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2015-02-28吴海平

新乡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院系高校教师精细化

吴海平

(安徽大学 人事处,安徽 合肥 230601)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吴海平

(安徽大学 人事处,安徽 合肥 230601)

目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体制不健全、校内各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方法不精细、工作粗线条、简单化等问题。为了保证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以人为本”,完善工作机制并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落实管理责任。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精细化,就是用精心的态度实施细致的管理过程,其目标是取得精品的结果。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对其用以往的粗犷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实行精细化管理。

一、高校教师的思想现况

当前,高校教师的思想大多数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热爱教书育人事业,对学生充满爱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象牙塔中的高校教师在各种思想和经济利益的影响下,其思想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一是政治思想意识模糊。受市场经济中某些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不谈奉献,只讲索取,不关心国家大事,不愿意参加政治学习。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对网络上出现的形形色色思想,缺乏应有的政治敏感和鉴别力。二是职业道德淡化。受社会上各种名利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不再潜心教学和学术研究,总认为自己付出得多,得到的回报少。随着学校为社会服务职能的延伸,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纷纷涌进了高校。少数热门专业的教师,像明星一样忙于走穴授课;公共领域的教授,奔忙于各地的研讨会、考察活动和商业合作;更有少数教授自己忙于校外的各种活动,将校内的课堂交给自己的研究生,让其代为授课;极少数教师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礼物,在学生考完后的试卷里送出人情分、关系分等等,做出有悖职业道德的事。三是教师只重科研和教学,忽视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高校中各种以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总量作为考评各单位工作的指标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师重科研业绩、轻教书育人的主要原因,如聘期考核、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对业绩方面都有明确的考核指标体系。教师的评奖、评优、出国、进修等等也看重其工作业绩,而政治思想方面,往往一带而过,缺乏精细的考核指标。更有个别院系直接将科研指标的完成度作为个人年度考核评优的条件。个人科研成果达到本单位科研指标要求的,其年度考核可直接定为“优”。

二、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对而言,高校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是比较高的,高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比较重视,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过于宏观,管理和教育机制相对滞后,评价体系也不健全,还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校内体制不健全

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完备的体系,从校党委到院系党委,从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工作部到院系学生辅导员,形成了条条管理;本科生、研究生均实行“导师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也都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与之相比,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薄弱得多, 既没有一个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垂直工作体系, 也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1]。而且,高校在各类人才评选、职称晋升、提拔干部等工作中,对教师的业务方面都有详细的要求,但对其政治思想方面的要求却很笼统,在这样不健全的体制下,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到位。

(二)校内各组织机构分工不明确,工作难以到位

部分高校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沉迷于只做表面文章,不愿做更深层、更具体、更长远的实际工作[2]。高校的党委宣传部、统战部、组织部,以及工会、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等党政部门,看起来都与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关,但没有一个部门是专职的。各部门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具体职责与分工,学校也没有明确划分。而各院(系)的院长(系主任)都是“双肩挑”干部,基本上都认为自己带领教师搞好教学、科研就可以了,教师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基层党委书记的事。而基层党委书记则认为,教师们的思想问题大多数都与其教学科研业务有关,不是光靠思想政治教育就能解决了的,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到位,甚至出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真空”地带。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简单陈旧,工作深度不够

新时期,虽然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明确,但其工作方法却没能与时俱进,仍然呈现表面化、简单化和粗线条化,具体表现为:一是以行政管理替代思想政治教育,上面怎么布置,下面就怎么传达,对教师缺少人文关怀,大多数时候是用具体事务取代思想政治工作。二是以群体性教育替代个体教育,搞“一锅煮”[1]。各院系通常采取开大会、听报告的形式向教师灌输一些空泛的、耳熟能详的理论,没有结合学校的发展及教师们关心的实际问题进行宣讲,难以引起教师的共鸣,不仅不能触及教师的“灵魂”,反而会引起教师们的反感。三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停留在表层,在深入性方面存在不足。各级领导开会听汇报的多,深入到教师中去听建议的少,工作常常满足于不出事或不出大事即可。

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落脚点

(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要以完善的机制来保证其可行性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机制的建设不仅是个别或某些部门的职责所在,更需要全校各院系及职能部门的“齐抓共管”。只有“齐抓共管”,才能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才能产生合力效应。首先是党委要重视,并进行统一领导。要建立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整合学校各部门的教育功能,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配合,分工协作。党、政、工、团要共同参与,并明确各职能部门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以院系为基本管理单位,形成“齐抓共管”的领导管理机制。其次,要成立专门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机构,或由校党委办公室统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日常事务,承担具体的工作。院系要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譬如,将教师党支部设在学科组、课题组或实验室,由学科带头人任支部书记。同时要支持支部书记列席党政联席会,支部书记对本单位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事宜要组织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讨论、研究。最后,要注意效果的反馈,学校要实时检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教育举措的实用性状况,院系要随时与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避免将问题集中到年底,搞“秋后算账”。同时,要防止片面追求“精、细”而造成的形式主义影响。

(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要以科学的评价体系来保证其可操作性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精细化的评价体系要具有科学性。评价指标有哪些,各项指标的权重有多大,评价期有多长,对不能量化的指标如何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能力指标,这些都需要管理者精心设计。一要注重细节的精细规划,如教学质量与师德评价、科研道德评价的权重。近年来,各高校只重视教学质量和科研道德的评价,师德评价往往一带而过。因此,要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师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在制定考评指标前,要让教师参与讨论,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尽可能采纳。二要对各类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分类评价。如一般教师由所在院系制定评价指标;对教学型、科研型和行政管理教师以及专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的师德方面要分类评价,要重视评价环节的设计;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由党委组织部(人才办)和相关院系共同制定评价指标,以合约的方式进行评价。三要重视评价结果的使用。可结合对院系的年度目标考核方案,将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考核纳入院系的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中,将院系的年度目标考核结果与院系的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与院长、基层党委书记的年度考核结果挂钩,以促进院系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三)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要以“以人为本”来保证其可接受性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教师的现实存在和需求为出发点,重视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展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首先,要尊重教师的主体意识。在高校,教师自身的涵养和言传身教对“立德树人”尤为重要。他们是广大青年学生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应该使教师在没有压力、没有束缚的状态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教师的主体意识,给教师以充分的话语权。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要在平等的环境下,以谈心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使其在“和风细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关注教师的情感需求。要让教师在学校有“家”的感觉,获得“归属感”。如对教师普遍关心的学校发展问题、本学科的建设问题,可以开大会讲清楚,使每位教师都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跟自己有关,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在为学校或学科的发展做贡献,增强教师工作的“自豪感”。要肯定教师的感性生命,对教师在人格和道德生活中面临的关键问题要加强指导,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道德情感,这样也能很好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最后,要重视教师的个人利益。各院系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开大会、学文件外,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个人需求,要建立教师的个人需求档案,重视教师的个人利益,关心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和住房的问题,关注中年教师的职称晋升、工资分级和子女入学的问题,关怀老年教师的健康状况和养老的问题。总之,各院系要深入了解广大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情况,解决教师的知行统一问题,让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原则性又有人情味。

(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要有一支精干的队伍来保证其可执行性

要精细化地做好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有一支作风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是共产党人的“钙”,理想信念也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钙”。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自觉强化自身素质,不要得“软骨病”,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教师,以自己的个人言行作为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佐证。当然,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仅凭工作热情就能胜任的,尤其对高校教师,其本身的专业和思想觉悟都很高,要想使他们能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教育主体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讲究艺术性,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与教师开放互动,要能结合案例开展教育,从而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如针对高校学术腐败问题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改变过去的单一说教方式,采用较为开放的座谈会形式。这需要教育主体事先做好“功课”,以便掌控会场。其次,教育主体要甘当教师情感的“垃圾桶”。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变成思想问题。他们在反映实际问题时,有时言辞可能会非常激烈,这时当他们情感的“垃圾桶”就非常必要。他们有时可能是要求解决问题,有时可能只是要倾诉一下,因此教育主体要分清情况,耐心倾听,细心解释,将“暴风骤雨”化为“和风细雨”。最后,教育主体要当好“防火墙”。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已成为高校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网上信息良莠不齐, 从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到流言蜚语、反动言论等无所不包,所有这些对教师,尤其是对年青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冲击,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网络中宣扬的西方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内容, 我们必须进行严密监控和管理,当好“防火墙”[4]。因此,高校的教育主体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新载体,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开设校领导电子信箱,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1] 伍尚海.浅议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传承,2008(2):56-58.

[2]吕卫东,闫德忠,姜转宏,刘玉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40.

[3]孙梅.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当代教育论坛,2009(9):122-124.

[4]马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几点思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93.

【责任编辑 张慧娟】

2015-02-18

吴海平(1961—),女,安徽含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职工考核。

G645.1

A

2095-7726(2015)05-0038-03

猜你喜欢

院系高校教师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