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

2015-02-28广

许昌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价值观核心

梁 广 成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

梁 广 成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国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而转化为国民的自觉行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在教育观念、教育定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实现转变。

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挑战;转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国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转化为国民教育的自觉行动,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目标、定位、方式、方法等方面,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个大的全方位的转变。

一、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需要转变

当前我国社会在急剧变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的多样化带来的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等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1]59建立和谐社会的一切难题来自于我们选择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而建立和谐社会唯一可能性也在于我们能够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社会。[2]5不是我们想怎么做,而是必须这样做。 一元化社会意识形态的解体,多元化的社会形态的逐步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目标、集体主义价值观及主导内容和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各种利益纠纷、各种思想问题、价值观问题层出不穷,这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用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去面对和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对待和解决新问题,决不能固守老的思想观念和判断标准,而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乾坤在胸。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需要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主体把价值理念或灌输或潜移默化到教育客体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教育客体是人而不是物,注定思想政治教育是个艰难的、反复的过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教育对象多元化及其思想观念多元化给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控制带来了难度,不仅要有重点控制,还要能照顾不同思想状况的个体发展;不仅要求教育者有外部控制、事后控制,更能形成自我控制、内部控制、事前控制。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顺利进行和不断完善,才能切实发挥自身的价值功能。

在计划经济下,行政部门在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优势在思想领域衍生出了强大的干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曾一度凭借简单粗暴的行政力量和强制要求去划线,力图整齐划一、一个模式,然而效果很差。多样化观念的合法性表明在和谐社会是不允许强制措施对待非己的思想观念的。因此,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诉求,转而寻求人格的力量等多种方式。

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才能融入整个国民教育过程,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法上进行探索和改革。不能再靠单纯的“灌输”,而是要和现代教育手段结合起来,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目标需要重新界定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经济、政治、文化”上升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时刻关注理论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实施,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变化,服务和服从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位,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舆论支持、精神动力、思想保证等。这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具体化,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提高认识等方面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同时,随着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和新媒体的发展、网络社会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现实,在坚持以往较好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思政教育的新策略和新方法,使其在形式、方法、效果上增强亲和力和渗透力。要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体制、新机制。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灵活性、针对性,不断探索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新方式新方法。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目标,围绕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和实现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与时俱进

一个社会的形成往往伴随着成熟的价值理念的认同,和谐社会同样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并成为人们的信仰、标准、行动指南,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化、育人功能。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充实和完善新的内容,探索总结新的经验。在价值取向上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的为指导,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着力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充满公平正义,最终实现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科学管理,构建安定井然的社会秩序。

五、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提高自身的和谐性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 “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与社会现实和受教育对象疏离,导致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满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差。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诸多不和谐的问题:如主客体分离,重视集体利益、较少关注个人利益;在方法上搞形式主义,重思想灌输;在规范与激励的关系上,讲要求多,讲激励少等。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反观自身,努力提高自身的和谐性。

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其实质就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既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手段又是目的,只作为手段而否认人是目的这一根本问题,一切活动都将失去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解决教育对象的思想、立场、观点等问题的。只有把“人”当作对等的主体,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找到正确位置,也才能够增强教育实效,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功能。

[1]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 党国英:和谐社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师连枝

2015-06-02

梁广成(1981-),男,河南杞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G412

A

1671-9824(2015)04-0142-02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