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期如何决定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差异
2015-02-28高胜楠
高胜楠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湖南长沙 410012)
临界期如何决定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差异
高胜楠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湖南长沙 410012)
临界期前后语言习得的差异是由临界期前后的语言学习者在大脑发育、语言输入和认知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的,而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就是临界期,因此可以得出,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一样都存在临界期,且存在的时间都是在青春期以前。
临界期 第一语言 第二语言 习得差异
引言: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间存在着某种关联,要想获得双语学习的成功,了解第一、第二语言是怎么回事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语言就是俗称的母语,而第二语言可以是指比母语熟练程度较低、使用较少的次要语言,还能指按顺序学的母语之后学习的任何一门语言。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方面有着很多的相似点,比方说,语言都是掌握的对象,是以获得语言交际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习得和学习的成分都包含在其的获得过程中。但是它们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像学习者认知模式的差异、语言输入的差异和大脑发育的差异等都是不可忽略的差异。有很多因素导致这种差异,但起着确定性作用的是学习者所学习的语言是在临界期前还是临界期后,发生在临界期后的是第二语言,发生在临界期前的是第一语言。
一、语言习得的影响是由临界期前后的认知模式造成的
人类无需明显教授就能习得语言这一生物学上的时间周期就是临界期,也称为关键期。在临界期内儿童会以质变的、忽发的方式表现出接近成年人的语言能力。但是在临界期内,一旦儿童没有接触到任何的语言环境,在以后学习语言就会变得很困难,严重者甚至学不会任何一门语言了。显而易见,临界期是人的生物钟规定的一个生理发育时期。儿童的正常发育的一部分就是在临界期内学习语言,它已经被人们的实践所证明。
1、临界期前的第一语言学习者的认知模式和大脑发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心理、生理条件使普遍语法成长发育。大脑发育对语言习得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大脑侧化发生的时期和语言习得的临界期恰好重合,所以临界期的结束也就意味着侧化的完成。依据伦内伯格提出的侧化在童年开始,在青春期左右完成,同时随着大脑逐渐发育成熟,左右半脑出现功能性分工,语言功能在左半大脑的设想。在侧化完成之前左右脑都具有语言功能,如果左半脑遭到损害,语言功能区域能通过移动到右半脑,对语言能力不会造成影响,可一旦侧化发生,功能区域被分开,如果左半脑受损,则直接导致语言能力的丧失。大脑发育给临界期的第一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胜利条件。
乔姆斯基(儿童语言生成理论的创始人)认为语言学家应该考虑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两三年之内掌握非常复杂的语言这个问题。他假设儿童先天掌握了一部分语言知识,在接触语言过程中积累经验又获得了一部分语言知识。普遍语法知识是全人类共同拥有,没有社会性、民族性先天掌握的知识。普遍语法原则相互作用造成的结果使得语言现象错综复杂。换种说法来说,人类掌握语言的内在依据是人脑中一种先天遗传下来的结构和属性。人们可以掌握任何一门语言的可能性证实了普遍语法在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是相等的。只要经验条件具备,一个人不管哪种语言都能掌握而不是只能掌握特定的某种语言。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一个普遍共同的基础体现在:一儿童,无论他属于哪个国籍,如果他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长大他就会说汉语,如果他在英语的环境中长大那么他就会说英语,如果他在俄语的语言环境中长大那么他就会说俄语。根据乔姆斯基的理论,普遍语法具有生物的属性,因为它可以通过遗传获得。他觉得,语法的生长和人体器官发育一样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特定的变化。同理可知,在语言环境里生长出来的语法会支配人类的各类语言活动。人们错误的认为每个人的人体器官的大小、生长速度等取决于外界力量,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从胚胎到成熟期的发展模式都是预先规定好的。相同的,普遍语法是通过遗传的,是先天存在的固定结构。
2、学习兼习得是临界期后获得语言的主要途径,因为这时的大脑发育和认知模式使得普遍语法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了。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的儿童在12岁左右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这时已是临界期后。这时已经不能为语言自然习得提供心理和生理的基础条件。从生理方面来说,临界期后成年人不再有儿童母语习得的生理发展基础,尽管普遍语法没有因为第一语言的形成而消失,但是却没有了促使语言习得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伴随着临界期的结束和大脑的侧化,大脑中利用语言习得机制的能力变弱,且语言习得机制逐渐失去了自觉建立新语言体系的功能,在普遍语法基础上已经实现不了临界期后的第二语言习得能力。
二、临界期前后的语言输入怎样作用于语言获得
乔姆斯基认为因为人脑中有语言习得装置才让人们有可能习得语言,但需要外界语言输入的刺激才能使这套装置发挥功能正常运转。假如内在的装置在临界期内得不到外界语言的刺激,那么它的功能也会随之丧失,换句话说,错过临界期就错过轻松学习语言的能力。
三、对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启示
第一语言都能获得成功,但是第二语言的习得很难轻易就取得成功。它的根本原因从有关的语言学理论可知,决定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心理、生理和语言输入方面的差异的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临界期。尽管有不少语言学家对推断第二语言临界期的可能性进行了排除,觉得无论何时学习第二语言都能获得成功,更有实验表明在青春期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也都能获得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成功。他不会对该语言句子结构语法性的语感像母语者那样好,更不可能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和思维像第一语言那样灵活。
结语:
总的来说,有很多理由充分表明第二语言同样具备和第一语言的临界期,它的临界期跟第一语言的临界期一样都是在十岁左右存在。这个时候,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起作用;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使语言学习者获得更加完整的语言能力,可以这么说,要想完美的学会新语言,只有在临界期前学习二语才有可能实现。因为很少有人能够人刚出生就同时接触母语和第二语言,获得双语环境的优势,但是理论表明,要想获得二语习得的可能性就应该让二语学习更接近临界期。
[1]金莉.浅析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异同[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2)
[2]陶啸云.浅议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J].大众科技. 2006(04)
[3]刘平,孟庆娟.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词汇习得顺序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06(03)
[4]杨连瑞.第二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及最佳年龄研究 [J].外语学刊. 2004(05)
[5]贺瑜.关于第一、第二语言及外语习得差异的探究(英文)[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