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探究教学的基本价值——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分析
2015-02-28韦冬余
○韦冬余 王 健
论语文探究教学的基本价值——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分析
○韦冬余王健
摘要:语文探究教学的基本价值有丰满学生人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丰满学生个性表现为培养创造个性、发展道德个性、塑成批判性民主个性和提升差异个性等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表现为促进教师的课程意识、唤起教师的教学觉醒和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等方面。
关键词:语文探究教学价值个性创生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实施,探究教学理念已经在生活探究中大量实施,但在语文中开展探究教学的学校及师生很少,即使有,也不成熟。厘清语文探究教学的基本价值是语文探究教学能够在实践中实施和深化推进的基本动力基础。
一、丰满学生个性
(一)培养创造个性
创造个性使个体摆脱对于本能、欲望和惯例的奴性的屈从,使行动更具有合理性与自觉性,把单纯情欲的、盲目的、机械接受的和冲动的行动转化为智慧的行动。创造个性能够引导个体的行动,使之更具有合理性与创新性,并按照目的去创生行动,使个体行动创新实现预先要达到的目的。这里的创造个性是教师和学生的共有,是智力创造和道德创造的统一。语文探究教学能够发展师生的创造个性。首先,语文探究教学让师生成为教与学活动的主人,解放他们的个性,使师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得到发展,形成了勇于解决问题、积极进取的态度,发展了师生的创造意识、能力和自由个性。其次,师生要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这样就需要他们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让他们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质疑、反思、批判与发展。由此,这一过程既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又是师生探究、创造和创造个性发展的过程。再次,语文探究教学是行动与反思的一体。没有“行动”“反思”就会变成空洞的“词语主义”;没有“反思”“行动”就会成为盲目的“活动主义”。语文探究教学是整合了“行动”与“反思”的活动,这是一种“反思性实践”(praxis)。师生要客观地、冷静地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及时修正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发展。
(二)发展道德个性
道德个性的基本标志有:爱、责任心与信任等。1.爱。爱是一种对他者的关心、投入与奉献。爱是一种充满勇气和自由的行为。有爱是一个人德性高尚的表现。在语文探究教学中,师生如果没有对世界、对人类的深爱,语文探究就不可能真正进行。只有师生对世界、人类有真爱时,他们才能与世界、人类及他们本身真正对话、交往和探究,他们才能对他人投入、奉献与产生责任,他们才会,也才可能真正进行语文探究。同样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发展他们“爱”的德性。2.责任心(responsibility)。在语文探究教学中,师生运用他们的经验与体验探究语文知识,能够激发他们主动的好奇心,使他们充满生机、富有现实感与真实感,从而能够使他们在理智上变得负有责任心;师生为共同的目的真心参与探究活动,他们间会在心理上建立起相互依赖的道德责任心。3.信任。信任能使人产生安全感并保持坦诚,彼此间就会产生相互信任,由此教师和学生能够真心愿意表达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能够将语文探究不断引向深入。信任不仅是语文探究教学的条件,更是语文探究教学的结果。当师生能够真正进行语文探究时,语文探究的过程会发展师生的信任感。
(三)塑成批判性民主个性
“批判性民主”建立在对人性的洞察之上,建立在批判意识和反思性行动之上。“批判性民主”摈弃各种形态的“假民主”,是有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真正民主”。语文探究教学能够塑成师生的批判性民主个性。首先,养成师生的批判性民主态度。态度是批判性民主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即使形成了一定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如果缺乏积极的态度和热情,他的个性也可能会不非常稳定,可如果有了旺盛的态度和热情,那么他的个性是比较持久稳定的,而且稳定的个性态度也促使个体意识与能力很快拓宽和深化。语文探究教学重视探究过程,强调探究态度、方法与精神。在语文探究教学中,通过师生的主动参与,师生自主、积极探究语文知识,他们自由民主地对语文知识进行批判性质疑、反思与发展,由此能够养成师生批判性民主态度。其次,形成师生的批判性民主意识。语文探究教学是消除教学中一切主导与从属、控制与被控制、压迫与被压迫的新型教学。在这种教学中,每位老师和学生被赋予了真正的自由与权力,他们都能意识到他们是教学中的主人,他们有进行自由民主质疑、批判的权利与可能。再次,发展师生的批判性民主能力。在语文探究教学中,师生能够自由、民主探究既定语文知识,师生要进行探究与发现,摆脱被动奉服于他人、顺从于学习、依赖于教科书的旧习,敢于挑战讲义和教科书,能动地展开语文探究。在语文探究教学中,师生要分析教科书,挑战教科书。在这种过程中师生的批判性民主能力得以发展。
(四)提升差异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不同的,事物间都存在着差异。事物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在尊重事物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无视事物间的差异促使其发展是畸形发展的一种表现。差异是一切关系,包括教学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个人人格具有独立的尊严和价值。真正的民主并不以忽视个性差异为代价,而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和个性特长,并尽可能将其实现。师生间同样存在着差异。在语文探究教学中,师生互相尊重并提升他们之间的差异个性。一方面,差异是语文探究教学的前提条件。正是由于师生在观点、背景、信仰、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师生间存在着不同的东西,从而这些差异性条件创造了师生间共同相互学习的可能与机会。差异包括教师与学生等在个性方面、所属文化方面及经验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差异是语文探究教学的目的与结果。语文探究教学以尊重、保护、提升与发展师生的个性差异与文化差异等为目的。在语文探究教学中,师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人格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被充分给予自由,个性获得解放,并且他们成为进行深度探究的合作者、对话者,从而实现师生个性化发展。由于语文探究教学具有反思性、开放性等特点,同一个语文探究教学过程对不同的教师与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果,师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生成差异个性。此外,语文探究教学能够创造不同思想自由发展、相互激荡、积极互动的“差异性”教学文化,摈弃“专制教学文化”和彼此封闭、放任现状、“怎样都行”的相对主义教学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师生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促进教师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1]在语文探究教学中,教师被给予充分的权力和极大的自由,教师能够参与课程开发、管理课程资源,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和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科书进行重构,从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摆脱了课程与教学计划的执行者角色,要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尝试建构,对教学过程进行批判性反思,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反思实践者和研究者;教师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语文探究中,激励、培养其想象力,并让学生批判地对待语文知识,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唤起教师的教学觉醒
语文探究教学赋予了教师足够的教学及教学研究时空,使教学从主体失落走向自身觉醒,使教师自身从“课程代言人”回归自主,使学生从课堂的边缘进入教学的中心。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是自己课堂教学的主人。语文探究教学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开的空间,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过程。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传授现成知识,而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提供学习方法、策略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师生不再是对立关系,而平等的朋友关系,有了更多的心灵交流、真诚沟通;师生在教学中建立起“我-你”之间的对话往往关系,这种交往不仅将教学认识纳入其中,更注重双方精神的交流。
(三)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在语文探究教学中,教学亦是研究。教师把教学变成“嵌入”儿童理解的真实的语文探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投入进去;倾听、理解、研究学生的思想,并在对话、讨论中把学生的思想引向深入;与学生共同探究语文。教师不仅是一个语文探究者,而且还是一个帮助学生探究的人。教师对语文的探究融入了对学生的理解。教师要持续理解每一个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性,教师在帮助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对儿童进行研究。教学成为创造的过程,教师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展开“描述性研究”:不作或少作评价,重点是描述课堂上学生是怎样做的,然后教师和听课者共同探讨学生探究语文及帮助学生探究语文的方法,由此,教学就变成了研究——研究学生的思想;与学生共同做语文探究,教师真正成为儿童研究者与教学研究者。当然,教师研究语文与研究儿童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教师在研究语文与儿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与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0.
(韦冬余江苏扬州扬州大学文学院225009;王健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图文信息中心221000)
基金项目:(文章是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美国探究教学思想史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81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