、细化的“隐性逃课”原因、不想听课但还强制去上课的原因是什么,不给学生设定选择几项,便于分析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看法。问卷设计主观题1道,调查减少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措施,学生是“隐性逃课”的主体,从他们自身出发分析解决措施,更贴近实际更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二)“隐性逃课”的整体情况

问卷中不存在“隐性逃课”的学生占23.53%,不同程度存在“隐性逃课”的学生占76.47%,其中“隐性逃课”比例接近四分之一的占56.41%,“隐性逃课”比例接近一半的占34.61%,“隐性逃课”比例接近四分之三的占8.98%,说明大多数同学不同程度存在“隐性逃课”,但多数同学“隐性逃课”课程占所有课程比例低。不仅是某校学生“隐性逃课”现象较严重,实际上大多数高校“隐性逃课”现象已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统计问卷发现,高年级学生相对于低年级学生“隐性逃课”比例更高,男同学“隐性逃课”比例高于女同学。“隐性逃课”课程类型中,最严重的是公共选修课,占66.67%,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比例基本持平,约占10%多一点,说明公共选修课同学们“隐性逃课”最严重,其余课程不管重要程度如何同学们逃课比例很接近。在班上成绩前10%的学生中,没有“隐性逃课”的占34.78%,说明成绩靠前的同学“隐性逃课”比例较整体学生低。“隐性逃课”时经常做的事情集中在聊天、玩手机、听音乐、睡觉、发呆、想事情等,学习赶作业的比例低,说明大多数同学“隐性逃课”时没做和学习有关的事情,是很严重的现象,很有必要采取措施有效减少。

(三)学生对“隐性逃课”的看法和态度

问卷中学生对“隐性逃课”有点愧疚和忐忑的占67.65%,说明大多数学生对“隐性逃课”是愧疚的,有想改变“隐性逃课”的主观愿望。学生对“隐性逃课”的看法中选择可以理解的占74.51%,说明绝大多数同学对“隐性逃课”见怪不怪,习以为常,“隐性逃课”已经成了当下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学生对“隐性逃课”的原因分析

针对“隐性逃课”,有26名学生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老师,占12.75%;有54名学生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占26.47%;有108名学生认为最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占52.94%;有16名学生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学校管理,占7.84%。学生把“隐性逃课”主要原因归结于课程设置,这对于我校来说是个启示,课程设置上要采取措施有效规避“隐性逃课”。不定项选择题中把“隐性逃课”原因细化,原因主要集中在听课没动力、老师讲课枯燥乏味、对课程缺乏兴趣、课程管理不当等。

(五)学生提出的减少“隐性逃课”的建议

学生提出的减少“隐性逃课”的建议更加有针对性,大多数同学都认真做了回答,建议描述不同,但比较集中,主要是:课堂注意互动,老师讲课要幽默风趣、多提问、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兴趣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学生“隐性逃课”现象较严重,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针对上述现象,本文第二部分提出针对性的解决“隐性逃课”的措施。

二、“隐性逃课”的对策建议

课堂学习仍然是大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大学生“隐性逃课”习惯一旦形成,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有百害而无一利,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性格特征都是有害的,所以对这种现象一定要重视,并寻求合理的措施予以矫正。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将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系统的对策。

(一)学校管理方面

1、完善课程设置,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课程设置上要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减少不必要的课程,着重开设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类课程,学以致用。高校在谋求转型发展,提高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更应该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时,更应该使学生学到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和课程。同时应该重新调整学校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开设具有理论前沿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另外在排课时间上,不能过于集中,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有的学生反映某天一天有课,有的一天却仅两节课,课集中的时候学生难以得到休息就要去上课,上课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疲劳,容易瞌睡从而形成“隐性逃课”,特别是在夏季和春季,这种现象更容易发生。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给学生充裕的课间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隐性逃课”进行规避。

2、建设“双师型”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要积极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早日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同时使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要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师资力量。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崇高的师德,具备教学能力的同时又拥有行业实践经验和技术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学校实际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我校已经完成了首届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第二批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将要进行,这对于扩充实践类教师队伍意义重大。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存在“隐性逃课”的部分原因是老师讲课没有实践性,学生不爱听,认为学的没有用,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强,这有利于减少学生的“隐性逃课”。另外要继续提高教师素质,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本领。调查问卷中学生反映极个别老师普通话都不过关,学生一听就失去了兴趣,“隐性逃课”也就随之出现了。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减少“隐性逃课”。

3、优化考核制度,改善传统考核方法

优化考核制度,端正学生考试态度,形成更优良的考风。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把课堂提问、参与课堂讨论、课堂答疑、出勤率等作为期末考试的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让学生意识到期末考试不是简单的背教材或笔记就可以通过,在课堂必须有效参与进来才能顺利通过考试。设计的期末考卷上要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好好听讲,主动参与,活学活用才能顺利通过考核。

(二)课堂教学方面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职业道德,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在课堂上想要有效减少“隐性逃课”,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在课堂教学方面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性,以期有效减少“隐性逃课”。

1、教师讲课应尽量幽默风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老师首先应该降低姿态,和同学们融为一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课堂表现好的同学应当鼓励,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多举案例学生更容易接受,切忌平铺直叙。调查问卷里学生提出的改善“隐性逃课”建议里最多的就是老师讲课应幽默风趣,活跃的课堂气氛相比沉闷的气氛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愿意听课的肯定是前者。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都怀着愉快的心情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上教师应避免过于严肃,保持微笑,课间时间通过和同学们交流、展示出一些轻音乐式的举止态度能最大化地让学生缓解疲劳,主动参与学习,减少“隐性逃课”。

2、纯理论知识点讲解应重点突出,多和社会现象结合

课堂教学中纯理论知识点讲解不好很容易出现“隐性逃课”,这时更应该注意方法。对同时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点,一定要深入浅出的讲,多用自己的话和同学们交流,多和社会现象结合,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这类知识点。对于可以简单了解的次要的理论知识,可以一笔代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有效把握知识点的精髓。如果对所有知识点都一刀切,学生很容易在长时间教学中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隐性逃课”随之出现。对于纯理论知识点,应多用社会现象来解释,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感兴趣,可以有效减少“隐性逃课”。

3、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教学形式应多样化

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借助学生寻求知识的好奇心,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明白是什么,更和老师一起探究为什么。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用典型案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知识,有效开展课堂讨论更能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去,有效减少“隐性逃课”。现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运用PPT,但不能仅仅念PPT进行教学,可以和板书等结合起来,PPT设计中可以配合影视资料、图片等,用海量信息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积极参与进来,有效减少“隐性逃课”。

(三)学生自身方面

1、准确定位,做好职业规划

学生存在“隐性逃课”,一个原因在于学习没有动力,没有长远目标。给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准确定位,做好职业的规划。让学生有长期的意识,制定长期目标,进行目标管理,在长期目标和职业规划的基础上往当下时间递推,目前应该做什么,怎样学习,学什么,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课堂有效学习上,这样才能实现长期目标,有效减少“隐性逃课”。学生更应该端正学生态度,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家长和其他人,学到的知识永远归自己所用,对自己职业发展有利。

2、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现代生活压力大,要让学生明白如果不有效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社会实践能力很难在社会上立足。通过开专题会、特殊课程、辅导员督促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勤奋学习,课堂上远离游戏等,减少“隐性逃课”。通过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提高自制力,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有效学习的信念。学习动力中内部动力的作用最大,只有让学习真正明白有效学习对自己以后工作生活至关重要,学生才会真正减少“隐性逃课”。

[1] 谌利.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调研 [J].中外教育研究,2010(9):39-40.

[2] 王云超、李春迪.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2012(3):18-19.

[3] 张慧.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9-40.

责任编辑:李俊恒

2015-03-21

许昌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许昌学院“隐性逃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杨枝茂(1985-),男,河南商丘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

G423

A

1671-9824(2015)04-0150-03

猜你喜欢

隐性问卷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问卷网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